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先秦時代,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所有部落統稱為“越”,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越也被徹底征服。過去的長江中下游,丘陵遍佈,沼澤叢生,人口稀少,但這並不代表著其文化不昌盛,早在商周時期,嶺南地區便已經誕生了璀璨的青銅文明,甚至有專家學者稱其是中國的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此地所發現的墓葬其研究意義自然非同小可,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座南嶽君王墓。

1983年,廣州象崗山上準備修建一所公寓大樓,因為山體表面不平整,因此施工隊將整座山削平近二十米,結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漏出了一塊塊巨型石板,引起了工人們的注意。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在建築行業施工的過程中,經常可以挖出一些古墓遺址,對此有考古知識的工地負責人立即制止了施工隊的繼續施工,將此事上報給國家有關部門。

考古人員到達現場後進行了仔細的考察,最終確定這座古墓應該是南越王室墓葬,隨著挖掘的逐漸深入,這座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的古墓漸漸露出了真容,看到古墓全貌之後,在場所有人無不感慨其規模之宏大。而其陪葬品之豐厚更讓人咂舌,所出土的許多文物來看(尤其是其中一件文物文帝行璽金印以及趙眛玉印),確定了這座墓葬的主人便是趙眜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趙眜是南嶽的第二位君王,史稱南越文帝。作為王室之墓,他的墓葬之所以能夠被發現只能說是偶然,趙眜的爺爺是趙佗,趙佗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武王。在當時南海郡尉任囂病危之時,趙佗接管了南海,在這之後不久趙佗便開始起兵,隔絕了五嶺通向中原的要塞,在大秦滅亡之時憑藉著儲備多年的軍力攻下了嶺南其他兩部,建立了南越國,割據一方。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秦朝滅亡後,中原的超級大國成了大漢,在很長的時間裡,南越是西漢的附屬國,直到漢武帝時期南越選擇了背叛大漢,具體原因不明。於是乎,存在了九十多年的南越被憤怒的大漢軍隊徹底毀滅,南越的開國皇帝趙佗墓葬不知在何處,在歷史典籍中也無記載。在那場滅國的戰火中,許多文物資料都被毀滅殆盡。此次趙佗孫子趙眜墓葬的發現,無疑為這個消失在鐵蹄下的國度留下了歷史依據。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作為一國君王的墓葬,其中陪葬品之豐厚自然非同凡響,考古界評價此次挖掘南越文王墓為考古史上最為輝煌的發現之一,出土的奇珍異寶不可勝數,雖歷經千年卻仍然遮掩不住它們的獨特魅力,這個沉睡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文明再一次重返世間。這座墓葬是價值巨大區區幾句話難以說明,為此專家們特地在原地墓地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博物館,從這座墓葬中出土的大多數文物也都被收藏在此間博物館中。

廣州發現南越君王墓,出土中國第一枚帝印,為此專門建一座博物館

作為一個地區的古老文化,千年的歷史回到今天,讓大家看到了這個地區文化的發展與變化,南越文王墓其所出土的大量文物無疑為考察嶺南文化提供了眾多的歷史依據,而這座以古墓為中心的博物館也成了嶺南地標性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