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市政協奮力答好企業復工復產“考題”

中國網訊“搶時間、保進度,如何把疫情影響降下來,為地方發展贏得空間和主動,這同時也是擺在我們政協面前的一道考題。”日前,江西省高安市政協主席丁杏花在走訪調研委員企業時強調,尤其是委員企業首當其衝,要勇挑重擔,發揮好帶頭示範作用。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拐點到來,儘快實現企業復工復產,搶佔新一輪發展先機,成為當前黨委政府的首要任務。據瞭解,作為當地社會的精英,高安市有委員企業60餘家,不少委員企業處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經濟規模超出全市工業企業的1/3,是推動全市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力量。

走進高安天孚光電技術公司車間,一邊是自動化機器不停轉動加緊生產,一邊是員工們將成品一件件打包等待裝運出廠。這是一家高科技企業,2018年入選江西省瞪羚企業榜單,專注光網絡連接精密元器件生產,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國內外訂單排得滿滿的。“機遇稍縱即失,誰謀劃得早,誰就容易佔得發展主動。”市政協委員、公司負責人歐向軍介紹說,春節假期一過,他便迫不及待回到公司,籌備防疫物資,建立防控機制和微信員工群,等待政府復工通知。復工獲批後,立即啟動廠區、車間、食宿場所三道檢測關卡,短短數天內便實現全面復工復產,保證了訂單及時交付。公司隔壁,投資10億元興建的二期項目工地也在抓時搶刻施工,按計劃在2個月後竣工、4個月後投產、一年後銷售收入12億元以上,新增就業2000人。

位於江西省建築陶瓷產業基地的高安太陽陶瓷有限公司,擁有陶瓷生產線達16條,創造就業崗位3000個,是本地陶瓷行業的翹楚。市政協常委、公司董事長鬍堯踐行自己的諾言,頂著疫情帶來的紙箱、煤炭、原材料、人工費用上漲等各種壓力,帶頭在行業中點火復產,復工當日公司總部員工到崗率達80%,得到了市委主要領導的點贊。為了做到疫情防控下有序復產,公司執行嚴格的管理措施,不僅所有員工進出測量體溫,還要求對所有廠區和宿舍區、食堂進行每天兩次消毒作業。復產後的胡堯依然不放鬆嚴把質量關,自始至終吃住在車間連軸轉。“不能有一片缺陷瓷片出廠,不能辜負任何一家用戶信任。”胡堯認為,公司成長過程中幾經考驗,秉持的就是“品質與守信”,越是艱難越要堅守這一傳家寶,“做一個誠信、受人尊敬的企業”。

石灰粉是高安市瑞新陶瓷廢料環保再利用公司經營的主打產品之一,平時作為一種煙氣脫硫、汙水淨化的環保材料供應給周邊企業,市場銷路一直不錯。疫情暴發後,市政協委員、公司總經理雷剛為了支援地方解決消毒劑緊缺困難,臨時將庫存的40多噸石灰粉無償捐贈給周邊鄉鎮街道,用於農貿市場、垃圾中轉站以及畜禽養殖場疫情防控。“今後消殺用品這方面的市場需求會擴大,正好開發石灰消毒粉、鹼性殺菌劑等系列產品。”雷剛介紹說,公司原有計劃被打亂了,卻從“危”中發現了新“機”。復工之後,他第一件事就跑市農商行,目前已經申請貸款500萬元,準備增建2條消毒用品生產線,爭取把疫情中的損失追回來。

驚蟄已至,農時不等人。在江西盛發糧油有限公司院內,市政協委員、董事長王秀萍趁著這些天天氣轉好,忙著帶領員工檢修調試機械、儲備化肥種子等物資,確保隨時投入春耕生產,扶貧車間就業的16名貧困戶也已經到崗復工。公司院牆上打著“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橫幅,宣傳欄內張貼著肺炎防控知識海報和公開信,從復工這天起,公司實行錯峰上班、分餐用膳,每天為上班員工配發一個口罩。作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王秀萍勇擔脫貧攻堅的社會責任,前些年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貧方式,與周邊鄉鎮3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機制,為每戶貧困戶帶來年均230元的產業紅利。“人勤地不懶,只要勤快就不愁把企業做大、品牌做強,也不愁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王秀萍表示,有大家的關心支持,幹事創業的信心更足了。

除委員企業之外,全市政協政協組織和各界委員聞令而動,始終以必勝信心,自覺投身到這場抗疫情、促發展的“攻”“防”轉換戰中,同舟共濟,克難攻堅,處處詮釋政協人的責任與擔當。據統計,目前全市政協委員企業復工率達100%、復產率達97%,超出全市平均值。(作者:朱學林 江西省高安市政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