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編者按】疫情之下對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藝術行業的各方面壓力俱增,加劇了畫廊的風險。雅昌藝術網希望通過一系列選題為行業發聲,通過雅昌的媒體平臺向社會反應出畫廊行業現在運營狀況和境遇。以便讓各界關注藝術行業發展和支持關注畫廊發展的人士能夠了解真實的情況,攜手並進,共渡時艱!同時,從各畫廊機構的運營者不同的經驗和視角,來審視當下疫情對藝術市場的影響,以及探討各自如何看待,目前哪些工作是緊要開展的?往年和今年比較展覽項目的推廣和作品收藏等等有哪些問題和變化?對於藝術品市場的走向有哪些預判?雅昌藝術網與多家畫廊負責人展開對話。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北京畫廊協會會長、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夏季風

對話

對話人物:北京畫廊協會會長、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夏季風

編者:雅昌藝術網裴剛

第一季度損失已不可挽回

雅昌藝術網:今年疫情影響下的第一季度經營情況來看,往年和今年比較與藝術家展覽,藝術項目的推廣,藏家的溝通情況等有哪些面臨問題和變化?

夏季風:通常情況下,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藝術品交易的黃金季節,絕大多數的畫廊、藝博會、拍賣公司等藝術品經營機構,主要的展覽和銷售基本上都集中在這兩個時間段實現。與往年比較,今年第一季度的藝術經營活動全面受到疫情的打擊,毫無疑問損失已不可挽回。藝術拍賣在推遲,藝博會紛紛取消,畫廊早已確定的展覽項目無法實施。

按計劃我們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原定於2月底將同步推出三檔個展,展陳的設計、海報的製作等籌備工作都已完成,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突然間這一切的活動都停滯了。從前覺得合同中的“不可抗力”都是多餘的格式條款,而現在它就像一記悶雷結結實實地砸在我們的面前。正如不可抗力這個詞語本身的意義,面對它時誰都顯得那麼無力。

樂觀一點來看,隨著疫情逐漸得以控制與緩和,或許第二季節的經營會有所起色,但還得看國內外整體的經濟狀況。藝術品購藏畢竟不是剛需,大池有水小池滿,只有上游的產業富裕了,作為下游的藝術市場才會有收益。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2019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參展“藝廊薈萃”主畫廊單元

雅昌藝術網:從往年的運營情況看,一年中銷售最重要的月份在什麼時候,大概銷售多少件作品,銷售額的區間是多少?

夏季風:作為畫廊,一年中最重要的銷售月份基本上都集中在春秋兩季。基於這兩個季節氣候宜人,最適合舉辦展覽和藝博會。春秋兩季畫廊本身展覽和藝博會的銷售,大體上能反映出一家畫廊全年的經營和收入狀況。至於具體銷售多少件作品,事實上每年的情況都各不相同,每家的情況也有差異。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業已過半的春季無法經營,意味著將減少今年一半的收入——除非下半年能碰上傳說中的“報復性消費”,彌補失去的應有業績,那當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好事。

銷售業績&全球同行交流機會的損失

雅昌藝術網:尤其是疫情之下,對於包括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的取消,以及展覽計劃取消等情況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夏季風:到現在為止,接到取消通知的上半年藝博會已不下五個,其中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對於數年來一直有幸入選“藝廊薈萃”主畫廊單元,蜂巢倍感珍惜,每次都會精心挑選藝術家及其作品參展。今年我們準備了一個包括尚揚、梁銓、徐累、段建偉、孔千、卜鏑、張德建、祝錚鳴、冷廣敏、龔辰宇、於林漢等重要藝術家和新銳藝術家疊合的陣容,希望藉此進一步展現蜂巢一直在踐行的有關東方藝術的美學方向。

香港巴塞爾的取消,損失的不僅僅是可觀的銷售業績,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失去了一次與全球同行交流的良好機會。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藝博會之一,香港巴塞爾每屆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基金會負責人和大批重要藏家到場,除了購藏之外,他們也會在現場物色藝術家參加一些重要的展覽。我們往屆帶去的藝術家,如攝影家呂楠的“三部曲”在歐洲博物館級的巡展,段建偉、夏禹、冷廣敏等分別在瑞士、葡萄牙和日本的展覽,都是因為藝術家出色的創作,在香港巴塞爾上深受關注,從而得以邀約出國參展。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蜂巢北京A廳,正在展出的藝術家王頃個展“琥珀”現場

開拓線上營銷

雅昌藝術網:目前哪些工作是緊要開展的?是否有一些應對的工作已經開始?包括線上銷售的可能性?

