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提高氣象服務水平 支撐現代農業發展

開春後的中原大地,廣袤麥田迸發勃勃生機。在內黃縣的春耕生產中,一些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既幫助了村民們克服疫情影響開展農田管理,又讓農業生產更精準高效。

走進內黃縣張龍鄉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示範園區,農田小氣候、多要素自動氣象觀測站、人工影響天氣炮站、土壤水分自動化觀測站等設施,整齊劃一。

內黃縣氣象局副局長劉金付說:“在農業生產中,老百姓最怕的就是變幻莫測的天氣,風雪雨霧,旱澇災害等,每年自然災害都會對農業造成一定影響,而現代農業發展中,我們這些微型氣象觀測站,還有人工影響天氣炮站等,就擺脫了老百姓靠天吃飯的困境,天氣預警越來越精確,可以將老百姓的損失降到最低。”

結合高標準糧田氣象保障需求,內黃縣氣象部門優化農業氣象業務佈局和流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站、人工影響天氣炮站與農田小氣候監測系統等,讓內黃縣高標準糧田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實現了全覆蓋和小時級自動觀測傳輸。同時,服務主體、服務受眾、服務產品、服務手段多元化發展,高標準糧田氣象保障服務合力正在形成,內黃縣傳統農業向數字化時代邁進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

內黃縣氣象局副局長劉金付說:“目前,我們內黃縣有標準化農業氣象科技示範園2個,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廣基地2個,人工影響天氣炮站四個。基本上滿足全縣現代農業數字化的發展需求,切實幫助老百姓種好地,產好糧。”內黃臺 趙利峰 盧興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