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dodo139404588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能力,在科學領域和人文領域,雖然有著共同的底層思維方式,但是

在不同學科的具體應用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1.幼兒階段

在幼兒階段,主要可以讓孩子們分清事實和觀點。

幫助幼兒區分什麼是事實和觀點,是建立批判性思維的基礎

那麼,什麼是事實和觀點呢?其實,對於四五歲年齡的孩子來說,可以很容易分清楚。事實,就是可以被證明是真的,或者是假的。

而觀點呢,是沒有完全的對或者錯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種想法。

我相信什麼?我認為是什麼?我感覺是什麼?這些都是個人的觀點,沒有對錯,只是有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

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家長可以經常和他們玩玩事實和觀點的遊戲。讓孩子說一個事實,家長也說一個事實;孩子說一個觀點,家長也說一個觀點。

通過過這樣慢慢的培養,孩子就能夠每次在聽到一句話或者說看到某個東西的時候就能夠快速辨識:這個是事實還是觀點?我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要知道哪樣是一些事實,是不能更改的。


2.小學低年級階段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就到了觀點與論據階段。除了讓孩子們分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之外,還需要他們能夠為觀點找到相應的論據。同時,還要培養孩子如何提問和如何回答的能力。

我們常用的一個

5W1H模型,就是告訴孩子們要如何提問。


3.小學高年級階段

小學高年級孩子的邏輯能力明顯提升。這時,需要重點培養孩子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提煉其它觀點的能力

三山實驗,是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實驗。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實驗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

這個三山實驗說明孩子在前運算階段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能夠發現其他人的不同視角。其實,我們成人很多時候也是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

批判性思維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自我校準,要大家在一起分享感受和新發現的東西。經過這樣長時間的訓練,孩子就具有了元認知的能力。而元認知是成長性思維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


說了這麼多,最後再總結歸納一下。

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

幼兒:事實和觀點;

小學低年級:學會提問,學會回答,觀點與論據;

小學高年級:多角度思辨,觀點整合全面思考。

家長在傢俱體怎麼做?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互相提問題。多問孩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嘗試鼓勵孩子從多角度的回答,一定能夠發現各種各樣的驚喜;

和孩子一起玩假裝遊戲。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假裝遊戲特別好用。它不僅可以幫助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也能發現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大人要想的厲害多了;

循序漸進,遵循兒童發展規律。學習無處不在,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希望家長們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不要急於求成。


最後我想說的是,批判性思維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境,畢竟理性思考是一件相對費力的腦力勞動。即使是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在生活中也是需要放空時間的。對於個體來說,更是感性與理性需要共存,需要動用情緒的時候就要接納情感。在我們對一些重大意義或非常重要的事情進行抉擇時,動用我們的理性幫助指導我們的行動更合適。


趣學聯盟


近些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中國的媽媽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徑接觸到美國的教育理念和育兒方法,批判性思維作為美國CCSS標準提出的三大思維能力之一,被越來越多的家長熟知。想探究“批判性思維“的深入內涵嗎?讓我們從以下三個維度展開思考和討論。

Q1: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Q2: Why critical thinking is important to kids?

批判性思維對孩子而言為什麼很重要?

Q3:How to cultivate kids’ critical thinking?

怎樣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1. What is Critical Thinking?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是美國教育界提出的4C核心能力之一,其他三項分別為:Communication(溝通能力)、Collaboration(協同能力)及Creativity(創造能力)。說起Critical thinking,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停留在批判和懷疑上。首先從英文定義上分析下批判性思維的內在含義。Critical thinking is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facts to form a judgment. 從定義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維並不是一味的批判、懷疑或者抨擊。

首先Critical thinking的內涵首先在於Analysis-分析,而且是objective analysis,客觀地分析,理性思考,排出主觀色彩,思考的方式是建立在事實的依據之上的。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思辨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具備將知識表象和本質區分的能力。

其次,Critical thinking的目的在於form a judgment,形成自己的結論和觀點。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鼓勵學生去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

2. Why critical thinking is important to kids?

批判性思維對孩子而言為什麼很重要?