夏季風:按照之前制定的工作計劃,緊要的工作還是不少,但疫情不允許我們正常推進,即便展開也無法獲得該有的效果。沒有人會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可能,來公共場所看一場奢侈的展覽,不但政府相關部門不會允許,機構本身也會擔憂員工的安全。所以,大約在兩週前我們實行了在家雲辦公。坦率地說,這種辦公方式效果並不理想,但好歹能處理一些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目前我們的工作從兩個層面在入手:

第一,是繼續跟進計劃中的展覽項目,一俟疫情結束,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線下空間的實體展覽。儘管一年的事情或許只有半年的時間可做,但防疫期間可以讓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

第二,是拓展線上的藝術展示和銷售。藉助蜂巢自身的公眾號,我們將推出一系列藝術家的創作動向,讓合作的藝術家始終活躍在公眾的視野中。

另外,推出一個藝術欣賞和銷售結合的“藝術的慰藉”系列項目。

每次重點推介一位藝術家及其作品,整合作品圖片、賞析文章、創作文獻、藝術家創作談、出版展覽記錄、藝術家簡介等,就像推出一檔微型藝術展,期待能get到目前居家人士的藝術審美需求。我們希望把鑑(鑑賞)與藏(收藏)之間的環節打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只可遠觀不可把玩的尷尬狀況:在欣賞一件優美的藝術品的同時,如果你想擁有它,可以非常便捷地通過線上的平臺支付來購藏。

不僅僅在這個非常時期,即便是疫情過後,在我看來線上銷售渠道也是將來長期的發展趨勢——尤其是隨著5G技術的普及,網絡平臺無疑會加速成為藝術推廣和銷售的重要手段。因為藝術品價格相對較高,又涉及到真偽問題,以前雖然在朝這個方向在推進,但總覺得這塊可以先放一放,而眼下的現實環境迫使我們提前進入狀態,開拓線上營銷。好在畫廊屬於一級市場,都有自己代理的藝術家,作品不存在真偽問題,價格也因人而異,重要的是一個被公眾認同的品牌或許才是銷售的前提和保證。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蜂巢北京,正在B廳展出的中、日、韓藝術家群展“知微見著:東亞藝術家眼中的小世界”

呼籲畫廊房租、稅收減免&“投貸獎”申請

雅昌藝術網:怎麼看最近北京畫廊協會在北京市《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促進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後,呼籲房東減免畫廊房租?

夏季風:因為擔任會長一職,在疫情發生之後我也一直在參與北京畫廊協會的一些工作,比如說這個《若干措施》以及《新冠病毒疫情流行期間畫廊業防控工作指導手冊》等的擬定,但主要還是以專職秘書長池剛先生為主的秘書處在做“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工作,試圖通過行業協會來替畫廊成員單位爭取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一些支持。呼籲房東減免畫廊房租是其中一項,其他還有稅收減免、“投貸獎”申請等等工作。雖然最終結果可能未必如大家所願,但協會代表畫廊行業呼籲是理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

