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的喜歡-有那麼個人,我很喜歡你,僅此而已

不說的喜歡

先來說說怎麼今天來寫“喜歡”這個詞。我曾一度呢,想效仿一些老者,寫一寫比較有深度的隨筆,但還是感嘆閱歷的有限。正值這個年紀,還是寫這個年紀的事。

最近呢,又拿起我的《紅樓夢》,生活嘛,不能老是天天在打遊戲。看著看著,就有這樣了的感慨:我們年輕人呢,最好能在談戀愛之前讀一下《紅樓夢》。不是說不讀會有遺憾,而是想說讀一讀呢,能對你處理感情有所幫助的,能讓你瞭解人情世故。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還不成熟的見解。

今天呢就讀到了這麼一段,還是給你們引文這樣,我也好講一點。

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痴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那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個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我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

如此看來,卻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遠之意。

我在簡單的贅述一下,寶玉和黛玉呢是互相喜歡的。寶玉呢,不願明說;黛玉呢,瞎想生悶氣。

為何會這樣呢,那我們先來聊聊什麼叫做喜歡呢。

最近呢,在看陳果老師的課。記得她有這麼段話,大概說:“很多時候是你因為不瞭解對方所以喜歡對方,一旦你瞭解對方之後就未必了。”再說,在很短的時間內,你是很難去了解一個人。

此外呢,我還想補充個愛情觀

我是聽一個學長說的,當然他是轉述一位名人的話,但沒讀過就轉述他的話好了。他這麼說的:只要對方一開始沒有讓你覺得很反感,或者說第一感覺還不錯,那就可以在一起談談戀愛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不合適了,那麼再分手。

那個學長是在社團首次見面的團建上說的,當時引起的反響就是:一大片人說道,這不是渣男渣女的戀愛觀嗎。當時的我也是萌生這樣的想法的,對於個人無法接受。

這就有了一個很大的衝突。喜歡一個人需要了解ta,瞭解一個人是需要時間的,而我們大都主動遞扼殺了別人瞭解你的機會。很有意思哦。

今天的標題是不說的喜歡,我們再聊聊為什麼不說。


不得不說,像寶玉這樣的做法,很保險。先去試探一個人對自己的感覺,

以至於防止自己的自作多情而不會尷尬,也不會因此而失去一個朋友。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

接著我們繼續探討。其實吧,我很討厭探討感情,我更喜歡自然。

這樣的做當然有個弊端,我這麼概括:試探——釋然——放棄。

試探之後難免容易多想,我再來引一段文字,其實是剛好緊接上面的引文的。

即如此刻,寶玉的心內想的是:“別人不知我的心,還可恕;難道你就不想我的心裡眼裡只有你?你不能為我解煩惱,反來拿這個話堵噎我,可見我心裡時時刻刻白有你,你心裡競沒我了。”寶玉是這個意思,只口裡說不出來。那黛玉心裡想著:“你心裡自然有我,雖有‘金玉相對’之說,你豈是重這邪說不重人的呢?我就時常提這‘金玉’,你只管瞭然無聞的,方見的是待我重,無毫髮私心了。怎麼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著急呢?可知你心裡時時有這個‘金玉’的念頭。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兒著急,安心哄我。”

試探的時候,是最容易多想。但這時候的人們往往都不是往好處了的想的,他們總是往壞處想。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方一個很小的細節,然後瘋狂的腦補畫面,最終在悲喜交加中得出個這麼結論:是我自作多情了,原來ta根本不喜歡我。

試探——釋然

釋然之後的結果,就是突然變得隨遇而安,無所求。而時間這個東西很厲害的。久而久之,你漸漸地就放棄了,不是淡然了。

釋然——放棄

一段感情還沒開始就被扼殺在了搖籃裡,這就變成了一件很悲傷的事情了。

當然並不排除你自作多情的可能。所以呢對於愛情,很多人並不是一開始就很膽怯的。而是幾個自作多情,讓一個不懂、幼稚的人變得成熟。成熟了一點之後:畏懼,謹慎,長遠,自制,無所謂。

當然試探並不一定就導致放棄。至於結果如何,既然是你選擇試探的,而試探的性質和賭博有點像,也就是說願賭服輸。無論什麼結果,不妨一笑應之。

最後呢,斗膽勸世人能夠勇敢一點。

可是呢,易渡人,難渡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