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為好書法?是比對古人的書法一絲不苟就是好書法?

徐晨陳平


好書法:

首先,符合一般審美標準和書寫規範的字就可以稱得上好書法了。

其次,好書法還要有傳承,我國書法傳承下來的有五體,即篆隸楷行草。不管些什麼寫什麼體需要有一定的根據。若是書法作品連一種字體都沒有,那麼就不能稱之為書法,更談不上什麼好。

然後,我們看他的用筆之法,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做到了八面出鋒,書法作品墨色濃淡,乾溼之間配合相得益彰,這樣的作品才有味道,這樣的書法才算好書法。

看完用筆之法,再看每個字的結構安排,尤其是楷書,楷書的結構安排比較嚴謹,行草書多有自己的風格,不管哪種字體,都要符合他的標準,不可亂來。否則的話也談不上什麼好。

看完結構安排後再看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是不是一氣呵成,字與字之間連貫安排及留白、大小、粗細如何。

最後,我們要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就是通篇佈局,就算前面的都做的非常好,如果在章法上沒做好,那麼這篇書法也就失去了他的靈魂之處。

綜上所述,從書法規範、傳承書法大師、用筆、結構、連貫性、章法佈局安排合理,那可以稱得上是好書法了。

不完全對。能夠一絲不苟模仿書法大師的作品,幾乎傳承了書法,算是好書法,但能夠加上自己的創作風格更是佳作。


小貝帶你看飾界


第一眼章法氣勢韻味兒好,不是一個個方塊字死板排放。然後慢慢靠近每一個字也很好,同一個字會不同的寫法。。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字拆開後每一筆畫都耐看,有功底,豐富多變。

至於每一筆畫是不是作者描畫的,那就只能現場看了。高手不用現場看也能知道。





明中書畫院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標準是什麼?“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給出這樣的標準。也就是說一幅好的書法作品要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裡強調的“形”,指的是,點畫線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書法空間結構;而“神”主要指書法的神采意味。“形”和“神”,明確了書法欣賞的審美標準、書法欣賞的方法。

書法的審美標準,一般地說,就是看書法的點、畫、線條的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

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通過點畫線條的起伏、韻律,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尤其是大篆、小篆卻必須藏鋒 。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

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立體感是用筆的不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中鋒寫出的筆畫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

在一幅書法作品中,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的原則下,交叉組合,分割空間,形成書法的空間結構。我們可以通過欣賞一幅書法作品中單字的結體、整行的行氣和整體的佈局三部分,來判定作品優劣。

單字的結體要求整齊平正,長短合度,疏密均衡;書法作品中字與字上下(或前後)相連,形成了行,而行與行之間要求上下承接,呼應連貫。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雖然字字獨立,但筆斷而意連。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可字字連貫,遊絲牽引。此外,整行的行氣還應注意大小變化、欹正呼應、虛實對比,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節奏感。這樣,才能使行氣自然連貫,血脈暢通;書法作品中集點成字、連字成行、集行成章,構成了點畫線條對空間的切割,並由此構鹹了書法作品的整體佈局。要求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疏密得宜,計白當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參差錯落,變化多姿。其中楷書、隸書、篆書等靜態書體以平正均衡為主;行書、草書等動態書體變化錯綜,起伏跌宕。


