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寧古塔地處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時期東北重鎮。清廷在此設置了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因此這裡成為了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經濟、政治和軍事中心。那麼為什麼滿清官員都害怕被髮配至寧古塔呢?要了解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我們就得去扒一扒寧古塔的一些基本資料。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寧古塔

寧古塔與清朝有何淵源?

在清宮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個片段,在某某官員犯錯後,皇上大怒對身邊的侍衛吩咐到:“發往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這句話成了清宮劇中皇帝生氣時的口頭禪,也是大臣們噩夢的開始。

眾所周知清朝有“十大酷刑”,但還有一種叫做“流刑”的刑罰,這種刑罰雖然輕於死刑,卻會讓犯人生不如死。在被判以“流刑”的犯人,不管以前身份有多高貴,從此以後只有一個所謂“流人”的身份。而在清朝時期大多數“流人”都會被流放至寧古塔。寧古塔最早的記載是在《清太祖實錄》中。

《清太祖實錄》:“上命巴圖魯額亦都率兵千人,往東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魯、綏芬、寧古塔……”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寧古塔

寧古塔雖然本身有一個塔字,但它並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個古地名。滿語中數字6為寧古,個為塔,所以寧古塔意思可以理解為“6個”。後來寧古塔這個地方又與清6祖聯繫了起來,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所生6個兒子都是在這裡生活,這裡也被人認為是清朝的發源地,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寧古塔貝勒,簡稱寧古塔。

《寧古塔紀略》:“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那麼為何滿清官員都害怕被流放寧古塔呢?

寧古塔是清代東北地區的重鎮,也是滿清在東北的經濟、軍事、政治中心,這裡常年駐紮有大量的軍隊。按常理來說這裡應該是個繁榮昌盛之地,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才對,為什麼滿清官員那麼害怕被流放寧古塔呢?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

寧古塔為大清王朝龍興發祥之地,被清人稱寧古塔“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裡。”

寧古塔地處今黑龍江牡丹江一帶,在古代這裡環境氣候惡劣,大部分地區都是長年冰封,農作物無法生長,糧食都需要購買。清朝初期的著名詩人吳兆騫被髮配至寧古塔後,對當地的惡劣氣候進行了這樣的描述:

“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寧古塔惡劣的環境和氣候造成了這裡人煙罕至,但恰恰相反的是這裡卻成了毒蟲猛獸的天堂,流放到此地的犯人經常還沒到目的地就被這些豺狼虎豹給吞噬了。如此惡劣的環境當然是讓人望而生畏了。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寧古塔惡劣的氣候

寧古塔作為滿清的發祥地,但由於環境因素使得這裡越來越荒涼,這樣的環境非常適合流放犯人,這裡生存困難,有利於對犯人的改造。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歷屆滿清皇帝都想通過流放犯人至寧古塔,通過長期對寧古塔的改造,重現清太祖時期的輝煌。

說到寧古塔,我們就必須說說“給披甲人為奴”

“披甲人”就是披著鎧甲之人,是清朝時期的軍人,這些人主要是以旗人為主。滿清的八旗制就是以“以旗統軍,以旗統民”的核心制度。“披甲人”在滿清八旗的旗丁中屬於中等人,位列“阿哈”(奴隸)之上,在“旗丁”(女真人)之下。

這些“披甲人”雖然是軍人,但他們還是與真正的軍人是有區別的。在戰時,“披甲人”是一群衝鋒陷陣的軍人。但在和平年代則卸甲務農,自給自足,因此這些人在寧古塔成為了當地有名的獵人群體。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滿清官員

滿清流放犯人至寧古塔後,大多數都是讓這些犯人給本地的“披甲人”為奴,也就是去侍候這些披甲人,同時“披甲人”會帶著這些犯人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下進行勞動改造。由於條件惡劣,“披甲人”也對這些犯人比較友好。

甚至一些犯人忍受不了這樣惡劣的氣候而選擇逃跑時,“披甲人”也不會去報告官府,而是任其逃跑。一些逃跑之人又被抓回來後,“披甲人”還會幫助犯人說情以減輕他們的責罰,因此“披甲人”和“流人”的關係還是比較友好的。

在滿清時期,“披甲人”與被流放的犯人一起勞作,“披甲人”是為了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流人”則是為了勞動改造,他們對寧古塔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這些流放寧古塔的人中不乏一些有志之士,他們的到來給寧古塔帶來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讓地處偏遠蠻荒之地的寧古塔,在耕種、經商、教育等多個方面接受到新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流放寧古塔的犯人和“披甲人”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繁榮寧古塔經濟,同時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披甲人

被流放至寧古塔的主要是哪些人?

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流放寧古塔就成了眾多犯罪大臣以及家屬們的噩夢。滿清皇帝在沒有判處這些有罪大臣死罪時,有很多人都會被流放至寧古塔。因此這類人成為了流放寧古塔最主要的群體。

由於豺狼虎豹出沒,加上氣候惡劣,很多被流放之人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已經死去了,到了後來一些被流放寧古塔的大臣,寧願自殺也不去。對於寧古塔這個噩夢,去過寧古塔的犯人曾形容:“若到了寧古塔,便有十個黃泉也不怕了!”

在清代被流放至寧古塔的名人不計其數,這其中有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清初著名的文學家金聖嘆、清初著名詩人吳兆騫、明代最後一位兵部尚書張縉彥等。

滿清官員為何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流放至寧古塔?

滿清官員

觀景說:

以當時清代官員在交通非常落後,前往寧古塔主要是以步行為主的情況下,再加上當地環境非常惡劣、信息閉塞等因素,讓被流放之人對寧古塔談之色變。這也符合當時皇帝的意圖,一言不合就可以讓你發配至寧古塔,起到不小的震懾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