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企業返崗率達73.5%!海南積極復工復產,保障現有訂單生產

騰氏水產商務網報道:

開片、去皮、去刺……在位於海南省老城經濟開發區的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裡,數百名“全副武裝”的工人動作麻利,正忙著加工羅非魚、金鯧魚等鮮魚片。


海南省是我國重要的水產加工出口省份,羅非魚產量多年位居全國第二位,常年出口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全省水海產品出口量的八成以上,是海南第一大出口創匯農產品。


2018年,海南全省羅非魚養殖面積3.28萬公頃、產量32.68萬噸,魚片等加工產品出口量12萬噸、出口額20.7億元,上下游產業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超過10萬人。


水產企業返崗率達73.5%!海南積極復工復產,保障現有訂單生產


春節前海南水產企業共與國外簽訂150貨櫃訂單,總計3500噸產品,折算原料1.05萬噸,貨值1.5億元,需在2月底前交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20日前,海南全省水產企業僅有2家復工,返崗工人不足200人,面臨巨大違約損失風險。


為了最大程度減少企業損失,海南省商務廳及時向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報告爭取支持,按照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秩序恢復指導意見,會同交通、工信等部門和相關市縣協調解決企業工人返崗交通難、租房難等問題。針對企業生產原料和物資運輸困難的問題,及時為企業出具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同時協助企業籌措物資,解決復工燃眉之急。


截至2月28日,海南16家水產加工出口企業已全部實現復工,這些企業進出口額約佔全省外貿總額的90%。到3月2日,海南水產企業的返崗率已提升至73.5%,有效地保障了現有訂單的生產。


“前一天遞交復工人數、防疫措施、應急預案等復工申請材料,第二天上午就得到答覆,即刻復工,政府審批效率很高。”翔泰漁業黨支部書記鍾師介紹,除幫助企業解決防控物資緊缺問題外,澄邁縣老城經濟開發區還及時聯合就業部門向周邊鄉鎮、村莊發佈用工需求,開展短期培訓,幫助企業挖掘當地勞動力資源。同時,制定《出入證明》,暢通返崗人員交通,對隔離觀察的員工每天補貼200元,想方設法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目前,公司員工到崗率和產能基本已恢復到正常水平的90%以上。


據悉,澄邁縣有關部門為企業提供線上招聘服務和用工指導,支持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提高企業與勞動者“點對點”直接對接率。澄邁縣還成立企業復工復產公益律師服務團,在疫情防控期間每日通過電話等方式在線為企業和企業員工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解答和處理勞動用工、合同履約、商事糾紛、金融借貸等諸多方面的法律問題,多措並舉助推復工復產。


由於企業復工復產受影響,導致海南不少羅非魚、對蝦等水產養殖戶壓塘嚴重。為了打通水產養殖業發展堵點,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結合當前市場實際,及時出臺《2020年海南水產品採購收儲應急補貼方案》。統籌安排4000萬元財政資金,從3月3日起至3月底,對採購收儲海南壓塘水產品100噸以上的水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補貼,每噸補貼1000元。


“政府的補貼政策不僅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壓力,還增加了我們的加工出口信心。”鍾師說,由於2月份的部分訂單沒能及時交付,翔泰漁業3月份出現了訂單被取消的情況,沒有取消的客戶也藉機要求下調價格。


記者瞭解到,翔泰漁業水產品出口加工車間於2月11日復工復產,但早在2月3日該公司就想盡辦法,先讓旗下飼料加工企業率先恢復生產。在滿足養殖戶飼料需求的同時,派市場銷售員到魚塘瞭解情況,優先解決困難養殖戶的銷售難題。鍾師直言:“養殖戶是產業的基礎,只有先保住他們的利益,整個水產行業才能平穩發展。”


下一步,海南省商務廳將積極落實黨中央“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等外貿政策工具,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的指示精神,繼續做好幫助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重點關注水產出口企業獲得國外新訂單情況,會同海關等部門指導企業及時應對國外新的衛生處理措施,繼續協助企業籌措防疫物資,指導企業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加快推動內銷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