事實上,畫廊行業貌似與其他企業性質一樣,但如果把它劃入純粹的商業機構,無疑是一個錯誤的認知。除了商業經營之外,畫廊擔當著向公眾普及和推廣藝術審美的基本功能,也是社會藝術美學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畫廊現在舉辦的展覽佔據了國內展覽總量的大部分,不斷推出的藝術家讓中國當代藝術獲得了世界性的關注和認同。但相較於官方設立的藝術機構,私營畫廊不管在政策層面還是資金扶持方面,說實在話幾乎享受不到應有的同等待遇。通過這次疫情,畫廊協會進一步讓政府主管部門瞭解畫廊生存的基本狀況、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現在與以後在政策上能給予一定的支持,毫無疑問這將會體現出一個國家在文化建設中的遠見。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蜂巢北京,正在B廳展出的中、日、韓藝術家群展“知微見著:東亞藝術家眼中的小世界”

藝術品交易渠道&學術方向的改變

雅昌藝術網:怎麼看疫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

夏季風:對於藝術行業來說,疫情帶來的影響應該是長遠的。首先當然是經營方面,大多數畫廊主想必都會針對畫廊傳統經營模式的利弊進行思考。一直以來,由於藝術品涉及真偽問題、價格相對高的事實、精神性產品的特殊屬性,以及一些藏家對藝術品的理解力方面,一般的購藏行為基本上都發生在展覽現場。在網絡時代,不得不說這樣的交易模式簡直是在漠視高科技的存在如何利用科技讓藝術品交易變得更加放心和安全,或者說通過科技手段拓寬原有渠道的可能性——無論在觀展體驗層面還是購藏方面,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值得大家去思考,並願意為此作出嘗試和改變。

其次,是當代藝術創作在學術方向上應該會有所影響。所有歷經這次疫情的藝術家,如果繼續著隔江猶唱後庭花式的創作,而不是以一個倖存者的立場和態度,對這個時代、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存在的癥結產生深層次的反思,那麼藝術家創作本身的初衷和出發點是值得質疑的。全球性的疫情讓這個小時代具有了大時代的格局,正如歷史上每一次瘟疫災難的生髮,多少都會影響到藝術創作的流變,直至產生與其時代精神特質匹配的重要作品。

可以預見藝術市場的增量空間依然很大

雅昌藝術網:從2003年“非典”後的整個經濟、市場情況一路上揚。但近些年大的經濟環境有很大的變化,對未來疫情過後的市場有怎樣的預期?

夏季風:“非典”過後藝術市場出現的所謂“井噴”,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與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彼時,改革開放後的人口紅利尚未消失,經濟實現連年增長,又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久,外貿後勁十足。此外,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和條件屢出不窮,始終不斷地驅動著生產力。另一方面,那時候的藝術市場盤子也不大,從業的拍賣公司和畫廊屈指可數,所謂的“井噴”在交易總量上相當有限。2003年國內藝術的總交易量,大抵上還比不上現在一家大拍賣行一年的成交量。

不可否認經過一段時間的被動式壓縮,藝術消費的需求慾望在短期內會得以瞬間釋放,但這並非正常現象。如果藝術市場“井噴”比平常的成交更好,交易量也更大,無疑會陷入了“多難興邦”的悖論和荒謬。沒有什麼比一個健康的、常態的市場環境更令人期待的了。

然而,對於此次疫情過後的市場復甦甚至出現“井噴”可能,這種期待與願望當然需要葆有。畢竟藝術市場的存在意味著交易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國內外眾多公私美術館、基金會、私募藝術基金的需求,生活水準提高後與之配套的個人藝術收藏、投資和消費等等,可以預見藝術市場的增量空間依然很大,儘管經歷去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今年的新冠疫情,國內的經濟大面整體低迷,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綿長的後勁讓藝術行業依然擁有一個少有的可期前景。

結語

最近,在一系列關於“疫情之下”行業人士的交流中,聽到最多的是對當前問題的解決辦法,另外就是對現狀、未來的思考。正像夏季風會長所說的:“

無論如何,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肯定是現在疫情期間的最佳姿勢。倘若疫情平伏後藝術市場果真出現“井噴”現象,切勿好了傷疤忘了疼,理應以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夏季風:以一個倖存者的惶恐去感恩不朽的藝術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我們專於網絡高清圖文發佈,正是你要追隨的:

有料的天涯藝術、更補的傳媒聯盟、終端的投資夥伴!

天涯藝術網總編於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