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業:做自媒體找不到話題、不知寫什麼,怎麼辦?


副業:做自媒體找不到話題、不知寫什麼,怎麼辦?


【導語】

我一直在微博鼓勵大家把自媒體作為副業之一,每個人都應該嘗試著做一做。分享

形式不限,內容不限,總之應該嘗試進行輸出。 它最大的目的並不是快速變現,而是通過內容輸出+分享+與他人強互動,達成一個效果:

自我學習→ 分享→ 通過分享梳理思路、理清邏輯、加深對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理解

及靈活應用→ 通過強互動及時發現自己的偏差、不足、誤區,有效糾偏→ 通過賬號的

互動量得到有效反饋,你內容的質量如何,是否為大家所需求?被什麼樣的人需要?

【正文】

一、哪類內容比較受用戶歡迎?

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輪廓——到底哪類內容最受用戶歡迎?

NO 1.娛樂八卦類(含同領域資源分享類) → 常年排在天涯及微博熱門第一位。

NO 2.情感兩性類 → 網絡中的熱門地位僅次於娛樂八卦。

NO 3.時事新聞類(含國際) → 此領域的排名視情況不定期上升或下降;比如疫情期間,常年排第一位的是疫情動態;某項重大政策出臺時,文件內容及相關解讀也會

排名前三;有重點事件發生時(比如林爸爸、梅姨案等)該領域排名會直線上升;而平

時無事時,它又可能排名靠後。

NO 4.三觀輸出類 → 這類賬號的內容沒有固定領域,什麼熱門蹭什麼,靠輸出三

觀、引導受眾情緒等方式來吸引流量。比較典型的:吐槽鬼。

NO 5.數碼科技/房產投資股票/互聯網資訊類 → 圍繞投資賺錢、新奇有趣的產品

或發明等領域進行分享、分析,是恆久不衰的話題。

NO 6.幽默搞笑類 → 常年非常受歡迎,疫情期間我蹭過一個熱門,發的內容是幽

默圖片,轉發居然達到兩三千——要知道,平時我認真寫乾貨,轉發能過 200 都算是

優秀成績了。由此也側面驗證,幽默搞笑類更容易吸引流量。

NO 7.生活日常類(含育兒) → 美容護膚、彩妝、穿搭、健身、美食、旅遊、美

拍、購物、保姆月嫂.......整體需求龐大,常年穩居排行榜前 10。

NO 8.神秘學領域(含占星塔羅/冥想靈脩/風水) → 雖然從去年開始就逐步打壓

玄學靈異類領域,但由於需求太過龐大,所以該領域始終長盛不衰,無非從大張旗鼓、

轉為了低調地下。

NO 9.教育考試類(含同領域資源分享類) → 有龐大需求群體,每年中高考、考

研、考公、考編等等都會掀起一波討論、分享熱潮。非考試時間,這類內容也非常受歡

迎,主要面向培訓、輔導、教材、資料、真題、模擬題等等。

NO 10.乾貨類(含職場及垂直領域資源分享類) → 絕大多數普通人都對自己存

在認知偏差,既不知道自己哪裡優秀、擅長,也不清楚哪裡存在不足、哪裡需要提升。

乾貨類之中,“資源分享”型最受歡迎,它是利用用戶“馬了不看、下載了不看、

收藏了等同於看過了”的心理,收穫較高轉贊評、收割流量。

普通賬號跟自媒體賬號最大的區別就是:

√ 普通賬號:只寫自己感興趣的,自說自話,自娛自樂,圈地自萌,愛看不看。

√ 自媒體賬號:寫用戶有需求的、寫用戶感興趣的、寫用戶喜歡的;強交流、強互

動,雙向溝通,不斷刷新流量上限。

二、我們應該怎麼寫?

自媒體各個領域中,最容易火爆的往往是三類:

1 提出問題。

2 分析問題。

3 解決問題。

上述規則適用於任何領域,可以用包括但不限於文字的幾乎所有形式予以體現。

所以我們也可以這麼理解:做自媒體,問題=話題

只要你能洞察到所屬領域中用戶普遍存在的問題、痛點、難點,那麼就不愁沒有話

題,就不愁沒的可寫。

綜上,不同領域的自媒體賬號,著手的重點完全不同:

1 娛樂八卦類(含同領域資源分享類):

√ 沒有敵人也要製造敵人,沒有問題也要製造問題。

√ 不斷提出各種問題(質疑)。

√ 用“猜測”代替“理性分析”(把水攪渾+引導暗示)。

受眾越是情緒激動、亂猜、宣洩情緒、憤怒委屈,流量越豐厚。

② 情感兩性類:

√ 不斷提出各種問題(質疑)。

√ 只提出問題,不深入分析,也不給予靠譜兒的解決方法。

√ 越是爭議性問題,越容易火。

√ 給出的解決方案中隱藏著更多矛盾、衝突,讓受眾有充分的空間發揮、抱怨、發

洩、表達憤怒、彰顯優越、怒罵、甚至互相攻擊。

受眾情緒越是激動,流量越豐厚。

③ 時事新聞類(含國際):

√ 問題都是現成的,誰更能深挖,誰就更容易收穫流量。

√ 合規及風險避免非常重要,重點是不要碰觸敏感內容。

√ 採用各種分析方法,不斷吸引受眾注意力(理中客型、帶節奏型、主觀引導型......

