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我該不該發脾氣訓罵?

散淡人生15


如果你發脾氣訓罵有效果,我支持你。但如果沒有效果,或者只有短期有效果,你發一頓脾氣,什麼都沒有改變,又氣傷了自己的身體,何苦呢?

八歲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這其實是兩個問題。讓我們瞭解一下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再來看如何解決:

首先,八歲的孩子進入到了第二個叛逆期,這時他會有小大人的成人感。

所以八歲的孩子不聽話,甚至有的時候故意跟你頂著幹,這是他心理發育的正常階段。進入小學了,他的見識也多了,思維也成熟起來。他希望獨立做一些事情,但是能力又沒有發育起來,這時候他也容易鬱悶。如果你再吼他,只會讓孩子更加沒有自信心。

其次,孩子是真的不喜歡學習,還是不喜歡學校裡的學習?

如果你對學校裡的學習稍微瞭解一下,你就知道:不僅孩子不愛學,如果你是他,你也不愛學。

雖然教育一直在改革,但現在學習的模式依然是枯燥重複的。孩子不愛學是正常心理,這時需要家長來引導,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途徑,以及相應的獎勵方式,孩子才會把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還有,吼罵短期有效果,因為你是家長,是權威,你吼孩子就怕了。但這樣的方式並沒有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習,你不在他身邊時,還能保證他自覺嗎?

對於八歲的孩子,如何管教?如何引導他學習?

第一,多講故事,少講道理。

你講道理,他就煩。講一些他愛聽的故事,他自己就會受啟發。

第二,和他商量,而不是去說服他。

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家庭成員來對待,跟他相關的事,要提前商量,你對他的尊重會換來他對你的尊重。

第三,先完成學業,才能去玩自己想玩的。

比如孩子喜歡看電視或者打遊戲,可以,但前提是:先完成學業。

越快完成學業,就有越多時間屬於自己,幹自己喜歡的事兒,這樣孩子效率也高了。

總之,對於八歲的孩子,吼或者打的教育方式短期有效,長期會損害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等他真的進入了青春期,你就會發現吼和打種下了很多後遺症。根據這個階段孩子心理發育的特點,把他當成一個成人來平等對待,他會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支持,也會更加自信,成熟起來。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為你的教育加點陽光


親子故事蓮君說


你好,我是末末寶貝的孃親,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孩子不好好學習,不聽話呢,是可以適當的訓罵發脾氣,但是呢,訓罵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當孩子屢教不改仍然犯錯,可以適量且有技巧的訓罵,不能太過嚴重,也要分情況而論,不能一味的只是罵孩子,而是通過這個要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和知道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懲罰他,讓他自己得到反思,重要的是讓他不要再犯,不然這樣的訓罵只是徒勞。

舉個例子,我的侄子今年7歲,也是經常不好好寫作文,平時生活麼特別的調皮搗蛋,每次寫作業,他媽媽總是大聲吼罵,他爸爸不怎麼管孩子,可是如果管就是不問青紅皂白一個大嘴巴子,這兩種管教孩子的方法我覺得很失敗,因為每次侄子就只是今天聽話了,明天后天依舊如此。

所以我覺得訓罵甚至打,管教孩子作用不大,做為我們父母應當結合自己孩子的性格,制定屬於自己孩子方法,比如鼓勵教育懲罰教育相結合,等等。





末末寶貝的孃親


很多道理大家都說了,我不再重複,我這裡只是分享下自己的情況,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的孩子,女孩15歲。從小很聰明,學習不用管,也不用我們操心,我們從來沒有在學習上罵過她。在外人看來她是個乖乖女,聰明,聽話,不惹事。那幾年也是我剛到新單位,事情比較多,也就沒有過多的關心她的生活和學習,只是接送上學,補習班,興趣班,在家裡溝通也比較少,交流最多的時候反而是吃飯的時候會問幾句,總結一下,批評一下。她內心真正的想法,其實一直也沒怎麼溝通。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我越來越看不慣她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她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也不太關心。這個時候我發現再想和她坐下來好好溝通一下,已經變成奢望了,我很難走到她心裡了。因篇幅有限,很多事情就不一一複述了。我錯過了和女兒最佳相處的時間。