Scenario 1: Jack在課堂上打了Tim,老師問他”你為什麼打人?”,他回答說“因為Linda說Tim人品很差,經常欺負其他班小朋友,我覺得很生氣就打了Tim”。

評價:Jack不經過思考和客觀分析,盲目聽信他人,缺乏理性的見解,這是缺乏批判性思維的表現。

Scenario 2: 一個幼兒園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拿出一個magic box,裡面裝著一個誰都不知道的動物玩偶。Lily同學摸了下,說I infer it’s a pig. 注意是infer(推斷)而不是guess(猜測),因為infer(推斷)是需要說出自己的論證證據的。老師引導Lily說出推斷理由,她說because it has a round nose. 老師於是引導另外一個小朋友Judy摸了摸,Judy推斷出了不同的觀點,並提出了證據,老師對所有小朋友積極參與和思考提出了鼓勵和表揚。

評價:老師在課堂上注重引導小朋友建立批判性思維,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摒除非黑即白的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多元觀點,引導學生敢於質疑並理性判斷。

通過上述兩個場景,作為家長和老師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孩子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很重要?為什麼家長和老師注重啟發和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很重要呢?

首先,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孩子,她是一個有自己內在價值觀和評價體系的孩子,她會是一個自信和勇敢的孩子。自信和勇敢,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敢於堅持自我,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過度驕傲或自我否定,會獲得持續性內在的學習和探索動力。

其次,批判性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她會是一個善於深度思考的人,而不會停留在事情的表象之上,他善於通過事物的表象去探究本質。而深度思考,是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重要原因,影響孩子的終身發展。

再次,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孩子不會在生活和學習中走極端,因為不會有非黑即白的一刀切的思維,他可以更好地跟他人合作,發現自己和他人在團隊中的價值。

Q3:How to cultivate kids’ critical thinking?

怎樣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Benjamine Bloom提出的認知分類,他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劃分為“思維能力金字塔(Bloom’s Taxonomy)”模型,最底層的能力是Remembering(記憶),往上依次為Understanding(理解)、Applying(運用)、Analyzing(分析)、Evaluating(評估)及Creating(創造)。

關於如何培養及提升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從Bloom’s Taxonomy中我們可以獲得一些啟示。

第一,明確孩子的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屬於哪種能力層級。比如,背課文、抄寫單詞屬於最底層的Remembering(記憶)層級,課堂上聽老師解讀文章屬於Understanding(理解)層級,運用所學英語知識介紹自己的作品屬於Applying(運用)層級,思考這次數學考試為何沒有及格並給出結論屬於Analyzing(分析)層級,對同學的作品進行打分和評價屬於Evaluating(評價)層級,和同學一起設計班級佈告欄屬於Creating(創造)層級。

第二,分層次提出問題,並引導孩子思考高層級問題。作為家長和老師,需思考生活中和學習中對孩子提問的層級,更多是偏向What/When/where的問題,還是啟發學生去思考Why和How的問題呢?比如,在講故事時,家長和老師首先會問:故事的主人公是誰?故事發生在哪裡?故事開始發生了什麼?以上問題的問題比較淺顯,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可以回答。家長和老師可以繼續追問,引導孩子進行思維的升級,比如:在這種情況下,主人公會是什麼感受呢?(understanding)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會怎麼做?(Applying)你認為故事的哪部分是最精彩的?(Analyzing)如果你是主人公,你會做出跟她一樣的決定嗎?(Evaluating)如果你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請你製作一個電影海報。(Creating)

第三,打破砂鍋問到底。

培養Critical Thinking的另一個方法是持續追問,家長和老師可以採用“5 WHY”分析法,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真正原因。

比如這次英語考試沒有考好,可以問孩子“為什麼沒有考好?”,孩子可能會回答沒有好好複習;可以繼續問“為什麼沒有好好複習?”,孩子可能會說沒有時間複習;接著再問“為什麼沒有時間複習"...通常問到第四次、第五次時,我們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第四,培養孩子思維的Depth(深度)和Complexity(複雜度),即怎樣去思考比思考什麼更加重要。我們可以有哪些思考方式呢?

