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媽媽:"我給孩子削過兩根鉛筆,就再沒管過他們"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都說有怎樣的父母就有這樣的孩子,其實這並不是很正確。

在一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以為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都應該處處而為,而一些家長卻認為並不需要這樣做,有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天性,有自己的想法和創造力,都說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不一樣的孩子,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所獲得的成就也是不一樣的。

高曉松媽媽:

不一樣的母親

說起高曉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做為一個資深的音樂人,在娛樂圈發展的也非常不錯,總是留著長頭髮和大鬍子的他。

在大家的印象中非常的深刻,其實高曉松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也是高校畢業的,不僅有學歷有才華,他對人生的見解非常的開明。

而高曉松認為他的這一切習慣都是受到母親的影響,高曉松對自己母親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的贊同,不約束一個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更自由的發展,可能這是高曉松這麼豁達的原因吧。

高曉松媽媽:

高曉松的母親張克群是一個有名的建築家,她還是梁思成的弟子,張克群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可能說是書香門第了,她的父母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

從小張克群也是在國外長大的,她的思想和中國傳統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更有自己的見解,不管是嚴厲的對待孩子,還是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她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高曉松媽媽:

張克群在一次採訪中說到,小時候她給孩子削過兩支鉛筆,以後就再沒管過他們。

從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看出,張克群從來都不是一個受束縛的人,很多時候她認為父母不一定比孩子高明,孩子以後的成就很可能會遠遠大於自己所設想的。

高曉松媽媽:

開放式的教育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難能可貴,很多家長把孩子管的太死,讓孩子沒有發展的空間,不僅束縛孩子的成長,也抹殺了孩子的興趣,才因此扼殺了很多的藝術家。

而高曉松的母親,正是因為看到了高曉松的音樂細胞,才讓他發展音樂,高曉松現在成為一個音樂人,也是因為張克群母親的開明,才讓高曉松在自己的音樂道路上發展的這麼好,相信高曉松對自己母親也是非常的尊敬和感謝的。

高曉松媽媽:

張克群談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說就是一句話:別管那麼多。

這種放養式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對於一些不受約束的孩子來說,也可能養成一種壞習慣,其實不管是放養式教育,還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中,父母都是非常重要的啟迪老師。

雖然張克群說自己沒有怎麼教養過孩子,但是她的行為也是感染了孩子,優秀的父母總是喜歡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動去做孩子的榜樣,這正是每一個父母應該學習的地方。

高曉松媽媽:

依舊活的灑脫的母親

對於現在已經退休的張克群,她也沒有閒著,而是去調研一些古建築,鑽研自己的學術,不僅如此她還有出書,看得出她真的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母親,不僅在教育孩子方式上非常成功,對於自己的事業也沒有放棄。

對於這樣一個堅韌有餘的母親,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讚歎的,張克群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到現在她還在流浪,一個人揹包走遍世界,一個人考察美國天主教遺址。

正是因為母親的影響,高曉松和妹妹高曉江也一直都過著浪漫肆意的生活。

高曉松媽媽:

現實生活中,父母都應該把孩子和自己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的選擇,只有把孩子平等的對待,才能讓孩子發展的更好。

而張克群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她認為平等地對待他們,在他們長大後又讓他們去探求未知,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相信有了這樣的母親,一個孩子的成長應該是充滿歡樂笑語的,大家也非常羨慕這樣的生活態度。

高曉松媽媽: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這樣對待人生,要放寬心,勇敢的去追求理想。

畢竟生活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真的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

不管怎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應該為了自己而活,不管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還是成為大人的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束縛自己,要努力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