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很多粑粑麻麻都認為,帶孩子逛博物院太難了!孩子看不懂,自己不會帶,最後一家三口鬱悶而歸。

這一期介紹的達人媽媽-圓圓媽,她三年帶著圓圓看了67個展覽/博物館。

在親子看展期間,圓圓媽和圓圓曾經經歷過不歡而散,到現在彼此成長,每個展覽都給她和圓圓留下印象深刻的記憶,收穫了很多在課本上課堂上無法獲取的樂趣。

怎麼帶孩子看展、該準備什麼、如何引導孩子愛上博物館……下面就讓本期的達人媽媽——圓圓媽給大家分享一下她的經驗和心得吧~妥妥的乾貨,建議大家收藏轉發喲~


3年帶孩子看了67個展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曾經打卡博物館/展覽的記錄

我和圓圓開始有目的地看展/看博,還是基於加入了親子樂的這個大家庭後。手機記錄時間是定格在2016年的12月25日,當時看的是——十三行博物館。

統計了下,2017年開始到2019年8月為止,這3年一共帶圓圓看了67個展。

除了省內市內的博物館外,現在每年安排家庭旅遊的時候,像國內的北京、內蒙、臺灣,國外的新加坡、沙巴等,我們也會有意識地去看看當地的博物館和展覽。


怎麼和孩子一起愛上博物館/展覽?


01 看展前要給孩子製造懸念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圓圓看展時

關於看展前的準備,我覺得是蠻重要的。看展前,家長是要心裡有數的,並且要學會適當的製造一些懸念。

比如說每次看展前,我自己會先去了解這個展覽的信息,像有些展覽是多城市巡展的,巡展時候其他城市的圖片和觀眾的感受,都能成為自己的啟發。

另外我也會想想自己家的孩子可能會對哪些部分感興趣,在平時聊天的時候就會不經意的去跟她們提起跟展覽相關有趣的點,會引起她們的興趣。

像之前看埃及展,因為埃及的神太多了,我自己也會蒙圈,所以我當時就想到教她們去畫那個火柴人。簡筆畫很簡單,但會在不同的神的頭上會頂著一些圖案,然後手裡會拿著不同的法器,這樣區別各種埃及神,再標上名字,跟她們講各種神的關係,來歷,法力,我覺得這樣蠻好玩的。

還會找一些跟展覽相關的書籍、繪本、動畫片、紀錄片,

讓孩子提前看。

比如說像看南越王博物館的龐貝展前,也會讓她們去看BBC的《龐貝的最後一天》。之前,省博的古埃及展也會找到一些有趣的動畫片,讓她們去了解。

像是之前的省博四川古蜀寶藏展,也找到了四川博物館有一個冶煉青銅面具的小程序小遊戲,我們會一起玩,比一比誰做出來的青銅面具的分更高。

我不會去刻意跟孩子說要帶你們去看什麼展覽,而是用很平常的交流互動方式跟孩子做做準備。

等真正去到展廳現場的時候,我想她們會是心領神會的。而對之前預先埋下的問題,她們自己也會自覺的去尋找答案。我覺得這種出來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02 看展時給孩子佈置個小任務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圓圓在看貝殼展時做記錄

關於這個看展時的引導,還是要結合現場所看的一些東西,隨機應變,可以適當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

比如說可能會看到一個甲骨文,可能我會說大家來一個甲骨文跟現代文字的競猜。去看扇子的展覽的時候,可能會大家比比,她有跟妹妹一起,就是我們三個大家一起比比誰能說出更多的扇子形狀等等,類似於這些小技巧。

還可以設計一些尋寶清單,讓她們到現場去找;或者是預設一些展品的定位,讓她們去找出來;或者是看完之後,讓她們去說出一些思維導圖等等這些小技巧小方法,找到之後也可以有一些小獎勵,這些都是她們樂意的形式。


