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本訪談錄根據2019年7月7日四大老友會千聊直播間第67期「老友訪談」之錄音整理而成,內容及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代表四大老友會之立場。


本文字數:5143字 閱讀時間:18分鐘

識途·分享 Experienced 系列

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 老友訪談錄

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 老友訪談錄

現在的他是一名生活在加拿大的註冊會計師,十幾年前的他是“雁渡寒潭”論壇上“專業討論版”的版主,人稱“詹叔”。James的職業生涯開始於在普華永道從事審計工作,然後他跟很多四大老友一樣,到企業裡做過財務管理、財務計劃和財務分析,最後做到了財務總監。驀然回首,在財務會計領域工作已有近25年的時間……


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 老友訪談錄

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 老友訪談錄

  • 十年磨一劍

當時在“雁渡寒潭”上,我回答過壇友們不少關於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方面的問題,也寫過一些關於財務會計專業的小文章。後來有一位壇友點題說,希望我能夠分享一些關於財務分析、財務預算方面的經驗。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於是在2006年到2007年的約一年半里,我利用業餘時間把在日常工作中學到的、看到的一些東西寫了下來,在“雁渡寒潭”上連載了《如何做財務分析》和《如何做財務預算》兩個系列帖子

這兩個連載帖子在壇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出版社的編輯也由此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夠寫一本關於財務分析方面的書。但當時由於種種原因,包括經歷移民後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變動,我一直沒有真正動手開始寫書。直到2016年下半年,在加拿大的各方面都比較穩定後,我才重新開始考慮寫書的事情。經過了近兩年的努力筆耕,《財務分析: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終於在2018年秋天定稿、今年的四月正式出版,這也算是對我多年外企工作經驗的一種總結。

寫這本書最初和最主要的想法是想和跟會計界朋友們,尤其是一些入行時間不長的年輕人,分享一些關於我在財務分析和財務預算方面的經驗和學到的東西。因為我覺得市面上很多財務分析方面的書最主要是講財務分析方面的技巧:怎樣看報表、怎樣做報表、怎樣做比率數據計算和怎樣通過這些數據做分析。而我希望更多的是跟大家分享,怎樣去看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而不僅僅是做數字。所以我用淺顯的語言去寫一些非常實務性的東西,希望讓讀者看了此書之後,知道財務分析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在於怎樣挖掘商業價值、怎樣給企業提供創造價值的財務分析,而不是僅僅是做一些數據和報表,真正能將這些東西用到實踐中去。


  • Excel報表也會錯嗎?

在寫書的過程當中,我也回想了以前工作當中曾經發生過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我曾經聽到、看到的一些故事,它們很多都被我寫在了書裡面。比如,書中第二章“財務報表分析實務”的一個章節“對財務人員的基本要求”裡就有三個小故事,分別是“Excel報表也會錯嗎?”、“到底是什麼拉動了銷售”以及“倉庫的臨時工增加了,會影響毛利嗎?”這都是在我以前的工作中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通過這些事情讓我體會到作為財務分析人員,應該對數字有足夠的敏感度、要有好奇心、要能刨根問底,還要善於融會貫通。這樣,才能真正找到報表數字後面的商業價值,提供有價值的財務分析

比如“Excel表格也會錯嗎?”的故事,當時我請下屬幫忙做了一個銷售分析表格,收到後我只掃了一眼就跟他說:“你做錯了。”他說:“這是用Excel做出來的,怎麼會錯呢?”我對他說:“每個月的銷售額大致是一個固定範圍內的,年化後也應該在固定數額內,而你做的數據明顯少了一個月。” 後來他再去檢查就發現了是自己的公式設置錯誤造成的。這位同事非常驚訝於我能快速地看出錯誤,我覺得這就是

長期財務工作中練就的對數字的敏感度,這種敏感度是不需要計算器或其他輔助工具去計算,就能發現數據的關係或規律


  • 心中千言落筆無

寫作其實也是一次知識整理和昇華的過程。書中有許多財務分析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雖然是我平時一直在運用的、很熟悉的東西,但下筆時才發現,要真正寫出個有條有理的理論框架來還真是不容易。我不但要非常清楚書中的每個知識點,還要了解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和架構體系。因此,為了寫好這本書,我看了不少文章、做了很多研究,也算是對自己的財務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提升。

