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频道】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铁道兵频道】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铁道兵频道】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一、我给孩子讲襄渝线的故事

我庆幸自己一生中有跟随铁道兵一起摸爬滚打的经历,尽管只是短短的三年,但这经历却刻在了我的心里。部队的传统,三线的精神伴随了我的一生。我时常讲起那时的艰难岁月,也时常写点襄渝线的故事。这是我心中浓重的三线情节。

我常常给儿女们讲当年修建襄渝线时的艰苦,讲铁道兵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拼搏的精神,讲铁道兵“活着干,死了算”的口号和为早日修通襄渝线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劲头。提起我们在吃不饱肚子还要把各项工作干在前面,扛柴路上在河沟里抓吃生鱼生螃蟹充饥的经历,常常激动的我泪流满面,可孩子们却眨巴着眼睛说:“老爸,你好会编故事。吃不饱干啥活,跑呀!”再讲,孩子们都戏谑的说我就是家庭版的,那个絮絮叨叨讲“老粮票”故事的游本昌。妻子也揶揄我:“别讲了,孩子们现在过这么好的生活,那里会相信你讲过去的苦日子。相信了又能怎样,也去受那苦吗?只怪咱们生不逢时吧。” 但是,我还要讲,一定要让他们相信,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少人用汗水,甚至热血生命换来的。在幸福的后面,有多少默默无闻劳动者的付出。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来之不易!”什么叫“珍惜”!我决定要领孩子们进山,让他们亲身体会,亲眼看看我们当年的生活环境。

那时,西康铁路还未开通。我们乘车经汉中到安康,再换乘去原来我们团部的所在地大棕溪。火车驰进旬阳,我坐不住了,腾的站起来,贴着玻璃往外看。这地方太熟悉了,汉江大桥、磨子沟、相思湾、学子湾、长沙坝……。我一会看看左,一会看看右,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这儿就是我们修的,这隧洞就是我们打的……。

“爸,你们修的铁路好稳呀,一点也不顿(颠)。”女儿一句话,我瞬间泪流满面……。

到站了,我的义兄,当地人五哥在棕溪车站接我们。孩子们没进过山,高兴地喊着叫着一跑一颠的,我只是在后面默默地跟着。改革开放了,五哥在棕溪镇开了牛行,生意做得很好,家里亦有了很大的变化。午饭特别丰富,腊牛肉都是腱子,炒牛肉用的里脊,包饺子用的肋条肉,当地的木耳炒鸡蛋,又鲜又香,真好吃。孩子们都饿了,吃的那个美呀。吃着吃着,儿子突然停口,看着我冒了一句:“爸,我说你会编故事吧,这比咱家的生活好得多……”我一时语塞。

第二天,我和五哥带着孩子来到当年我们住的营房……。尽管破败,但断壁残桓还在。几面土墙孤零零的耸立在沟沿边。我给他们讲当年盖房的经过。沟沿下那片空地就是我们的篮球场,这儿原先是一壑深沟,一场移山倒海般的泥石流在几十分钟就成就了它。站在这儿,就好像听见篮球滚下山,一直滚到汉江里,我们站在山上的狂呼。我们凿的隧道还在,架的桥还在,架的高压线还在,线塔,丰碑似的耸立在秦岭巴山间默默地诉说着……。一路走,一路讲,每一座山头,每一道山沟,每一座桥梁和道路,都有讲不完的故事……。领孩子们到后山,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他们累得气喘吁吁,直喊脚疼。五哥心疼的背过脸去。我指着那条弯弯曲曲直通后山的小路说,“往前再走这么远就到我们扛柴的地方了,我们第一次进后山,也是离当年连队最近的地方。”孩子们都咧嘴喊叫“不走了,不走了”。五哥叹一口气说:“当年,你们的爸爸饿着肚子还要扛百多斤柴,就在在这山间小道上拼啊。”

五哥领大家吃深山里老百姓的“美餐”,红薯秧,野菜,树叶子……,撒一把干面,吃的他们直流泪。几天时间,我天天领他们到铁路沿线,天天给他们讲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他们才逐渐对我们当年的艰苦才初有认识。

1997年,我的双胞胎儿子考入中国足球学校。两年后,我到学校看他们。一见到他俩,我原本满腔的兴奋立时化作了怒火,压抑不住的喷了出来。“啪啪”,一人领了一个嘴巴。捂着脸,他们一头雾水的看着我。我指着他们脚上穿着的不同颜色的足球鞋说:“这几百块钱一双的鞋子,你们怎么能这样糟践,你知道,为供你们上学,我和妈妈多难吗!”哥哥哭了,弟弟也哭了。他们拉着我的手,走到一个几米长的大筐子前。那里面堆满了全校几千名小运动员淘汰的鞋子。一次,他们惊喜的发现。因队员们有的是左撇子,有的习惯用右脚,所以左右脚鞋损坏的程度不一。在这堆鞋里,他俩挑挑拣拣,只要合脚,不分颜色,配对成双,洗洗补补,换上鞋钉自己穿了。两年来,他们都没有买过新鞋啊。听到这里,我心颤了,搂着他们,郑重的向他们道歉。孩子流泪了,我也流泪了,有心疼,有后悔,更有高兴。这一刻,我觉得他们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多年以后,已在某足球俱乐部当教练的孩子对我讲:特别感谢你当年几次领我们进山,当时我们还小,心里只是模模糊糊地感到,你们当年修铁路很苦,我们很幸福。也朦朦胧胧的觉得我们干事有了榜样,有了对比。你们能吃苦,我们也不怕,就多了一股勇气和韧劲。大了以后才清楚,你煞费苦心为我们真正找回的,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在下意识地想到当时的那一幕。爸爸,谢谢你!我,又一次语塞!