山水畫入門


說誰的書法好,一般是指他的書法作品好。評判作品的好壞,也是有標準的。標準有五個方面。

一為取法。就是從作品中可看出作者取法自哪位古人。如果取法自現代人,取法就太低了。這並非說現代人的書法不好,而是違背了取法要乎上的古訓。

二為筆法。趙孟頫曰,書法以用筆為上。筆法主要看入筆,運筆,收筆以及反映出來的線條。

三為字法。字法是指結字的方法。

四為墨法。墨分五色,在行草書裡,墨法非常重要。

五為章法。楷行草書的章法是有區別的。

以上說的“五法"決定了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

至於書法是否要對古人一絲不苟的問題,我認為,在初學階段,對古人傳統經典的帖子,是一定要認真對待的。孫過庭在書譜裡說,臨帖一定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我在書法教學的實踐中,要求學員,每一筆畫,一定要看清楚它的入筆,收筆,長短粗細,空間位置後,才允許動筆把這一筆畫寫下來。不僅如此,還要求學員們學某一帖子,一定要會背臨。這個階段叫專精階段。掌握了一種書體,起碼要三至五年。達到這個標準,一般就是一個省市一級的書法家了。當然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一幅絕妙的書法作品,應該體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懷!這應該是學習書法的髙級階段,是不會拘泥於某種書體的。










譚雲協


什麼是好書法?對於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淺顯認識。

首先,我認為好的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非常有神韻,氣度非凡,整個作品都能表現出書寫者的氣質,神采有韻是好書法的第一標準,其次,字形的間架結構要合理,突出形美,筆畫的粗細變化,運筆銜接流暢,單字拆開或整體組合都讓人賞心悅目,如此形神兼備,便是好書法了。

至於說對比古人書法,我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書法也不例外,古人從篆,隸,楷,行,草的演變也是在不斷適應日常書寫的需要,寫書法要多習古人,這是傳承的需要,更是基本的要素,通過初臨的形似,慢慢感受古人書寫的筆法轉變,運筆技巧,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寫出有個人特色的字,一絲不苟,認認真真,不為名而圖捷徑,就是難能可貴了。

每一位喜歡書法的朋友都應該把書寫當作人生的愛好,堅持練,天天練,又怎能寫不出好的書法呢?

附圖是我本人的字,只求認真書寫,每隔一段時間回頭看自己寫過的字,都能找出不足,每天都有進步,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呲牙]








黃小瘋


在不同人的眼中,好書法的標準是大相徑庭的。比如,有人喜歡規規矩矩的田楷,有人喜歡除了作者自己誰也認不出來的草書,有人喜歡黑得一踏糊塗幾乎忘記留白的隸書等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喜歡的就是好的,無可厚非。

但是,作為書法愛好者,有幸跟大師級老師學習的我,認為好書法是帶著作者的氣韻而來的,書法有他的普遍的規律,但是就好比美人,面貌各個不同,各有各的精神氣兒。至於一絲不苟地臨慕,到頭不過是寫字匠,連書法二字都談不上,寫出來的也不過是紙美人,連個人氣都沒有。

我習練書法有三年多了,說來慚愧,至今也還停留在臨貼階段。但是臨貼有臨貼的竅門,說個小故事,上書法班時院長請了北京書法協會的副會長過來講課,我臨了蘭亭序請教,先生說寫得不錯,就是某個字有瑕疵,我定晴一看,那個字是我家小胖狗淘氣扒拉我造成的,於是偷偷自己笑。臨貼首要的是找到原作的精神氣,並且借用到自己的筆下,所謂的應物象形、心物一元,應原作的形,複製原作的精神,行家一看,嗯,是那麼回事兒。抓到精神氣兒之後,再細琢磨作者其他的東西,章法,架構,開合,行筆特點,墨法等等。蘭亭,書譜,聖教序,二王書札,寒食貼,自序貼等等,每當臨摹之時,與各大家的精神相往來,實在是很享受的事情。不敢自誇我寫得好,只是拋磚引玉,供同好們參考罷了。敬請大家指正。





武林小後輩


好的書法首先要有古,有經典的傳承,在此基礎上有自己的審美理想。

為什麼要見經典呢?因為那些經典書法,是經過歷史的篩選留下來的作品,是公認的最好的書法。就像一些人說的經典,經典就是讓人膜拜的。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學習書法從經典書法入門無疑是一條最佳的選擇,要比自己盲目的瞎寫,更容易見效果,路子正確。

有所傳承,作品自然不俗。我們看歷代那些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沒有一位不是深入經典傳統的。甚至一輩子都在從經典書法中汲取營養,如被號稱神筆的王鐸,一天臨摹一天應酬,才得書法之正道,成為一代大家。