寫作的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瓶頸,好像有很多東西可以寫,但又不知道寫什麼。每到這時,我就會從身邊有趣的小故事找靈感,比如書中的“老王家的餃子鋪”、“小楊做生意”、“小強媽媽的煩惱”等都是先有了故事,再補充寫相關的理論部分。通過故事對理論進行解釋,我希望我的書是比較淺顯易懂的,即使是沒有財務背景的一般讀者也能看懂,也能通過我的書理解和掌握這些貌似比較深奧和枯燥的財務理論知識。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所謂

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其實有很多理論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有些也能被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而不是大眾所想的那麼高高在上、難以理解

舉一個財務分析在生活上運用的實例。財務分析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叫做“成本效益分析”,是指為一件事投入多少成本能獲得多少效益,其中成本甚至包括機會成本。在生活當中,這個工具經常會被用到。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朋友跟你說:“這樣做不合算,你這樣做需要投入那麼多的精力與金錢,最後得到的結果只是這樣,這完全是不能接受的。”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


  • 做好分析的知識儲備

做好財務分析需要做很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包括財務會計知識,也包括業務的知識。對於將來想做好財務分析工作的在校生,不管是市場營銷還是財務會計知識,甚至包括一些行業知識,比如互聯網行業、芯片行業、人工智能的原理等知識都要學習。學好書本知識的同時,儘可能多的接觸一些企業的實際情況。比如到企業中進行暑期實習等,進一步地去了解社會、瞭解企業狀況。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打好會計方面的基礎,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地加強分析能力。

分析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在長期的工作中訓練出來的,所以我覺得在職的培訓對數據挖掘、財務分析能力提升會更有效。從我20多年的工作經歷看來,無論是剛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大學生,還是在會計行業做過一兩年的年輕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財務分析的,每個人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對問題的分析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一方面需要時間去培訓和培養,另一方面每個人掌握財務分析的快慢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 業財融合,做有價值的財務分析

財務人員要了解企業的業務狀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Understand the Business,不能僅僅是把賬做好、把財務報表做好,其實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瞭解企業的業務,這樣才能做好有價值的財務分析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最近幾個月企業的銷售額都在下降,情況大不如預期,甚至還不如去年同期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財務人員在報表上只是寫上“與去年同期銷售額相比下降10%”,這樣的分析其實跟沒有分析是一樣的。財務人員應該去了解導致銷售額下降的因素到底是什麼,

可以結合一些非財務的指標數據進行分析。比如產品售後服務的滿意度、產品退貨率、廣告投放效果、相關產品的生產率和銷售部門人員週轉率等相關的一些指標,這些指標多少會對銷售額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是廣告促銷效果不好、是銷售部門重要的銷售人員離職、還是生產環節導致的產量不足?當然,也可能是去年同期偶爾獲得了一個大額訂單,或者去年進行了一次很好的促銷使銷售明顯增加。通過與這些指標相聯繫做分析和計算,這樣的財務分析才能真正的聯繫到實際業務狀況。

由於現在整個商業環境的變化,很多企業越來越全球化,業務也越來越複雜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我覺得財務人員不僅僅要會做賬、做報表,同時還應該要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企業各種管理系統裡面去。包括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置、人事管理尤其是人力成本管理、採購、銷售、倉儲貨運等各個環節。甚至包括法務事項,如當企業面臨訴訟索賠、採購部門進行採購合同的管理,兼併收購時相關的法律文件等等。這對財務人員來講,其實是一個更大的挑戰,也需要學習更多新知識。


  • 成為管理者的商業夥伴

要成為企業高層的商業夥伴,需要財務人員有更強的溝通能力和影響力,以及與不同部門的協作能力。很重要一點是,財務人員要與業務人員緊密聯繫,要知道他們做管理決策究竟需要看什麼樣的分析指標和數據;還要了解他們是怎樣根據數據進行分析,怎麼樣用這些數據來給下一步的決策做支持的。當確切地瞭解到業務人員的需求時,財務人員就可以決定用什麼樣的財務和非財務數據、要怎麼樣收集到這些數據、做什麼樣的分析

財務人員也要定期和高層管理人員溝通,幫助管理層加強績效評估體系的管理、預算管理,以及長期規劃決策的管理。同時管理層可能會更多地向財務人員反饋外部競爭環境的變化、公司戰略層面的調整等,通過這樣的溝通可以進一步調整報表的結構、分析的方法、出報表的頻率等,從而為管理層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