現在回想起來,在她剛上小學的時候,如果她不想學習和我鬧騰,我們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我會更在這些“煩心事”上思考一下,想一些對策,我們會更瞭解彼此?我不知道,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過去的事情是永遠無法回溯了。

這裡我想說,孩子不想學習,不聽話是有深層次的原因的。在那一刻也許我們控制不住要發脾氣,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一定要從孩子的身上,反問自己這段時間自己發生了什麼,有什麼問題。如果無法做到自我審視,自問自答,請多看書,多學習,孩子在成長,你也在成長。這是你們共同的時光,任何事物都代替不了,請好好珍惜[心][心][心][心]



出師號


怎麼可能不發脾氣?我家老大剛好8歲,每天都在被我們訓,不愛學習,不遵守約定,玩性大,每天被他氣的胃疼。說什麼不打不罵把孩子養大的人,不是沒養過孩子就是你的孩子特別乖巧聽話。不然也不會那麼多家長被孩子的學習折騰得成熱搜。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叛逆和自我價值觀形成的時候,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自制力差,玩性大。不管是好說還是嚴懲,轉頭就忘,屢教不改但也不至於記仇。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的恩威並施


付小蕾


8歲的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是這樣嗎?如果但是不想學習,他可能就是不愛學習。但是特別不聽話,我就覺得他是有點叛逆了。為什麼會叛逆,我覺得一定與你施加在他身上的行為有關。

1.你是不是經常的批評他?讓他認為他在你眼裡一無是處。

2.是不是有朋友到你家,別人說你家孩子怎樣怎樣。你卻竟挑一些孩子缺點跟朋友說,而且孩子就在旁邊聽著。

3.你是不是經常揍他?而且有時明明不怪他,你卻冤枉他,捱了揍。

如果上面的這幾條你佔有一條,那麼,原因就找到了,我們就從這裡開始補救。

孩子犯了錯,我們必須得訓誡,不然他都不知道自己犯了錯,又怎麼改正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優點的,在訓誡過後,你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積極的說出來,讓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優點,表揚他,肯定他,你再看他的表現一定是不一樣的。

雖然說當面教子背後訓夫,但現在的孩子開慧的比較早,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千萬不要在有外人的情況下說孩子的缺點和毛病。不然他覺得很丟臉,他認為他在你心裡很不爭氣,而且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所以他就會很洩氣。

孩子輕易不能揍,更不能讓他受冤枉而捱揍,不論什麼事情,儘量用言語訓誡。一定要問清楚,不能冤枉他,但是,他真的犯了錯誤,你又覺得非得揍他不可,你就讓他一次長記性,終生不忘。不能讓孩子白捱揍。但當事情過去之後,一定要記得往回拉一拉。發現有進步,趕緊誇獎。也給他挽回點面子,增加點前進的勇氣,也可以拉近你們的親子關係,讓他覺得你是愛他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不讓孩子丟面子,不要傷他的自尊心。不要傷了他們上進的心,要記得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家長身上的問題解決了,或許孩子的問題迎刃而解了。如果孩子還不愛學習,就經常帶他參加勞動,讓他知道勞動的艱辛,賺錢的不易,我們用辛苦賺來的錢供他去上學,不能讓這個錢白花。也讓他知道,靠辛苦賺錢,永遠都是餬口錢,只有用知識賺來的錢,才能足夠享受生活。孩子明白了這些,只要我們稍加規勸與監督,他就一定會努力學習的。希望我的話對你有用。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冬天裡的雪4075,如果我說的對,就給點個贊吧,如果喜歡我,就關注我,我會經常與您分享,教育孩子當中的點點滴滴,需要回關的,給個信兒。


冬天裡的雪4075


你好,感謝你提的這個問題:

8歲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我該不該發脾氣訓罵?

這個問題是所有幼兒家長所困惑的問題。當然,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該發脾氣訓罵!