等等)。

√ 不直接給結論/解決方法,或給出有爭議性的結論/解決方法,從而引出其他的問

題(話題)、讓用戶持續討論、爭論。

④ 三觀輸出類:

√ 誰切入的角度更新穎、誰就能獲得更高流量。

√ 通過問題引發用戶情感共鳴。

√ 重點是互相爭論、辯論甚至互掐,甚少給出解決方法。⑤ 數碼科技/房產投資股票/互聯網資訊類:

√ 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能+豐富的經驗經歷= 圍繞用戶關心的問題進行內容輸出。

√ 圍繞專業知識進行客觀分析評估。

√ 重點做評測或評估,甚少給建議。

⑥ 幽默搞笑類:

√ 將大眾關心的、常見的社會問題、痛點難點或尷尬時刻,隱藏在段子裡。

√ 圍繞隱藏的問題進行搞笑、揶揄或黑色幽默。

√ 角色往往自嘲,但代入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用戶視角、讓用戶看後有自我代入感

(或代入他人),產生情感愉悅。

√ 只搞笑、不批判。

⑦ 生活日常類(含育兒):

√ 根據用戶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經驗分享。

√ 不分析,重點分享方法技巧。

√ 不給予徹底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但會對問題的嚴重性進行放大,以刺激用戶購

買/付費慾望。

⑧ 神秘學領域(含占星塔羅/冥想靈脩/風水):

√ 利用用戶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刺激、恐懼或不安,進行內容輸出。

√ 將問題神秘化、莫測化,激發用戶參與討論或探索的慾望。

√ 圍繞神秘學理論進行分析,甚少給出具體改善或解決方法。

√ 為用戶代勞解決各種問題(比如請符、做法事等等),但具體能否徹底根治,不

好說。

⑨ 教育考試類(含同領域資源分享類):

√ 問題固定、現成、顯性。

√ 甚少分析,只給改善方法論。

√ 引發用戶獲取資料的需求,通過資源分享搭建私域流量池。

⑩ 乾貨類(含職場及垂直領域資源分享類)

√ 不同問題可以無限深挖。

√ 提出用戶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並告訴用戶,這類問題不解決、後果會很嚴重。

√ 讓用戶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無知(製造新問題、新需求)。

√ 圍繞問題,通過不同角度進行不同層級的分析。

√ 給予改善或解決建議、方法論。

乾貨類對“問題”的引申又分兩種:

第一種,無限放大問題,利用問題作為標題,刺激用戶購買。

第二種,有一說一,指出問題+深入分析+給出解決方法,促使用戶購買。

【劃重點】

做自媒體領域不同,“寫”的主要切入點會完全不同。

√ 擁有敏銳洞察力、挑錯找茬能力的,適合面向“以發現問題、切入問題、製造問

題、問題深挖”等為重點的領域。

如:娛樂八卦、情感兩性、時事新聞、現象點評+三觀輸出等。

√ 擁有極強邏輯思維能力、因果/關聯能力、情緒煽動能力的,適合面向“以分析/

猜測/推測/帶節奏”為重點的領域。

如:娛樂八卦、時事新聞、現象點評、數碼科技/房產投資/互聯網資訊類等。

√ 總結能力強的,適合面向“經驗、資源分享”為重點的領域。如:生活日常、教育考試的總結/資源分享、乾貨的總結/資源分享等。

√ 具備某些專業知識技能+表達、總結能力良好的,

適合面向“利用較高專業壁壘

挖掘用戶問題/引發焦慮/引發好奇心”等領域。

如:金融投資、房產股票、軍事歷史、神秘學等。

√ 上述全都具備的,適合做乾貨分享博主。

由此可見,你的優勢不同,適合面向的領域完全不同。

很多夥伴總覺得自媒體沒有話題可以寫,歸根結底幾個原因:

① 對自我認知不清晰: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擅長是什麼?

② 對用戶需求的認知不清晰:不知道哪類領域最受用戶歡迎、為何受他們歡迎?

③ 對自媒體玩兒法套路不清晰:做自媒體,內容的優質性很重要,但光是內容優質遠遠不夠。 我們必須弄明白,哪類領域中,寫作的重點應該在“問題”的哪個維度上?

綜上,好多小夥伴的常見問題:“到底該怎麼寫?”

在此之前,先弄明白“我適合重點寫什麼”、以及“哪個領域適合讓我發揮長項、

圍繞擅長的維度去寫作輸出?”

三、自媒體內容輸出的基礎前提是什麼?

1 想做自媒體,以下三個維度,至少有一個維度是在線的:

√ 勤動腦,善於自學知識、深入思考分析。

√ 勤動口,擅長溝通表達、演講談判、營銷銷售、通過語言施加影響。

√ 勤動手,執行力強,不拖延,有毅力,能堅持。

② 上述的前提是:

√ 大量閱讀。

√ 大量社會實踐。

√ 線下多維度、多行業領域的社交活動。

√ 目標清晰、高效執行、結果導向。

√ 如果想要三個維度都做好,還要同時具備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

③ 如果不具備上述前提,怎麼辦?