在美國小學的閱讀課上,會經常用到Big Idea和Details的思維方式,即總體和局部的關係。

跨學科思維(Across-Discipline),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如下圖是數學和美術學科的結合的作品。

多元觀點(Multiple-perspective),尊重不同意見,啟發學生從多重維度思考問題。

Critical Thinking是一個看似“時髦”及學術的詞彙,但卻是中國孩子們最應該具備的接地氣的能力。因為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會伴隨孩子一生,大的方向上會影響孩子的升學擇業,小到生活中的同伴相處,親子關係,行為習慣的培養等。從你認識Critical Thinking重要性的這一步開始,你的孩子也已經離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越來越近啦~


安德烈迷


【導讀】

批判性思維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

【認識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抽象、比較、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並轉化為理性認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定義,我們可以解讀出如下二個結論:

其一,思維能力包括了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能力等等。

其二,思維能力不是上述種種能力的疊加,而是在上述能力基礎上融匯貫通後,而形成的一種複合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思維能力的升級版,是思維的思維,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圍繞某一想法的抬槓與反抬槓。

【兒童思維的訓練必須與其發展過程相適應】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思維經歷了從先天的覓食、吸吮、抓握等無條件反射,一直到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過程。逐步具備了識別、理解、分析、抽象、推理、論證等能力。

與此相適應,孩子的思維訓練也必須循序漸進的開展,如果超越了孩子大腦與神經系統的發育階段,那等於是拔苗助長。相對與孩子來說,應該強調的是發展其思維能力,而非批判性思維。

【兒童思維的訓練】

根據孩子的年齡,爸爸、媽媽們可參考如下建議:

0~3歲,萌芽與嬰兒期,讓孩子多進行爬行、滾翻、蹦跳等運動,以及姆指操、手工等活動,能夠有效刺激大腦、神經的發育,促進感覺、知覺的發展。

3~6歲,幼兒期,三至六歲幼兒思維的主要是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進行的,比如:蘋果的形狀、樹葉的顏色等等。通過具體的,有形狀、顏色特性的事物,訓練孩子的識別、分類、排隊等能力,讓孩子的思維從直接的感知和行動逐漸發展到可以憑藉具體事物的鮮明的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活動。幫助孩子實現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

6~12歲,著力於抽象邏輯思維的培養。隨著知識經驗的不斷豐富,語言的進一步發展,六、七歲的孩子在他們經驗所及的範圍內,能夠根據事物內部的共同特點來概括事物,出現了高級思維形式——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此階段,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速度和廣度都有明顯提升,應強調多聽、多看、多說、多動手、多思考:

多聽、多看。核心在於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孩子接觸事物越多,感性知識越豐富,概括認識事物會越全面、越準確。

多說。重點在於發展語言能力,通過語言的發展可以使孩子逐步擺脫具體形象的束縛,促進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

多動手。多動手能有效刺激大腦和神經,促進智力發育。同時,動手的過程中,大腦需要思考動手的方式、方法,明確動什麼、怎麼動,並協調手、眼等器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預設動作,這些複雜的大腦活動,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維訓練。

多思考。在豐富的感性認識和形象思維基礎上,強化孩子的分類、比較能力,並循序漸進的開始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能力訓練,最終發展瞭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方法與工具】

孩子成長階段,一個遊戲、一本書,或者一個玩具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多維度的。正因為如此,思維訓練可以考慮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比如:

圖書。對喜歡閱讀的孩子,可以結合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訓練目標,針對性的選擇少兒讀物,讓孩子在閱讀的同時,得到思維能力的訓練。

思維導圖。對喜歡畫畫的孩子,可以嘗試將思維導圖與畫畫相結合,有意識的讓孩子圍繞某一主題來作畫並嘗試支梳理相互關係。比如,以水果為主題,讓孩子將所想到的水果一一畫出來,然後,按顏色、季節,或者味道進行分類。自然而然的在繪畫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了思維訓練。