企業決策支持還有一個方面就是,

財務人員要站在高層管理人員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業務提升的機會,每個人都有一種企業家精神。甚至有一天我們財務人員結合所掌握的數據能夠比業務人員對企業的業務想得更深更遠,這樣我們就能挖掘出更多的商業價值。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合格商業夥伴呢?第一,應該要貼近業務部門,多多參與企業跨部門的合作項目,比如ERP系統的實施項目、公司新設的工廠或倉儲中心,以及大型的投資項目等,可以藉此學習與業務有關的新知識。

第二是給企業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可以用財務分析模型多多參與企業決策的分析,真正幫助業務部門處理實際的問題,讓業務部門管理層能在各種業務決策時候很自然地想到財務部門,尋求財務人員的幫助。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要加強財務人員溝通能力和影響力,參與到企業長期的規劃和業務流程的整合提升中,幫助企業做各種內外部商業環境分析,設置績效評估的系統、加強風險管理等。如果是作為一名財務部門的管理者,還應該注意訓練你的下屬,讓他們有和你一樣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不要讓“豬隊友”影響了整個財務部門的工作成效。

當一個財務人員真的做到這些方面的時候,就可以說真的是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商業夥伴了,因為在人事、業務和信息系統等各個方面都參與其中,能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和更好的決策建議。


  • 數據收集不能搞“完美主義”

不同階段的企業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同,因而所需要的數據質量不同,收集數據的方法也隨之不同。為了提高收集到的數據質量,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儘量地從最初的源頭獲取數據;然後儘可能使用信息管理電子化的系統或工具,讓機器去做相關的數據收集;最後在數據收集和整合過程中做好流程和質量的控制。

財務人員必須事先了解清楚企業管理人員對數據質量的要求:數據需要收集到什麼樣的程度、需要收集到什麼樣的數量、需要收集到什麼樣的質量、大家對容錯的承受程度是怎麼樣,因為數據收集的質量是和數據收集的時間和成本是成正比的

,所以在數據質量和數據收集成本中間要有一個平衡。


  • 財務機器人取代會計師?

首先財務機器人的出現,對於財務管理工作、對於會計行業真的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到目前來講,從很多網上的討論和文章來看,財務機器人目前能做到的工作其實都是一些比較簡單且重複性高、但相對來說低附加值的工作。它比人做得更好的方面在於,一是它24小時都能工作,二是它工作的效率非常高且出錯率非常低。所以負責數據錄入、開具票據、銀行對賬等的低級財務人員,我相信會被財務機器人取代,因為它可以比你做得更好更快。

但同時,當財務機器人幫我們做了很多基礎的事情之後,財務人員其實是能夠被解放出更多的時間做更高級的工作,或者說難度更大的工作。在瞬息萬變的宏觀環境變化下,財務機器人的缺陷在於它不一定能夠即時分析和判斷這些變化、不能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比如財務預算的長期規劃、決策分析、績效體系的構建,業務流程的建立等,這些財務機器人不能做到的工作還是需要靠財務人員去完成。其實大家回過頭去想一想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裡,ERP/IS系統的出現及廣泛使用,並沒有讓會計行業消失。所以其實科技幫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同時也解放了我們的時間,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

回到前面講到過的內容,如果作為一個財務人員能夠更多地瞭解業務、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去,能夠站在一個高層管理人員的角度去積極地參與公司的管理,你的工作是不可能被財務機器人替代的,至少在短期內不會。當然長遠來說,當財務機器人發展到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時,它就會像人一樣去分析周圍環境發生的變化並用學習過的經驗來去應付相應的變化,那麼我想財務機器人也會把分析的工作做得更好。


  • 寄語

首先感謝四大老友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平臺與大家來做一個溝通交流,希望四大老友會能夠越來越好,能夠有更多的活動聯繫到全世界更多的四大老友以及他們的各種資源,能夠把四大老友會各個方面做得更好。

在這裡也要感謝一下我們今天的主持人——孫含暉,我們是很長時間的老朋友了,今天他能在我的訪談中擔任主持,是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我們也談了很多的內容,希望我們所分享的信息能夠給到廣大朋友們一定的幫助。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四大老友會,是由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離職老友發起的,致力於打造以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離職老友為核心的專業生態圈,形成財稅諮詢、上市規劃、財經人才甄選、知識分享與培訓等的互助互動平臺。

四大老友會平臺資源覆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東南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區域,為企業海內外上市、併購、投融資等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資源對接。


——From四大老友會第67期老友訪談【吳堅:挖掘數字背後的商業價值 | 老友訪談錄】,點擊瞭解更多可進入直播間回聽本次訪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