03 以孩子為主體去引導看展

我覺得年齡段不同的孩子,在現場的指引還是要有區別的。

對於圓圓,她11歲的大孩子,我反而是會更樂於去放手上她自己去探尋

,回頭大家去做一個交流跟互動。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兩姐妹看展

而對六歲多,年齡比較小的老二,那我會充當她小夥伴的角色,一起去發現。

印象中比較深的是有一個畫展,帶她們去看一個陳永鏘的一個畫展。展出是以花為主題的,我就拿了個本本跟妹妹說,我們來學畫畫吧,我們一起畫朵“媽媽花”和“寶寶花”。結果那次展我們是每一幅畫都看的好仔細,孩子們也可以安安靜靜,開開心心的坐在地上畫畫。

姐姐自己就很樂得其所了,因為她自己本身也很愛畫畫,很愛藝術類的東西,而且沒有我在旁邊盯著她,所以她自己一個人愛怎樣看就怎樣看。我感覺當時三個人的感覺都是蠻好的。

在看展過程當中的指引,我覺得主要以孩子自我的主體為牽引,不要強加大人們的意志,讓她自己去探索就好了。


04 善於藉助展覽現場工具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還有一個要善於藉助展館的一些有用的工具,比如說像是一些語音導覽,視頻,還有互動的小遊戲,甚至一些提供遊人拍照的展板,蓋印章這些,其實真的都不要去錯過。

比如說看《解密中國山水畫》的展,當時一大堆的孩子就坐在地上看老師在視頻裡面演示如何去用毛筆如何上色,畫國畫的一個演示,一個個都看的目不轉睛的。

還有像埃及展的那個就教怎樣做木乃伊的動畫視頻,我家的看了好多,我自己當時看了有點毛骨悚然,原來木乃伊是要這樣要敲碎腦袋這樣去做。但是我想這些留在她們心中的印記一定是比牆上的文字更深,記得也會更牢。

所以看展過程當中的指引要藉助現場的工具,這是我的一個建議。


05 展覽中多提問能打開孩子腦洞的問題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我以前會問孩子那些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就是展覽中的圖片展覽介紹,會想去考考孩子有沒有看,有沒有記得住,這個也是很多家長的一個共同的毛病。

但孩子真不喜歡那種直接知識性的輸灌。

家長可以去問問題,問一些開放式的能打開孩子腦洞的問題。家長提問和孩子回答的這過程,也是親子之間自我成長,自我學習的過程。

比如說可能去看畫展的時候,可以問,你覺得作家畫這幅畫的時候,你覺得他心裡在想些什麼,或者說你覺得古人為什麼能想到把這個盤子畫成這個圖案,如果是你,你會怎樣畫;

又或者說看看這個青銅器上,媽媽不知道那個龍的眼睛,哪裡是龍的眼睛,哪裡是龍的腳,你有沒有看到,幫我看看。

像這些就是隨心而為的這些問題,不在於孩子能給出一些什麼樣的答案,或者答案是否正確,只是你跟孩子在現場的一個互動,就是激發她們的一個想象力跟好奇心,鼓勵她們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06 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看展真的不分年齡老幼,關鍵是在於家長的一個牽引,或者是抱著怎樣的一個目的。

在展覽裡面,家長的視角跟孩子的視角還真不一樣,

我們要學會蹲下來跟她們站同樣的一個高度。

比如說你家的孩子是六歲的孩子,其實你也只是一個六歲的媽媽爸爸,如果你的孩子是十歲或者是三歲,其實你也就是十歲的爸爸媽媽或者是三歲的爸爸媽媽。

跟孩子的視角一樣,你一定能找到在展覽中讓孩子感興趣,或者說你們自己的一個共同的交流,一個共同的語言。


孩子不愛看展覽怎麼辦?
“家長不要把博物館當成另一個考場。”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很多家長抱著的一個看展目的:讓孩子去看,讓孩子去學知識。我自己早期也是這樣的想法,這也是我曾經的一個失敗經驗。