拼圖與樂高積木。對喜歡動手的小朋友,拼圖與樂高積木是不錯的選擇,在遊戲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在我們看來,每位孩子都有其特點,依據其特點靈活地選擇、設計訓練方案,效果將更明顯。

各位爸爸、媽媽們,對於孩子思維訓練,你有什麼更好的看法?如果是你又會怎樣開展訓練呢,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肖媽媽育兒計


1 關於【批判性】與【建設性】

良好的教育,應當把【批判性思維】與【建設性思維】隨機應變的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追求某個側面。

批判性思維,以質疑、指錯、乃至摧毀為主要特徵。建設性思維,以繼承性改進、協同性增補、開創性構建為主要特徵。

批判的宗旨,不是為了打倒,而是為了建設一個新觀念、新秩序、新體系。建設的過程,總要伴隨或吐故納新、或異軍突起。

不良的教育,要麼是極端批判或歷史虛無主義,要麼極端崇拜或本本教條主義。目前來看,這兩種弊端,可謂屢見不鮮。

2 早期或初等教育,重在建設性思維

這是顯而易見的。在幼稚園與小學階段,孩子們處於懵懂階段,需要大量積累基礎常識與基本原理,也不可能具備批判能力。他們的任務就是【聆聽教導】與【不恥下問】。

一味縱容孩子【尾大不掉】與【不守規則】則會助長孩子不尊重知識與輕視科學的惡習。當然,正常的刨根究底,另當別論。

必須指出,不要過早讓孩子介入尚有爭議的理論學說與科幻題材,再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理性思維能力之前,這會導致先入為主、思維混亂與想入非非的惡劣後果。

建設性思維,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儘量通過分析歸納法,有理有據的明白所以然的吃透科學原理與科學方法論。

例如,初中物理的槓桿原理,要讓孩子動手做各種大同小異的槓桿實驗。例如撬棒、天平、滑輪、不倒翁,乃至深入思考的米骨塔效應、自行車動態平衡、陀螺的動態平衡。

僅僅一個槓桿原理,可作上百個實驗,做數百個物理計算題,從初中生做到高中生到大學到研究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融會貫通與熟能生巧,成為厲害的行家與專家。

有道是,與其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毛茸茸的散度,只是皮毛與嘴上功夫。唯有沉甸甸的密度,才有衝擊力與穿透力。

大學之前,孩子要拼初考、中考、高考,一門心思攻度教科書,熟練習題集,這幾個階段,正常的孩子,不應該也不必要批判課外的奇談怪論,如果是神童,可以例外。

3 後期或大學教育,重在批判性思維

大學課程,不是中學簡單預習,而是一定要先自學自搜、先讀【文獻綜述】,帶著問題與質疑去聽課,看看老師怎麼解釋,與老師一同探討【方法論】與【所以然】。

應該講,大學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存在可探討的深層問題,這就嫣然進入批判性思維的角色了。完成【學分習題】是起碼的,否則你也談不上批判二字。

例如,理工科在學習流體動力學課程時,我們會遇到飛行器的【升力原理】,教科書會給出伯努利方程與文丘裡管與湍流理論之類的說法,但這不是【真原理】,這是懸案,是需要同學們構建【新原理】的契機。

4 批判性思維的五個要素

要素1,反思【範疇】之間的相互聯繫

例1,要反思貫通【慣性】【慣性力】【慣性系】【封閉體系】五個範疇。

例2,要反思貫通【玻色子】【光子】【引力子】【膠子】【介子】【聲子】【層子】【量子】【傳播子】【虛粒子】十個範疇。

要素2:反思【原理】的原理與適用條件

例3:反思【質量守恆】【動量守恆】【動能守恆】【角動量守恆】【電荷守恆】五個原理的原理,以及各自適用條件。

例4:反思【慣性定律】【最小作用量原理】【熵增加原理】【濃度擴散原理】【熱平衡原理】五個原理的原理及其適用範圍。

要素3:反思【公理】的證據與適用範圍

例5:反思【公設或公理是不可證實或不必證實的】的證據與適用範圍。例如反思【1+1=2】是不可證實或不必證實的。

例6,反思【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參照系是最近的】【規律是等價的】的證據與適用範圍 。