我來表達一下我的觀點和親身體會。

首先,孩子只有八歲,而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畢竟是幼兒,天真無邪,不辨是非,不學習,不聽話,貪玩好動,尤其喜歡看電視動畫片。這是每個兒童的本能和天性,是很正常的一種充滿快樂和童趣的行為,我們的童年何曾也不是這樣?

其次,我們把兒童的這種行為定性為,不聽話,不學習,這就是隔代人的觀點問題。因為在人才競爭激烈,適者生存的新時代,作為家長望子成龍的期盼和要求,凸顯的鄭重其事,嚴肅對待。比如:胎教,啟蒙教育,入學雙語幼兒園,報音、體、美等,許多多的課外興趣班,壓得孩子們喘不過氣來,目的只有一個,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

其次,家長自認為,自己不惜代價,包括高額的經濟投入,更包括在時間和生活上,家人無數的付出。殊不知,這種過度嚴格式的教育,以及五花八門極端的教育行為,正在嚴重地損害兒童的身心健康,使兒童在幼小的心靈中,就對學習產生了無形的壓力。看看現在有多少的兒童,早早地戴上了眼鏡,也有多少的兒童因為壓力過大,不是離家出走,就是發生事故!

再其次,當然了,並不是說8歲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我們就聽之任之,任其自由發展,後果不可估量。8歲的兒童也有自己認為“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有自己獨立生活的空間。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循循誘導孩子,防微杜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以身作則,說話一擲千金,不謊言,不失言,不失信,讓孩子深深體會親情,融會貫通,日濡月染,一步一個腳印,由淺入深,逐步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最後,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萬種,而發脾氣訓罵,手腳相加,是一種“棍棒之下出孝子”腐朽觀念的教育行為,是一種無知的教育行為,更是一種家庭暴力教育的行為。這種行為既傷害了8歲髫齡兒童的身心健康,更嚴重地損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事與願違,適得其反!

以上的觀點,謹表自己作為幼兒家長的觀點,若有不同觀點,可以分享共勉!



冰雨朦朦


小孩聽話或者不聽話,作為家長都儘量要剋制。要學會去發現小孩變化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根,才能解決本的問題!

是否改發脾氣?

如果發脾氣有用,證明孩子還是怕您的權威,但是這樣的權威會慢慢被磨滅掉。後面你會發現發脾氣也沒有用了,那時候再想改就很難了(發脾氣可用但不能經常用)

如果發脾氣沒有用,就證明小孩對你已經形成抗體了,也就是說對父母的這個行為已經瞭解的很透徹,說白了就是他不怕你的權威。(硬的不行改軟的)

要想有效處理,就必須要了解該年齡段小孩的成長特點:

第一:8歲屬於第二次叛逆期,如果是男孩子,早的話已經進去青春期了!這個時候引導大於說教!

第二:孩子天生都愛學習,如果突然不愛學習了,一定有外在的因素在影響,這個有可能來自於父母,也有可能來自於學校或者小孩身邊的某個環境,多和小孩溝通,找到這個點。

第三:這個年齡段的小孩他認為他已經懂得很多事情了,是個小大人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在處理問題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可以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讓他感覺到尊重!

當然要處理孩子的問題可能有多重因素,要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但是作為父母一定要學習,一定要成長,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個人建議,希望能有幫助!





豬大帥


很高興悟空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為個人觀點:

首先大家都是從小時候走過來的,有沒有一幕很熟悉?就是自己不聽話被長輩訓斥的一幕,但是這種做法該有嗎?我來分析一下

針對這種情況首先可以進行簡單的勸說,就拿貪玩舉例子,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更別說是8歲的小孩,這種時候其實家長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年齡小,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主觀的認為看課外書就是一種娛樂,這是可以培養的,總比休息就抱著手機來的強,大部分孩子早熟就是過早的接觸了網絡,不能說網絡發達不好這是促進了信息傳播,甚至是人類進步的,但是涉世未深的孩子缺少分辨善惡的能力,有可能會提前接觸美麗的陷阱,對家裡的經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孩子的引導需要家長經常性的重複,因為孩子有可能在沒有具備較好的自控力的時候經常會忘了父母的教誨,所以父母應該主動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打罵的形式解決,因為這會對孩子還沒發育完全的心裡造成一定的陰影,所以這個平衡點只能家長自己把控,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學習,才能事半功倍,一味強迫,就是學了也學不會。