當時我會一心想著在展覽現場,孩子們會認真的按順序把展品一個不漏地去了解,然後還會進行思考什麼的,會熱烈跟我提問討論等等這些。

但其實出來的效果真的讓我好失望。實際上孩子她們只會毫無目標的亂看,一目十行,應付過關,然後就是一問三不知,你跟她們說了什麼鎮館之寶之類的重頭戲,其實可能在她們眼裡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當時我會很生氣,會狠批她們。我當時想,我是陪你們來看的,我自己都在認認真真的看,你們竟然在玩,太不應該了。所以當時看展的時候我就會盯梢,就會寸步不離的跟在她們身邊。那可想而知,最後就會打擊孩子對展覽/博物館的積極性,讓他們產生排斥的感覺。

後來改變的契機是我累了,我不管他們了,反過來是我自己要看,讓孩子陪我來看這麼一個想法。結果就有了意外之喜。之前是在展館裡越盯著小孩子看,他越不想看,現在是我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的,小屁孩就自動湊過來了,甚至還會主動跟我分享她的有趣發現和看法。

後來我自我分析了,在原來的定位當中,我就是一陪孩子來看展的監督者這麼一個角色,反而讓博物館變成了孩子的另一個考場。孩子本來學習壓力就大,太強迫的讓孩子在博物館裡學知識,孩子會很不樂意。

現在我自己對孩子看展的定位和目的並不是真的要學到知識,而是她們能探索發現到能讓自己感興趣,覺得好玩有意思的東西,其實就不枉走這麼一場。這也是我自己看館看展最樸素的想法。


看展發生有趣印象深刻的事
“粑粑的牙刷和古埃及的牙刷一樣開叉的~”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我們看展發生的趣事有很多,像省博的埃及展,我記得因為去看埃及展前面會跟她們有很多鋪設準備,會看相關的繪本、小視頻、電影等等。等到看完展覽之後某一天,電視臺在播《紅海行動》的電影,圓圓看到了,突然就會聯想問我說這個紅海這個電影的紅海是不是就是埃及的那個地方,她們就會馬上有一個聯想。

另外像妹妹看到古埃及的一個壁畫,裡面有一個類似牙刷的東西,當時感覺很穿越,

妹妹看到後就說這個跟爸爸的牙刷一樣,也是全部開叉,因為爸爸刷牙很快就把那個牙刷刷的齜牙咧嘴,全部開叉,然後她自己就在哈哈笑。


親子看展的收穫
“看展的過程就像拼拼圖一樣”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看展過程的真的就像拼圖一樣。拼圖遊戲就在於拼的過程,

每一次看展帶給我們的收穫可以是一個小點,一個小部分。我們也會遇到小孩子不喜歡看的展覽,但真的不重要,可能當時找不到那一塊拼圖,但是過了那段時間等孩子們長大了,她們自己對生活的開始有體會感悟,或許某個時間她們就會找到些奇妙的連接,就會開始感興趣開始喜歡了。

帶孩子看展要放輕鬆,因為隨著看的展越多,你們慢慢慢慢的能拼出屬於你自己的那片天地,這個過程不一定很快,但是會有很開心很滿足的感覺。

去博物館,其實真的不只是為了學習,更多的是去收穫樂趣和好玩。

在過程中,圓圓她們收穫包括我自己收穫的更多的是一個豐富的內心和自己建立的一種多元的視角,還有她們自己能夠推此及彼的一個思考。

另外她們因為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的視角,不會人云亦云

。看了很多關於國家寶藏的展覽,我覺得她們會建立了自己對人文家國的情懷感悟。

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就是在看展過程之中,有爸爸媽媽一起看展親子陪伴的溫暖回憶。

這就是我們看展的一些收穫和成長,我現在也要開始嘗試放手讓孩子參與到觀展前的準備當中,比如說像一些設計參觀路線,參觀路線的設計,展品信息的收集,甚至是一些展品介紹書寫等。這些都是屬於孩子看展的一個進步和變化。


推薦的一些博物館

她帶孩子3年逛了67個展覽,用這方法比刷題背書收穫更多

選擇展覽/博物館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愛好選出他自己喜歡的,就比如說小的一些孩子,可能他們對大自然的動物這些題材興趣更多,那麼我們可以就去多看寫自然科學類題材的展。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以慢慢轉向一些人文氣息和歷史積澱更多的題材,或者一些像藝術類,歷史類的博物館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