例7:反思【點是零維的】【零是有意義的】【量子是有限的】【流形是拓撲的】的證據與適用範圍。

要素4:反思【理論】的證據與自洽性

例8,反思【電子是無軌跡的】【電子是零維的】【電子是不定域的】【電子是不自轉的】【電子同時正反轉】的證據與自洽性。

例9,反思【原理不可證實】【規律可證偽】【真理有缺陷】【絕對真理不存在】的證據與自洽性。

要素5:反思【解釋】的可靠性與證據鏈

例10,反思“光子是電子能級躍遷所釋放出來的”與“光的傳播不需介質”的可靠性與證據鏈。

例11,反思“哈勃衛星解釋的紅移是類星體做多普勒效應的退行性紅移”而“不是宇宙射線逐漸衰弱導致所激發的電磁波降頻紅移”的可靠性與證據鏈。

(完)


物理新視野


批判性思維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但對於孩子來說,我們主要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理性分析和敢於質疑的精神。以下三點建議可以參考:


一、不要急於阻止孩子的“貪玩”行為

這一點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比如一個孩子在晃動鏡子,因為他看到太陽光照射在鏡子上很好玩,他還從擺弄鏡子的位置中發現了鏡子反射出的不同事物的不同樣子。可是對於一個忙於家務的媽媽來說,可能孩子的行為只是在搗亂。她可能會說“鏡子摔碎了很危險!”“快去看書!”“不要把我整理好的東西弄亂!”而孩子往往不會解釋自己在幹什麼,事實上,他的發現是偶然的,他的好奇心出於本能,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出於本能的發現和探索是多麼可貴。這個時候其實是需要家長去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不要急於阻止他們去探索。如果孩子的行為總是遭到阻止,他們就會慢慢變得退縮,不願意去嘗試。而批判性思維需要的“求真”這一點最需要的就是在實踐中發現,而不是道聽途說。自己不會“求真”的孩子是沒有足夠自信和能力去質疑和反思的。


二、不要急於告訴孩子“對”與“錯”

很多家長會問“孩子不知對、錯,怎麼能在正確的路上走?如果走了歪路怎麼辦?”我這裡說的“對”和“錯”不是原則上的、底線上的對錯。在威脅安全、涉及到基本規範的層面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但是在沒有觸及這些的時候,也就是在孩子可以做的事情中,不要總是告訴孩子“這是對的”“這樣做不對”。具有批判性思維就要分得清事實和個人感受。比如“我覺得熱”是個人感受,“現在是30攝氏度”是事實。熱和不熱是個人感受,有時候家長認為的“對”只是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已,可那未必是孩子的感受。所以請適當允許孩子去判斷他自己的“對”和“錯”。當然,這一切也是基於事實基礎之上的,但對於年齡很小的孩子,我們也要保護他們的想象力。


三、和孩子基於一個問題進行討論

在進行這個環節時,首先你要放下做家長的權威。基於一個問題的討論需要論據,需要事實的支持。孩子在和您的辯論中會列舉出他認為合理的理由。當然,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討論問題的策略會有所不同,比如年齡較小的幼兒可能在討論過程中需要您的引導去理清自己的思路,而年齡大些的兒童則有自己的邏輯,我們可以在討論中觀察和了解。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的瞭解和自身的智慧了。


花圃也有風


現如今“批判性思維”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甚至儼然成為了教育圈的熱詞。美國教育中總結未來核心技能6C概念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去年八月,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關於中國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的熱議,飽受詬病的中國式教育培養出來的高中生取得較差的成績。這點與我們生活很貼近,往往那些聽話的孩子被認為是好孩子。在中國的教育中,老師也意味著權威與服從。從小學生就灌輸一種概念,學生需要聽從家長、聽從老師的話語,好好學習以後就能有出息。並將該思維付諸於現實的獎懲,往往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將受到懲罰,聽話的孩子則享有更多資源也更受大人喜愛。受到這樣的壓迫,人們的思維言行則受到束縛,這種子承父教的思維一代一代的傳承。