勸說的方式無效可以簡單的利誘,這裡的利誘就是把孩子玩的時間掌控在家長的手裡,比如寫一個上午的作業,給他玩半個小時遊戲,你可以監督他玩,就不會導致充錢的意外,其實適當的進行遊戲,可以開發小孩子的智力,只是把控那個度,除非你的孩子天賦很好,可以靠遊戲取得榮譽甚至是財富,這另當別論。

總結下來就是循循善誘的勸說,畢竟真的因為貪玩就打自己的孩子,相信家長們都於心不忍,如果勸說無效甚至反效果,可以採取合理掌控孩子的娛樂時間,讓他覺得自己玩是在幸苦學習之後通過努力得到的,而不是一味遏制,導致孩子做出極端的激烈的回應。


善LX惡


小孩子犯了錯要不要教訓?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我們都不贊成以前那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比如棍棒教育,或者說體罰等等類似的教育,那些教育方式雖說起到了一個威嚇孩子的作用,但也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一些陰影,嚴重的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小孩子犯了錯誤就一定要接受教訓,讓孩子知道無論是誰,做錯了事情就要承擔責任。那麼,對於犯了錯誤的小孩子,或者說不聽話的小孩子,我們該如何給予適當的教訓呢:

1.以孩子性格為基礎我個人不是很贊同學習

那些所謂的媽媽經或者爸爸經之類的,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一個家庭也都有自己家庭的特點。對於每一個孩子接受的教育不同,身邊環境的不同,所以就會造成孩子認知與思維能力的不同,那麼就不能一概而論的教育孩子。在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的時候,作為家長不可聽取別的家庭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性格而決定相對應的教育手段。有些家長喜歡在一起取取經,相互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辦法,我個人是不贊同的。

2.給出的教訓一定要及時

當孩子出現不聽話,或者犯錯誤的時候,父母給出的教訓一定要及時,不能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無動於衷。卻在哪一天想起來了,於是劈頭蓋臉的教訓孩子一頓,這是萬萬不可去的。孩子不但不能接受你的教訓,更會滋生出叛逆心理,也會對家長“權威”發起自己的挑戰,或者質疑,那個時候教育孩子更會難上加難。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的給出相應的教訓。

3.就事論事不能東扯西扯

這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出現的問題。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們會一頓責罵,或者連說帶哭的對著孩子絮叨。本來孩子是因為沒寫完作業你教訓孩子,結果最後成了孩子的批判會,什麼孩子不理解爸媽的辛苦,不懂父母的操勞,不懂事白眼狼等等等等,甚至有的家長會說出後悔生養了這個孩子的話,等等。這樣的教訓方式只會讓孩子迷糊,更會反感父母的做法。

4.教訓孩子的時候讓孩子明白為什麼

有些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誤,完全是在自己無意的情況下出現的。孩子自己並不覺得這是不聽話的表現,或者說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行為,如果這時候家長什麼都不說上前就是一頓教訓的話,孩子不但會嚇壞,更會莫名其妙,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怎麼了。所以說作為父母,特別是那些年紀較小的寶寶出現不聽話的時候,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哪兒做錯了,我要給你如何的教訓等等。這樣教訓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心服口服,並且會牢記。

5.每一次教訓都讓孩子記憶深刻

我家寶貝自小和我就像是一對朋友,我的父母都說我“沒有個媽媽的樣子”。平日我雖然和孩子像朋友那樣友好、平等的相處,但只要孩子犯了錯,或者出現不聽話的行為,我一定會給予相應的教訓的。我並且會讓孩子牢牢記住每一次教訓,具體做法是孩字犯錯的時候,幹搜孩子那樣做的錯誤性,並且告訴孩子我要如何教訓你,教訓結束之後,和孩子好好談談,讓孩子明白媽媽不是胡亂發火,因為他犯錯了,所以必須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

