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自願,到底感動了誰?

3月10日,雲南昭通彝良縣人民醫院150名醫護人員通過昭通日報宣佈,

放棄申領抗疫補助,總額約30萬元。

涉及申領補助人員均表示,抗疫系職責所在,希望把補助發給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護人員。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針對此事,當地已介入調查。

繼陝西的援鄂醫護人員自願剃頭和火神山建設工人自願放棄工資之後,又出現了令人感動的自願放棄補助。

中國式自願,到底感動了誰?

不知道下一次自願會是什麼?

我特意去查了下彝良縣這個大家都比較陌生的名字,這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雖然貧窮卻很善良,真是太讓人感動了!

中國式自願,到底感動了誰?

在媒體的鏡頭對準醫務人員的時候,照著稿子唸的彝良縣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還說了這樣一句話:“比起湖北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的醫務人員的辛苦,我們的付出微不足道。”

中國式自願,到底感動了誰?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起攝像鏡頭下陝西姑娘們的淚水?

①中國式自願的特點

要知道:我們的媒體首先是宣傳機構,其次的性質才是媒體。

媒體報道的故事常常像流水線下來的標準品,有著熟悉的情節。

從自願剃頭、自願放棄工資到自願放棄補助,這種自願的故事大概全世界只有中國才能看得到(如果我們可以不關注朝鮮的話)。

中國式自願有什麼特點呢?

1.奉獻的主角是基層員工;

2.在臺前唱大戲的是領導;

至今沒有看到在這類集體自願事件中,對基層員工的一次採訪,至今沒有聽到基層員工的聲音,唱大戲的通常都是領導。

3.動作整齊劃一;

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不同的聲音,永遠看到的都是:一致通過、集體同意,齊整度讓人驚歎!

4.反差效果十足,

貧困縣醫護人員放棄補助就像80歲老人捐出畢生積蓄一樣有反差效果,十分具有傳播價值,這方面我們的媒體還是很專業的。

5.高效及時的宣傳;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批量製造的新聞,正面而廣泛的宣傳。

②中國式自願發生的場景

中國式自願發生的場景通常是什麼呢?

1.等級森嚴的金字塔結構,體制內為主;

公司也會有自願降薪,但你看這麼搞的公司就被罵的狗血噴頭,因為你可以反抗可以走人啊。

體制內就不同了,因為流動性太弱。

拒絕的代價太大,哪怕是發出不同的聲音。

中國式自願,到底感動了誰?

2.發起人往往是領導或領導的代言人;

自願是個人行為,集體自願就需要有人組織了。

這個人是誰呢?

有時候是領導,就像拿著稿子唸的護士長;

有時候是領導的代言人,這個不用舉例了;

偶爾也有子貢(子貢拒金的故事:魯國有條法律,如若看到國人在外淪為奴隸,把他們贖回來便可從國家獲得獎勵。孔子的弟子子貢贖回不少魯人,卻拒絕了國家獎勵。孔子批評了子貢:“領取獎勵,不會損害品行;但不領取,就沒有人再去贖回同胞了”。)

3.受益人是組織,更是領導;

領導不會因為自願放棄補助而直接升官發財,但這麼有宣傳意義的正能量事件,總是代表了領導的高度和能力吧,最不濟,也在更高的領導心裡留下點印象不是?

③中國式自願感動了誰?

有媒體評論說:不妨把補助照樣發放給他們,至於這筆補助如何處置,是捐出還是留作自用,由他們自己決定。

領導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更好嗎?

不要這麼看不起領導的智慧好不好!

把補助照樣發放給他們,不過是留下了“這領導還挺有人情味兒”這樣的評價;相當於——你是個好人。

這年頭,誰願意要好人卡啊!

這哪有自己的政績和名聲有價值?

傻子才······

有人說,當權力伸個懶腰的時候,拒絕就是一種嚴重錯誤,連森林裡的狗熊都會鼻青臉腫的被拖出來,連聲承認“我就是兔子,我就是兔子”。

我們應該警惕所謂的集體自願。

我們一定要清楚的是:沒有選擇的自願不叫自願,有權力關係存在的自願不叫自願,慷他人之慨的自願不叫自願。

下次再有集體自願事件,我們都可以拿這三點自行判斷一下,到底是真自願還是假自願。

請領導們不要給醫護人員安排苦情戲了,他們已經夠辛苦了。

也請不要給人民安排煽情戲了,老百姓現在都不愛看了。

當然,給領導安排的樣板戲可能還是依然很受歡迎的?

原創不易,求轉發,覺得好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