很簡單,將上述前提當做個人目標,挨個去做、去歷練、去執行。

逐步完成的過程中,持續堅持自媒體內容分享。

四、學會寫作的底層邏輯,寫什麼都不愁。

實際上,任何行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只需要掌握最簡單基礎的底層邏輯,就能解決

至少 70%的問題

學寫作,我們只需要掌握兩個基礎的底層邏輯,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寫作難題。

這兩個基礎的底層邏輯是:

1 “困境”三扇門。

2 “矛盾衝突”二元對立。

1、“困境三扇門”的靈活運用:

(1)娛樂八卦:

“如果不是因為那件事/那個人,他原本可以不這樣的......”→ 第一扇門。

“現在他遇到麻煩了/陷入困境了/傳出緋聞了......似乎進入膠著狀態/僵局死局中”

→ 第二扇門。

“意想不到的轉折......”→ 第三扇門。

(2)情感兩性:

“如果不是發現男友出軌,她就不會......”→ 第一扇門。

“婆婆把兒子搶走了,男友不讓她見.......陷入困境”→ 第二扇門。

“男友居然用她的卡借貸!(意想不到的轉折)”→ 第三扇門。

(3)時事新聞:

“原本好好的,但是......”→ 第一扇門。

“目前陷入兩難境地、雙方僵持”→ 第二扇門。

“想要突圍,除非......”→ 第三扇門。

(4)三觀輸出:

“以前他也認為應該孝順,直到......”→ 第一扇門。

“他進退兩難了,到底要工作、還是回老家?......”→ 第二扇門。

“父母居然悄悄的又生了一個弟弟!但父親已經明顯無法照顧自己了,母親還患有

慢性疾病......”→ 第三扇門。

2、“矛盾衝突二元對立”的靈活體現:

(1)娛樂八卦類:

√ 名人明星 VS 名人明星之間的矛盾衝突。

√ 粉絲 VS 粉絲之間的矛盾衝突。

√ 團隊 VS 團隊之間的矛盾衝突。

√ 個體 VS 政策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

(2)情感兩性類:

√ 同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 異性之間的矛盾衝突。

√ 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衝突。

√ 舊傳統 VS 新觀念之間的矛盾衝突。

√ 內心層面的自我矛盾衝突......

(3)新聞時政類:

√ 國 VS 國。

√ 不同社會背景之間的矛盾衝突。

√ 種族、民族、宗教之間的矛盾衝突。

√ 階層之間的矛盾衝突。

√ 政見、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衝突。

√ 地域之間的矛盾衝突......

(4)三觀輸出類:

√ 圍繞意識形態。

√ 圍繞道德規則。

√ 圍繞宗教信仰。

√ 圍繞傳統觀念。

√ 圍繞個體三觀......

其他領域大家可以自己靈活引申,不再累述。

【小結】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做自媒體寫作輸出“總是沒有話題、不知道寫什麼”相關。

1、沒有話題是因為無法發現問題。

做自媒體,問題就是話題;哪怕是同一個問題,切入點不同,也可以引申出完全不

同的話題,所屬領域不同,話題又可以完全不一樣。

提示:痛點難點比爽點癢點更能讓用戶快速關注、並印象深刻。

同時,如果方法得當,還容易讓用戶“成癮”,刷著你的內容上頭、根本停不下來。

2、你擅長的能力不同,適合的領域就不同。

不同領域對“問題”的三個維度有不同要求,不是所有領域都要以發現問題為重點,

不是所有領域都要長篇大論分析問題,也不是所有領域都要給受眾用戶解決問題、提供

方法答案。

如果沒弄明白規則、用戶需求及領域重點,那麼寫到手抽筋,你的賬號也火不了。

3、持續寫作的三個最基本前提:

要麼勤動腦,要麼勤動嘴,要麼勤動手。

至少滿足一個,若都能滿足則更佳。

4、掌握兩個維度的寫作底層邏輯,可以遊刃解決 80%寫作問題。

√ 同一個問題/事件/現象,不同領域都可以寫,無非切入點不同而已。

√ 各領域的寫法,都可以緊密圍繞“三扇門”及“矛盾衝突”展開進行。

√ “三扇門”之中往往飽含“矛盾衝突”,利用“矛盾衝突”拉長第二扇門(中段)

的描寫,還可以有效引發受眾用戶的好奇:

“起因是什麼?真的是這樣嗎?困境/問題如何開始的?”→ 第一扇門。

“怎麼又轉折了?還會有神轉折嗎?”→ 第三扇門。

圍繞這兩種好奇,用戶會持續追你的內容,直到好奇心被滿足為止。

綜上,其實新手們在寫自媒體初期,只需要掌握這幾個方法技巧,就能解決你在菜鳥期間遭遇的 80%內容輸出問題。

副業:做自媒體找不到話題、不知寫什麼,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