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來臨,「創造力」賦能騰訊綜藝

這種創造力之所以能夠在綜藝內容中成為關鍵,還因為它可以內化為諸多具體的能力。例如,在特別的環境下,迅速組織起有效力量、凝練核心流程、從無到有的“創新能力”;在長線計劃受到特殊事件影響時,或主動、或被動對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調整的“應變能力”;以及在疫情經驗的有效總結下,更高效、更為長期所用的“續航能力”。


作者 | 周亞波


特殊的“抗疫”環境正在對長視頻平臺的綜藝內容進行大考。


與長視頻平臺的其他內容相比,尤其是網絡電影與劇集,綜藝相對較短的製作週期,一方面意味著更快的存貨消耗速度,導致更早面對危機,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更快速的響應速度,以及靈活性帶來的可能性。


在這一邏輯下,不論是存量釋放時的運營方式,還是現有內容的改造,乃至對特定環境的即時創作,都反映著平臺的底氣、資源與能力。


以騰訊視頻為例,從最新發布的2020春夏篇節目片單可以看出,當平臺本身的綜藝內容呈現著足夠大的內容池、足夠長的產品線時,將“抗疫”期間的“宅流量”更合理地做導流,成為了平臺在面對C端用戶時的抓手,而這一抓手背後,是平臺本身的“創造力”。


「特殊時期」來臨,「創造力」賦能騰訊綜藝


這種創造力之所以能夠在綜藝內容中成為關鍵,還因為它可以內化為諸多具體的能力。例如,在特別的環境下,迅速組織起有效力量、凝練核心流程、從無到有的“創新能力”;在長線計劃受到特殊事件影響時,或主動、或被動對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調整的“應變能力”;以及在疫情經驗的有效總結下,更高效、更為長期所用的“續航能力”。


01 | 多重產品


在不可抗力下,平臺在內容層面將必然面對多方位的制約,其應對方式也必然是多方面突破後帶來的多重產品。產品的多重性體現在來源的多樣性,也體現在基調的多樣性。


《鵝宅好時光》的上線,成為2月中旬出現的一批“雲綜藝”的一份子。也成為了“疫情特製”綜藝的又一代表。


與其他綜藝不同的是,《鵝宅好時光》沒有對主題作過多的限定,單以主持人串場、特定遊戲、任務卡等傳統綜藝模式,與“雲綜藝”中的直播和陪伴感儘可能進行了結合。節目上線共20期,包括R1SE全員、火箭少女101全員等都在節目中亮相,而《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騰訊知名手遊,也在節目中得到了有效的聯動。當然,在資源調動上,騰訊視頻還聯合李宇春、郎朗等88位明星拍攝了抗疫MV《一直到黎明》。


如果說《鵝宅好時光》契合了受眾在全民抗疫期間需要陪伴的情緒狀態、需要解壓的精神需求,那麼每集8分鐘的紀錄短片《正月裡的堅持》則從另一個維度,正面描述了多城、多崗位一線抗疫者的真實狀態。


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確立目標和人群,專業團隊無法現場拍攝,就由節目組線上指導嘉賓用手機拍攝,節目既回應了人們對疫情的關注,也通過記錄在這艱難時期裡的中國人,反應他們樂觀、踏實、擔當以及逆境翻盤的韌性。


如果說“因疫情產生”的節目處於第一類,那麼本身與疫情無關,但在製作方法和內容上融入了疫情元素的節目則屬於第二類,如常規節目《見字如面》快速響應制作了“戰疫特別版”,從全國抗疫戰鬥中精選出感人至深的書信,邀請明星在家朗讀並完成錄製。希望以書信的力量來撫慰人心,振奮精神。


此外,《脫口秀大會雲海選》不僅打破了空間限制,更體現了“超短錄製、超長放送”的製作效率,可以有效填充疫情期間受眾時間成本的變化,3天錄製、播放20期10周的做法,不僅讓內容的呈現更加有趣,也延長了本身的IP產業鏈。