古代書法藝品,已經自有定論,實際上,現代書法的品評仍然離不開對傳統繼承的深度。

書法的創新同樣也是好的書法的基本標準,因為書法一味無我,書法的藝術性和生命力也就難以傳承至今了。實際上,歷代書法都有依據時代而生髮的創新,雖然仍然是二王一脈相承,但歷代都有新的面貌。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說,書法有兩個基本任務,就是傳承與創新。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不斷豐富和發展,在繼承傳統中不斷提煉概括,不斷融入新鮮的血液。

好的書法自然以經典為基礎,並有自己的出新 ,有時代特色。


翰墨書道


有的書法作品看了後,是沒感覺的;有的寫了一輩子了,也挺下功夫,但是,對書法就是沒有感覺。寫字寫的端端正正是好的,但書法老端端正正的,那叫書法嗎?對小孩要求寫書法端正,四平八穩,可以的。但是書法家是一個藝術家,就不能四平八穩。書法是需要創新的,也可以嘗試,但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來,一下子拉得太遠,老百姓不理解,專家不理解也不行。你的學術主張要往外講,要人家逐漸接受,逐漸接受你的學術素養,這需要時間。

再就是平時生活當中一定要多思考,冷靜、多想,否則的話,不動腦子,很難走出來,很難有出息。



措韻藝術


好書法是反映生命的藝術, 人的喜怒哀樂這些內心情感也能在中國書法裡表現出來,像在詩歌音樂裡那樣。書法欣賞即通過對優秀書法作品的品評,領略其中蘊含的美。如果把寫字比喻為小學的識字階段,要求把字寫得準確平正的話,那麼,書法則是作家將字詞構成一篇令人賞心悅目的文章或詩詞。當然,寫文章有文章的構成方法和規律,那麼,書法作品也有其本身的方法和規律。簡而言之,可以用當代書家白蕉先生的一句話作答:“學習的標準,就可以作為欣賞的標準”。

書法的審美標準,沒有固定統一的界限,因人而異!一般來說一副書法作品首先要看的是有沒有“古韻”也就是說古人的筆跡,因為任何一個書法家都是從臨摹古人的書法而得來的靈感。優秀的書法家能辨別一副書法作品包含了那位古人及現代知名書法家的風格。而我們常人欣賞書法主要還是以觀書法以受薰陶,賞書法以得品位為主。




陝西藝宣書畫研究院蒲


這讓我走剛到幾個成語:

筆酣墨飽

意思是指文章表達流暢,內容充足。出自《藝海拾貝·巨日》。

筆精墨妙

筆觸精到,著墨巧妙。形容書法、繪畫、詩文等的技法巧妙,筆意精微。

吾觀文士多利用,筆精墨妙誠堪重。 唐·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

書法的好是分為二個層次的,一個是外在層次,也就是形的妍美,一個是內在的包含。

關於外形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意見不一,總的來說,只要公正平整就是書法美,這其實是一個比較淺的層次,外形美更深的層次是建立在個人心態上的,一個人性格外向,愛幫助人,樂於實幹的,這類人覺得活潑的線條,不受拘束的線條就是美的。拘泥於傳統束縛,內心保守的人覺得平整工整的字是美的。還有那些天生放蕩不羈,喜怒言表的人喜歡草書的放縱美。所以,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大家各自喜歡,就不必過分批評誰為美,誰為醜了。

關於內涵,這個確實需要書法行家來品評了,普通人很少可以理解到。不是拿藝術二個字來遮掩醜態,而是藝術這門單獨的門類確實是只要這類人可以深刻理解。這就如同樣都會做飯,為什麼只有廚師才最美味的道理。真正的好書法是可以讓品評的人入境,能夠切身體會筆法絕妙之處的。筆法固然是外在使用因素,但是卻是有內心思維發出來的不同頻次的藝術感應,這就是真性情的抒發,也是抒發包含的內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