其實批判性思維很有必要,它需要去發現現有實物的破綻與缺陷,並指明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而這個方案就是創新。愛因斯坦說提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就在於此。因為人們對事物批判中找到那個破綻後,往往就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與方向。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問題是問題不知道出在哪,就好比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卻檢查不出毛病來。

當我們談論批判性思維時,我們往往會用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很自然地將眼光投向西方的各個學術流派,總覺得那些聲名顯赫的哲學家們才是創下這一先河的人。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早就已經有批判性思維的身影了。其實,Critical Thinking除了翻譯作“批判性思維”,還有另外一個比較為人所熟知的譯法,稱為“審辨式思維”。這個譯法除了規避了“批判”二字在中文語境裡的敏感性,更妙的在於,它竟與《中庸》裡的一句名言暗合。

《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師說網認為,中庸的這幾句話它很好地體現了古人對於批判性思維的精神的追求。

博學之,這個“學”,可以做狹義的理解,從書本里學知識理論,但也可以做廣義的理解,主體敞開心扉,向外在世界學習、吸收各種信息和知識,這都是學,所以這個“學”不僅限於課堂,還可以向大自然學,這很重要。批判和反思的前提是,肚子裡得有東西,要吸收,這是博學,第一個階段審問之,接觸到知識和信息以後,要去提問、要去質疑、要去審問,不能一股腦地全部吸收外界的東西,沒有理解和消化。慎思之,我們不僅要思考,還要慎重地思考,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進行知覺、分析、反思和批判。明辨之,我們不能大而化之,要仔細地進行分析,這裡的“辨”,是分析的意思,而不是“辯論”的“辯”。很多人只評判好壞,這樣思維無法提高,要把思維各個要素分開,進行分析、而且是事無鉅細地解析,然後組合起來才能對事物形成一個準確的認識。最後篤行之,思維不能以思維本身結束,你認為思考得很好,可以結束了,但思考總是要服務於生活和實踐,有時候你自己想得好好的,但是很有可能是一種思維的自欺,因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只有去做了,才知道思考得好不好。

這其實就是我們建設批判性思維的一套方法論。在博學的基礎上,經過思維的審問、慎思、明辨去分析看待事物,最後落在實際行動上。也就是用實踐來檢驗真理。這一點與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不謀而合。心學中知行合一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後半部分則是對應批判性思維。由此可見,即使國人目前在批判性思維的欠缺,但古賢聖人從未輕視這一思維與素養。在此次我們希望每位讀者能在本文中有所得,建立好自己的一套批判性思維。


辣媽說說



人豈能勝天


  批判性思維在1991年美國的《國家教育目標報告》是這樣來闡釋的:“應培養大量的具有較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有效交流、會解決問題的大學生,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問題和現實生活問題的批判思考能力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這對於當前複雜多變的世界,培養會思考的公民和有能力的勞動者,進而維護民主社會都意義深遠”。但我們真的需要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嗎?這個問題得首先想清楚了,再來討論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否則,當某天孩子指出皇帝沒穿衣服的時候,作為家長或者老師是否會惱羞成怒可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因為烏合之眾佔據絕對多數的社會中,擁有批判性思維可能是給自己遭災惹禍的麻煩,就像蘇格拉底(大概是歷史上第一個擁有批判性思維的人類吧)的悲劇結局。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這三人被稱為希臘三賢,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但他被雅典法庭以不虔誠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原因是不相信神)判處死刑。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強調證據和邏輯,尤其反對依靠權威和大眾中流行的觀點去給問題下簡單的定論,並且要求一個人能夠把何為理性何為情感所導致的觀念差異進行分辨,不被情感所綁架或煽動。而當前我們的主流媒體依然停留在煽情階段不可自拔,這與批判性思維是格格不入的。

老師\父母是孩子所面對的天然權威

  如果老師或父母自身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素質,那麼他們必然會不由自主的打壓擁有批判性思維萌芽的孩子,在一個不能容忍對權威進行挑戰的寬容環境中,要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是非常困難和棘手的一件事。如果拋開這些不利的社會因素,僅僅從技術層面談論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那麼西方教育體系中已經有了許多良好的實踐方式可以借鑑。