6.教訓的時候不要有外人干涉、參與

我記得在我家寶貝幾歲的時候一直在我姐姐家的幼兒園裡上學,我們天要忙著掙點工資,對於寶貝的照顧全部交給我爸媽。因為孩子年紀小,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方面比如寫字啊算數啊等等並不是要求很嚴,只是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以及性格方面。當孩子出現該接受教訓的時候,不管是我還是我的爸媽,都不會進行干涉,或者說護著孩子,明明心疼孩子的厲害,卻也要等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之後。而有些家庭教育孩子就不是這樣,爸媽在教育孩子,可能家裡的老人趕緊上前護著孩子,甚至會反過頭來教訓孩子的爸媽一頓,這樣是絕對不行的。還有一點就是教訓孩子的時候,家裡人一起七嘴八舌,那樣也是不對的。

7.以身作則絕不可粗暴教育

我一直認為,天底下就沒有一出生就是所謂的壞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天真無邪的,可後來為什麼就會出現誰家孩子很乖、很懂事聽話,回家孩子調皮不聽話不懂事還有好多壞習慣?因為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有家長自身的問題,讓孩子在日常中潛移默化學上了。所以讀與那些所謂不聽話的孩子,做家長的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自己,不要交給孩子壞習慣,然後對於孩子不聽話或者故意犯錯,基礎以“談”為主,“教訓”為輔的教育方式。

8.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方式

孩子每個年輕段不同,家長所採取的教育方式就要不同,就比如孩子不聽話或者犯了錯,小的時候家長可以進行批評教育,可以適當採取一些教訓方式,比如面壁思過幾分鐘,或者不準玩玩具幾分鐘等等,但如果孩子大一些,比如到了小學、初中,你要還是採取這種方法教訓不聽話的孩子,我估計收效甚微。那時候的孩子不是單純的一點“批評”就能認識到自己錯誤的,他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那麼你給他們的教訓就不能單純的批評甚至嚇唬小寶寶那一套了。不同年齡的孩子,再出現不聽話或者犯錯的時候,教訓方式一定要根據孩子性格以及接受能力去考慮。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廖福超老師


老王觀點:訓斥、責罵孩子,在當時看起,似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不僅一點作用也沒有,而且還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孩子為什麼會比較難管教

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


隨著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在改革開放以前,很多家庭都還是受到舊社會觀念的影響,男人在家裡面佔據著絕對的主導權。孩子長時間目睹父親的強勢和母親的順從,導致孩子也習慣了逆來順受、忍氣吞聲,表面上看起來,就是非常聽話,對父母言聽計從。

魯迅先生文章中機智聰明的少年閏土,到麻木寡言的中年閏土,就體現了過去社會對孩子成長的深刻影響。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

如今,家庭關係已經完全改變,父母在家裡的地位差不多,孩子再也不會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同時,父母關係的好壞,平時的言行,對孩子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父母經常吵架,互相之間說話毫不客氣,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任何事情都一意孤行,孩子也會慢慢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像自己童年那麼聽話懂事,並非孩子天生就如此,只是潛意識中複製了父母的言行而已。

三、物質條件優越,孩子失去了感恩的心

與過去艱難困苦的生活不同,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好,不必常常為了生計而奔波,父母上班的時候,孩子多數都在上學。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反而常常抱怨學習太累。

四、生活中的因素

1、家庭關係的破裂

原本和諧完整的家庭,遭遇到某些變故,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嚴重的創傷,導致孩子性情大變,難以管教。

2、電子產品的影響

電視電腦手機的普及,讓孩子能夠接受到巨大的信息量,這些信息裡面,有太多對於孩子來說新奇未知的領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而有些孩子因為接受到太多的負面信息,導致孩子思想發生轉變,逐漸失控難管。

3、交友不慎

有些孩子從小接受父母的教育,一直以來都中規中矩,在別人看來也是乖寶貝的模樣。這類孩子比較單純,特別容易被不良思想侵蝕,一旦長時間離開父母,接觸到幾個不良少年,很容易就被同化,性格脾氣都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巨大變化。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孩子不聽話,越來越難管教的原因,大多來自孩子自身以外的事物。

