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影評我們都知道,就是影視作品分析,在編導類專業藝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考試形式。為了提高大家的影評寫作能力,根據以往的經驗,笑哥給出以下點: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1.不要寫成觀後感

對於學習編導專業的很多高中生來說,寫影評的第一個失分點,就是不能準確地把握“影評”的寫作體裁,一不小心就寫成了觀後感。

那麼,先簡要地給大家要區別一下觀後感和影評。

觀後感屬於抒情文範疇,著重在抒發個人情感上,在寫作時常有喜怒哀樂的句子,如“這部電影讓我感動/氣憤、驚喜……”

影視作品分析則是文藝評論,屬於議論文範疇,重在客觀理性地分析、議論,在寫作時態度是冷峻的,要剋制自己的情感,和“文采”,重在條理、邏輯。常用的句式應該是“這個鏡頭是……,它的作用是……,它能給觀眾帶來的……的情緒,創作者使用這樣的方法是為了……”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對於報考編導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在觀看影視作品時,不能把自己混同於一個普通觀眾,而必須多一個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專家、評委,我該如何評價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該向他學習什麼?假如讓我來拍攝,我該怎麼做?總之,你必須尋找內行人的感覺,逐步培養專業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變:觀眾——準行業人士——行內人——專家。

觀後感常常寫的是這個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重在教育意義;而影評則要寫的則是這個電影主要表達了什麼,運用了什麼手段,重在對藝術形式的評析。前者要求緊扣主題,聯繫實際抒發感受;而後者要求緊扣創作特色,分析其表達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為內容服務的。簡而言之,所謂影評,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2.要有論文的框架

明確影評是議論文這一定位後,接下來就是謀篇佈局的問題了。對於初學者,常見問題有以下三種:

1.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沒有段落概念,不會分段,往往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天馬行空,東拉西扯,思維跳躍。

2. “串講式”,或曰“賞析式”。它往往從影視作品的第一個鏡頭講起,然後第二個、第三個……一邊敘述內容,一邊作些評點,還美其名曰“夾敘夾議”。這好比語文老師串講課文,念一段,講一段。這種寫法缺乏宏觀的鍛鍊,沒有形成小論點,沒有上升為理論,沒有總結,也不符合要求。它還帶來另一個後果,就是敘述太多,議論太少,往往頭重腳輕,開頭十分囉嗦,結尾又草草收場。

3.“雜文式”。這經常發生在擅長寫作的同學身上。他們不滿足議論文的一般套路,斥之為“條條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於是把它寫成文藝性論文,即雜文。當然不排斥少數天賦異稟的學生可以寫出優秀的雜文來,但在考試時一般不要用。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那麼正確的影評應該是什麼樣的結構?

相信中學學習過議論文的都知道,在議論文中要有論點、論證、結論三大部分,影評亦是如此。

開頭是提出問題,即論點部分。

它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分析的對象(即這部作品)做個簡單的介紹:叫什麼名字(標題),作者是誰(那個臺拍的),屬什麼體裁(欄目),講了什麼內容,表達什麼主題等。二是對這部作品做個總的評價,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這部片子是某種類型中的優秀作品”,“這部電影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和價值,是值得廣大創作者學習借鑑的”,“這部電影放在當下的中國,是值得探討了”等等。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中間是主體,是提出問題,既論證部分。

它要求具體分析這部片子的成功之處,有哪些創作經驗。建議至少講三個方面的優點(或特點),而且每個方面分別寫一小段,每個方面應該提煉出一句評語(即小論點)。小論點應該精闢、整齊、醒目,最好歸納的句式比較整齊。為了突出小論點,應該把它們放在各小段的開頭,或改成粗題字排版,或省為小標題。還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

這之後,在圍繞這個小論點作分析,“擺事實、講道理”。應該結合片子的內容,舉出具體例子,夾敘夾議,邊敘述有關情節或鏡頭,邊分析他們的表達效果,以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裡要防止兩種傾向,一是光敘述內容,變成講故事了;二是光發議論,或空洞抒情,沒結合具體內容,與作品完全脫節,空對空,那也不行。請注意,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篇幅要站全文的絕大部分,論述的好壞也決定了文章的水平。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最後是結尾,是解決問題,即結論部分。

這部分很短,主要對全文作總結,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補充說明,或照應開頭。有了這部分,文章就有頭有尾,完整無缺,並形成一個高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是影視評論的常規寫法,當然可以靈活掌握,不要被“框架”束縛了思路。但就中學生而言,一般按這個格式去寫較為妥當。

建議:

在謀篇佈局時,先在草稿紙上寫好段落提綱,至少要想好要講哪幾層意思,然後按照提綱,一段一段寫來。這樣,影評的框架就很穩,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層次分明,小論點突出。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3要提煉出小論點

解決了題材和結構問題後,下一個難點就是,從那幾個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煉出小論點?這個問題普遍感到頭痛,我們不妨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逐步學會提煉。

下面提出一些選題供大家參考。

1.主題方面。主體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與相近題材的作品比,看哪個更深刻;也可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它有什麼現實針對性;還可分析標題是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形象是否鮮明突出,性格特點如何,作品用什麼實事來刻畫它,次要人物有什麼特點,與主要人物有什麼關係。