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基本模式:通識教育。

  1. 開闊思維,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並使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2. 培養理性思維能力,識別推理和邏輯過程中的錯誤,正確理解和評估各種學科領域的知識,理性地評判倫理道德或學術觀點,並自我反省

  3. 在對各領域重大問題的理解、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分類、綜合的能力,辨別事物變化的模式

  4. 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思維能力,掌握有效獲取可靠知識的方法和思維習慣


  現代出版的批判性教材,綜合了邏輯、信息可靠性評估、語義分析、科學方法論等方面的內容。強烈建議家長們自己先好好學習學習。


裸猿的故事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隨著學校更加註重批判性思維,是時候培養這一關鍵技能了。

這種學習方式鼓勵孩子成為研究者,有助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發展。家長可以在家裡提高孩子的這個技能。

幫孩子策劃

當孩子不確定家庭作業是什麼時,你會主動介入嗎?如果他不得不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並在同一天踢足球,你能想出一個計劃嗎?如果是這樣,你就幫不了忙了。大人容易解決問題,孩子們將永遠不會善於想出解決方案,如果我們不給他們實踐,他們不會成長。與其提出建議,不如問問孩子他認為什麼是好的解決辦法。如果他被難住了,鼓勵他考慮一下朋友是否有同樣的家庭作業,或者考慮一下從聚會地點到足球場需要多長時間。

尋找需要思考的書

結尾模稜兩可的故事比能預期結果的故事更能激發孩子們去分析。和孩子一起讀這樣的書,然後問他在文章中是否有任何線索或者他自己的經歷暗示了可能發生的事情。你也可以引導孩子觀看一系列的節目,幫助他預測下一集的劇情。除了《哈利·波特》之外,《納尼亞傳奇》也可以。還可以激發孩子們創作自己的故事。

拓展思維過程

強調批判性思維是希望孩子們考慮不同的觀點。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尋找不同的意見。在與家人和朋友的聚會上,選擇一個相關的話題(比如學校是否應該有著裝規定),並建議孩子徵求意見。

討論新聞

當前事件是一個與孩子交談自然的方式,很容易思維散發。訪問以兒童為中心的新聞網站,找一些文章一起閱讀。新聞網站經常有許多可供家庭討論的話題。讀到搶劫,可以一起探討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以此類推。

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關於這個問題有什麼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著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反思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是現代教育目標之一。

批判性思維形成於兒童期,成熟於成人期。所以,從兒童開始,就要用科學方法來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成為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思考者。

1、多提問,多辯論。平時多問孩子一些開放性的、沒有固定標準答案的問題,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鼓勵孩子積極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說出來,具有創新性回答問題。對孩子感興趣的問題跟孩子進行適當的辯論,適當否定孩子的觀點,讓孩子在回答問題中能夠堅持自己的判斷和想法。

2、鼓勵孩子多閱讀,多瞭解新鮮事物。閱讀可以讓孩子瞭解很多新鮮事物,對於孩子而言,閱讀是思考的基礎。孩子看的東西多,瞭解的事情就越多,孩子的視野就越寬廣。在閱讀過程中,書中的人物給孩子做了榜樣,讓孩子知道了別人是怎麼理解這個世界,怎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讓孩子學會對事物進行辨別和分類。辨別和分類在批判性思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讓孩子通過一些規則來對事物進行辨別,能夠發現、理解、使用一些規則對事物進行分類。平時注意讓孩子知道每一種分類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讓孩子通過參加活動得到和更多的人交流,對於某一件事,孩子就能瞭解別人有什麼樣的看法,別人怎麼做,怎麼解決問題。

5、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一些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作出決定,不要擔心孩子作出錯誤的選擇,然後再幫孩子分析利弊。

總之,父母對於孩子思維習慣、心態、人格的培養,要以身作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喜怒哀樂。都是孩子活生生的榜樣。父母有好的思維品質,才能使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收到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