二、 我给中学生讲襄渝线的故事

【铁道兵频道】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那年,方圆中学辅导员邀请我给学生讲一讲当年我们跟随铁道兵修襄渝线的事。我欣然应允。但我也颇为犯难。听众净是十几岁的娃娃,咋样讲,讲什么?和老师们多次交谈,我经过精心的准备,我把所讲的内容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注入一个观点。思乡,想到报答父母恩;工作,想到“学到用时方恨少”……。会场极其安静,孩子们都认真听着。情绪都跟着我的变化而起伏。在讲到学生中间有比吃比喝比穿戴问题时,我讲了这么一件事:

1971年冬天,我病了。不巧,好朋友席镇江也病了。但是,为此耽误工作可不是我们的所为。工作照干,只是遵照医嘱,每天吃过饭要溜溜弯。这天,我和席镇江溜达到半山腰的小路上,不知是谁“呼”的扔下来一双烂解放鞋。我走上前去,抬腿就踢飞了一只。正要踢另一只,忽觉有人。忙回头,果见一位担着扁担的汉子和一个十二、三岁的瘦弱少年在我身后。见我停下脚,忙放下担子,一把从地上抓过那只我准备踢飞的鞋子,连忙背在身后,然后才细声细语的给我说:“解放军大哥,这只鞋能不能给哦(我)”?

“要这只烂鞋干什么?”我这样想着,看着那汉子明显带着讨好的笑容。我一点头,他马上向不远处的草丛里走去,一边走一边寻。这又是唱的哪出呀。一会儿,他手里晃着那只被我踢飞的鞋子,兴奋地喊:“寻到了,寻到了!”说着就蹲在男孩的面前。这时,我才看清,在这寒冬的季节里,他们穿的是草鞋。更令人吃惊的是,孩子脚上只裹了几层棕树皮,他自己竟然还是光脚。看他扁担上挂着的两串草鞋,我们就猜想,这肯定是个出远门的人。他蹲在地上,迅速从担子上取下一把砍刀(这也是山民出远门必备的工具之一)。三两下割掉了鞋上的烂布面,然后,让孩子把脚踏在鞋底上,又取下几根草绳扎在上面,左右看了看,才对孩子说,“来,走两步。”孩子站起身向前走去,又转回来,抬着脚,扭着头左右看着鞋子,脸上露出极其满意的神情。半天才涨红着脸轻轻说了声:“好软和……”。那汉子对我们又是感谢又是点头的说了一堆客气话才离去。我和镇江盯着他们看了好久,目送着他们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山的那边……。

我们这年龄段的年轻人,本身就是爱动爱跳手脚不失闲的天性,加上出门就是山,到处是石头,到处都是铺路的碎石渣。我们在这上面走,踏着带棱角的石头渣工作,哪能不费鞋。一双解放鞋,也就是两个多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该报销了。我抬着脚,挣出大拇脚趾说:“小江,看我这双,才一个多月,就成了这般模样。”镇江看了看,若有所思的说:“哎嗨,找我呀,我有办法。呵呵”。“你……”。话没出口,猛然想起,“文革”辍学时,他学过修鞋。“艺不压身啊,明天看我的。”他信心满满。

第二天,镇江到机械连找了根不锈钢焊条,在砂轮上磨好了钩针和锥子,我则按照镇江的旨意,拆了根麻绳头,搓成线,又在谁扔掉的旧鞋上剪下来好布洗净晾干,就开始动手了。别说,会者不难,镇江还真像那么回事儿。工作服腿上一搭,拿起鞋子就干上了,一个多小时,一双就要扔掉的解放鞋,在他的手里,竟然补好了。班上的战友一看,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鞋要镇江“帮忙”,镇江来者不拒,统统收下,一针一线的认真补好,大家高兴地直向他道谢。他给大家说。“最近身体不好,大家替我多干了不少的活,这算是我补偿一下吧。”

“镇江会补鞋”。这消息不胫而走。班里、排里、连里,战友们需要补的鞋都拿来了。镇江仍然是来者不拒。就这样,补鞋成了镇江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他乐此不疲。仗越打越精,布不够了,捡来旧鞋子,剪掉鞋面,还捡废帆布包、帐篷,有时还让家里寄皮革。开搅拌机的战友也多了一项任务,把拆下来的水泥袋线收集起来,处理后做线绳用。大家的条件不高,不管是帆布还是皮子,也不管是白色还是黑色,只要补好了能穿就行。就这样,一双又一双,一天又一天。席镇江业余坚持两年多,补鞋五百多双(次),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员。

报告会讲完了。热烈的掌声过后,大家全体起立,唱起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几天后,辅导员告诉我,全校开展了“怎样发扬革命传统征文和演讲”活动……!

(作者:原铁道兵十师46团学兵 白宝存)

【铁道兵频道】我给后辈讲铁道兵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