3.選材方面。作品運用了什麼材料來表達主題,這些材料是否真實、具體、集中、詳略分明,那些材料特別典型,那些細節特別精彩等。

4.結構方面。作品分為幾大部分,它以什麼為線索,它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結構是否嚴謹等。

5.手法方面。作品採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如:對比、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因小見大等)。這些是否成功、新穎、有特色等。

6.新聞方面。如果是新聞類作品,還涉及到許多新聞性問題。如:真實性,時效性等。

7.鏡頭方面。電視是用鏡頭說話的,它的鏡頭語言運用如何(構圖、色彩、光線、速度、字幕、特技、聲音等),那些鏡頭特別精彩,運用了什麼蒙太奇手法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屬於創作的各個方面,只要你覺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選。如:音樂、美術、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須強調,以上這些絕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講到,只要選其中三四點特別突出、十分明顯的講。甚至可以知將其中一個方面,但必須講深、講細、講透,而且它們也必須提煉出小論點。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建議:

想要能夠寫好影評,必須學好視聽語言和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常識。這樣才能找到支撐自己論點的武器,展示出自己的專業素養。當你看到一部電影中的某個段落明顯用了“平行蒙太奇”,但是你卻看不出來,或者不知道他的作用,肯定是寫不出來的;當一部電影明顯是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你卻無從下手分析,那你的影評自然也不會出彩的。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4.要全面考慮,掌握分寸

寫文章最要講辯證法,要全面處理各種關係,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極端。

1.要充分肯定優點,而不要專門挑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分析作品當然可以講它的缺點,但必須掌握好一個度。有些年輕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講缺點,這就很不應該了。要知道,拿出來的電視片,除特殊情況外,都是好的夥比較好的,甚至是獲獎作品。正確態度應該是肯定優點,附帶言其不足,在措詞上、提法上也要謹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類。

2.要有專業眼光,但不要亂用專業術語。有人太急功近利,剛接觸幾個專業術語,就忙不迭地對號入座,結果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只剩下“看鏡頭說術語”,變成“看圖說話”。初學階段似懂非懂,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亂貼標籤。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於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分析時必須 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同一題材、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進行進行比較,才能比出特色來。此外,許多作品都與時代背景有關,特別是新聞片,要特別留意它的拍攝(播出)日期。

4.要學會看影視作品,才會評。一般人看電影是為了獲取信息、欣賞娛樂、消遣放鬆,這都是無可厚非。但立志編導專業的學生,就不能停留在這種水平了。在觀看影視作品時,應該加上學習的目的,提高鑑賞水平。這個部分大家可以參照圈姐之前寫的《不會看電影,別學編導!》<

5.影評書籍推薦

想要寫好影評,也必須要多看些優秀的影評是如何寫的。圈姐只給大家推薦一下三本影評類的書籍,如果你能踏踏實實看進去,相信你的影評寫作一定會提升非常多。

《刀與星辰》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這是一本令人非常驚豔的書,作者既是導演又是小說家,既懂武術又會畫畫,有自成體系的美學視點,對於電影的剖析的確超乎常人,文字引人入勝,角度又有獨到之處,跟著作者去看一部電影,赫然發現,那部電影其實很陌生,的確是看了,但是白看了。這是一種讓人挫敗,同時又充滿好奇的感覺,為什麼,以及怎麼做到像作者那樣,這吸引人不斷看下去。

看完以後掩卷長嘆。

原來電影可以這樣看,原來字可以這樣寫,原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時代的烙印和環境的影響如此重要,原來努力重要,但也總還是需要機緣。

《偉大的電影》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100部偉大電影的卓絕評論,來自全美最負盛名、最可信賴的影評人羅傑•伊伯特。他所評述的影片,在他看來真正呈現出電影的偉大。

在過去多年中,羅傑•伊伯特每隔一週都為一部“偉大的電影”撰寫評論,給予新鮮而熱忱的褒揚。《偉大的電影》一書精選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評論 和鑑賞的提煉,是熱愛、分析和歷史的糅合,它們讓讀者以嶄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熱情回味(或者說先睹為快)所評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評廣泛覆蓋各種類型片、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從電影藝術史上至高無上的經典作品到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娛樂作品。在文章中,羅傑•伊伯特成功地將學者淵博深刻的電影知識、純美學的判斷力與明白曉暢的鑑賞文字融為一體,再配以現代藝術博物館電影部負責人瑪麗•科里斯精選的珍貴劇照,使本書成為所有電影愛好者與觀眾的珍寶庫、無可匹敵的觀影指南。

《電影批評》

滿滿乾貨分享,如何寫好影視


戴錦華,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從事大眾傳媒、電影與性別研究。著有《浮出歷史地表》《電影理論與批評手冊》《隱形書寫》《猶在鏡中》等。

本書戴錦華教授選取十部電影為案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教你如何欣賞電影。這本書看似以案例為主,其實有自己的體系。第一章以《小鞋子》講電影理論的基礎:電影語言,包括機位、構圖、場面調度、造型、光與色彩,以及視點、聲音、蒙太奇等基本概念。每個章節都會講述不同的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