而《拜託了,我餓》則藉助了《拜託了冰箱》長青IP的理念,形成了平臺“綜N代”的短綜創新試水,形式上也採取了“雲錄製”的方式,並且和《拜託了冰箱》本體節目播放時間的調整一起,成為了對特殊事件靈活應對的又一樣本。


「特殊時期」來臨,「創造力」賦能騰訊綜藝


除了這兩類節目外,一些在疫情前就已經完成,正在騰訊視頻平臺逐步釋出的綜藝節目,也客觀上對應了疫情期間人們的觀看需求。從另一角度,一些需求也並不因疫情的發生與否而誕生而消失,只是會因為疫情的原因得到另一種解讀。


例如,《沸騰吧火鍋》的彈幕和節目評論就充滿著觀眾對“出去吃一頓”的渴望和“看了等於吃了”的望梅止渴效應。而《創造營2020》、《認真的GAGMAN》等節目消息的逐步釋出,也為疫情中後期向還原常態的過度提供了心理預期。


02 | 多重應對


騰訊視頻近兩年通過實踐、合作等方式在綜藝節目領域積累起來的優勢,在疫情期間的釋放,成為了必然的現象。


一方面,足夠豐富的內容、足夠長的產品線本身,是在特殊時刻能夠合理應對的整體基礎,堪比“儲備糧”;另一方面,平臺在製作和運營多品類節目時積累的經驗,也可以培育出在特殊時期,用不同模式應對社會狀態時的決策能力。


這種能夠全盤統籌,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外延上表現為節目產品線的內容豐富程度,它由多重的應對方式而產生,其背後的邏輯在於,騰訊視頻一直有一套完整的製播邏輯和方法論,這種方法論關乎“創造力”。


「特殊時期」來臨,「創造力」賦能騰訊綜藝


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創造力體現的是從無到有的能力,但具體到綜藝領域,它又包含著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續航能力三個方面。


首先,創新能力意味著邊界的不斷拓寬、綜藝內涵的不斷外延。“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是騰訊集團一直強調的經營理念,這一點在騰訊視頻的綜藝製作上有較為鮮明的體現,從內容上看,“鵝綜”作為整體品牌,一直以來的形象也是在動態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以及多元人群的娛樂需要。


不斷對邊界的拓寬、對玩法的創新也意味著,騰訊視頻在綜藝版塊遵循著“綜藝是服務所有人的”的理念。


其次,這場2020年初的疫情作為“不可抗力”出現,考驗著所有平臺的應變能力。

平臺不僅僅需要擁有資源,更需要懂得如何運用和調配資源,尤其是在特殊時期分秒必爭的節目上線環境下,這其中既包括了新老節目的覆蓋程度,也考驗著臨時變更內容、形式的合理性。


在“求變”這方面,騰訊視頻一直以來的開拓和實踐經驗,提升了特殊事情的應變效率,達成了良好的效果。從這類能動性的決定因素看,雖然疫情屬於不可抗力,但在極端環境下,所誕生的決策和決策效果,仍然由平臺所把握的人和資源所決定,這是騰訊視頻在實踐中總結的方法論的核心一環,也是相當有效的一環。


最後,“創造力”還包括續航能力,包含了“特殊經驗”長期應用的可能性。特殊時期所呈現的內容是平臺能力的體現,正因為如此,它也能夠在客觀上成為一個難得的額外經驗,在特殊時期所積累的多維度、多戰線打破掣肘的經驗,帶來的價值不會僅留存在當下。


特殊時期的內容並非僅僅在特殊時期運用,它會繼續融入到“創造力”概念本身的不斷豐富當中。


不論是雲錄製、陪伴感等前瞻概念,還是短綜藝、一線紀錄片等創新形式,抑或是日常生活、與騰訊集團其他業務以及外部資源等要素形成聯動的內容,都能夠在特定週期的實踐中內化到“創造力”本體概念中,成為下一個創造力週期的新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