家長髮脾氣、訓斥、責罵孩子,對孩子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一、孩子的價值觀出現偏差

孩子在被責罵的時候,表面上停止了錯誤的舉動,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但多半是因為害怕更加嚴厲的責罰,不得不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價值觀,只會選擇輕鬆的、對自己當前有利的東西,而不會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二、孩子自我價值的缺失

家長在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是非常害怕的,他們可能會在心裡想“我又錯了”“我是不是做什麼都是錯的”“我真沒用”......當孩子心裡的負能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會在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真的是個沒用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得不到認同,導致自我價值缺失。

一旦孩子的自我價值缺失了,想要彌補起來,非常困難。

孩子不想學習也特別不聽話,應該如何處理?

孩子表現得不聽話的時候,不要急於發脾氣或者責罵孩子,先冷靜下來,從長計議。

想要扭轉孩子的脾氣和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體驗到自我價值。

一、孩子在家庭的自我價值

很多孩子在家裡面的地位比較特殊,什麼事都不用做,似乎每個家庭成員都比較看重他們,但是,孩子在家裡面卻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不用賺錢養家,也不用在家裡做任何家務勞動,彷彿寄生蟲一般。

孩子在家裡體驗不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就會在心裡產生疑惑,從而表現得比較異常。

為了讓孩子體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家務活:孩子參與家務活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成天指使孩子做這做那,一定要控制好這個度。比如自動清洗需要手洗的衣物、整理私人空間、打掃公共區域等。

家庭事務:一些簡單的家庭事務決策,可以讓孩子參與,比如讓孩子通過查閱,製作出營養又可口的食譜、給家裡製作值日表,同時讓孩子擔任衛生監督員。

家庭關係協調:父母工作通常比較繁忙,在家稍有不順心,可能就會引發矛盾。可以讓孩子擔當家庭關係協調員,對家長的矛盾進行調和。

主持召開家庭會議:想要家庭關係和諧,成員和睦共處,定期召開家庭會議是比較可行的方案。可以讓孩子主持家庭會議,家長幫忙制定議題,增加家庭成員的互動與粘性,加強溝通交流。

二、孩子在學校的自我價值

除非孩子成績比較好,或者某方面表現突出,否則孩子在學校的自我價值難以體現。但是通過提升孩子在家庭的自我價值,孩子會逐漸恢復自信與活力,在學校也會主動參與到班級的活動,積極思考老師回答的問題,與同學間的溝通交流也會越來越順暢。

1、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情況,對於孩子優秀的表現進行肯定與讚揚,對於孩子的錯誤做法,及時幫助孩子尋找原因,共同想辦法來更正。

2、同時還要鼓勵孩子在學校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上課積極主動發言,多結交朋友,和同學溝通交流要注意禮貌。

隨著孩子積極主動的表現,成績穩步地提升,孩子在學校、在班級的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就會越來越強。

三、孩子在社會的自我價值

雖然孩子還小,對於社會的認知比較弱,但是依然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增強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價值感。

1、積極參與社區環境保護

社區的環境,不僅需要工作人員進行維護,每一個社區的成員也要盡一份義務。

家長可以在週末帶孩子去社區對不文明的現象進行勸導、帶孩子一起清理一下草地裡的雜草、一起撿拾路邊的菸頭等。

2、鼓勵孩子參與志願者活動

經常會有學校或者社團組織志願者做活動,比如文明勸導、監督公交車排隊、紅綠燈斑馬線引導人們按指示燈通行等。

3、做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通常也是由學校或者社團組織進行,比如調查街頭錯別字現象、調查公共設施使用情況、調查共享單車停放情況等。

通過這些社會活動的參與,提升孩子的社會價值感和存在感,讓孩子志向遠大,明理懂事。


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而又繁雜的工程,訓斥、責怪、打罵都只能在當時體現一定的效果,從長遠來看,對孩子的成長只有負面的影響。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要孩子體驗到自我價值感,讓孩子主動地想要去解決問題,這樣,才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讓孩子成為一個願意主動學習、明理懂事的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