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的人生不幸是武則天造成的嗎?

希望星晨58298869


我是文青,這是我不同於其他人的見解:可以說上官婉兒的不幸是武則天造成的,但同時武則天也成就了上官婉兒,兩者之間十分矛盾,還請往下看:

唐朝是一個盛世唐朝,在唐朝這個朝代中出現了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就是出現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一代皇帝的登基路自然是非常艱難的,更何況還是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在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途中自然也殘害過其它人,上官婉兒的不幸也是因為武則天造成的。

慘遭滅門,充當奴隸

上官家族在西漢時期就是一個貴族,西漢時期的上官璨、上官安等都是其祖代,在唐朝時期上官家族依舊盛行,可見上官家族的實力,在唐高宗時期上官家中的上官儀在朝廷中做宰相,可見顯赫程度非同一般。

如果沒有出現意外的話上官婉兒出生之後自然是一帆風順不會有什麼坎坷的,但是命運似乎並不想讓她如此平凡,因此讓上官家發生了一件大事,武則天的親政自然引起了大臣的不滿,其中上官儀就負責起草廢除武則天的詔書。

但是武則天的勢力早已經根深蒂固,隨後上官家就遭受到了武則天的報復,上官家慘遭滅門,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和其母親鄭氏因為看其可憐所以發配掖庭為奴,就這樣從聲名顯赫到慘遭滅亡之間只隔了一夜的時間。

才華出眾,因才免死

被充當奴隸並沒有讓上官婉兒這個名字消失在歷史中,反而這段經歷對於上官婉兒來說是一種磨礪,為後來的一切奠定了基礎,在做奴僕的時候因為母親鄭氏的細心照顧讓上官婉兒變得聰明伶俐,在小的時候就可以誦讀詩書,可見上官婉兒的才華在小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接著就是上官婉兒人生中的一次轉折。

因為上官婉兒的才氣出眾很快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武則天就是其中之一,在上官婉兒十四歲的時候因為面見武則天並且受到重視從此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雖然此時的上官婉兒年僅十四,但是因為武則天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所以在通過考驗之後就免除了上官婉兒的奴僕身份,並且開始直接掌管朝中的詔命,也就是皇帝下達的命令,此時的上官婉兒已然蛻變成功。

上官婉兒的才華到了哪種程度呢?武則天的多數詔命都是由她下達可見重視,並且因為少不經事所以很快就又一次得罪了武則天,按照當時唐朝的律法來看要處以死刑,但是武則天念其才華特意免除她的死刑改為黥面,雖然破容但是相比於死刑來說這已經是最大的寬恕了,可見其才華到了何等程度。

玩弄朝政,慘遭被殺

雖然武則天在位期間並未對唐朝作出巨大的破壞,但在當時男權至上的時代中女皇帝是當朝大臣內心的恥辱,最終在神龍元年眾臣發動政變最終強迫武則天退位,雖然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詔命,但是因為其才華出眾所以並未得到懲罰,並且還被唐中宗封為昭容,從此以後上官婉兒開始參與朝政當中。

上官婉兒在成為昭容之後就與當時勢力顯赫一時的韋皇后的太平公主經常來往,最後上官婉兒已經不再想僅限於幕後,於是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之後唐中宗和武三思見了一面後兩者相談甚歡於是讓武三思開始掌管大權,因為武三思背後有著太平公主、韋皇后等人的支持,很快就清理掉了政治上的阻礙者,一時間權力滔天但是因為武三思對朝廷有害無利從而被殺害,

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突然駕崩,韋皇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將朝中多個重要職位都換成自己的族人,一時間韋家掌管朝廷眾事,為了不引起民怨,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聯合起草遺詔讓韋皇后背後攝政,但是當朝宰相韋溫也就是韋皇后的堂兄篡改了詔書,勸說韋皇后成為下一個武則天。

提前得到消息的李隆基決定在韋皇后還沒做出決定的時候先下手為強,於是聯合禁軍發動兵變最終將韋氏一族剷除乾淨,上官婉兒為了證明自己拿出跟太平公主一塊做出的遺詔,但因之前玩弄朝政名聲不好,最終還是被李隆基殺害,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損。

結語

如果當初上官儀沒有建議廢除武則天,那麼上官婉兒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命中註定的才華必然會讓她光芒四射留下很多傳奇,隨後跟一位相同優秀的文人墨客相伴終老。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都是必然,小小年紀就親眼目睹了家族的興盛與衰落,或許正是因為為奴十幾年所導致上官婉兒之後對於權力是那麼的渴望,上官婉兒的不幸是武則天帶來的,同時之後的所有也都是武則天所給予她的,兩者之間真是自相矛盾,不知道上官婉兒自己內心是如何看待武則天這個人了。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關注+點贊就是您對文青創作內容的最大認可,謝謝。


文青聊史


上官婉兒的人生不幸和武則天沒什麼關係,應該說是她內心想做一個與武則天一樣有權位的女人。上官婉兒可不是一般人,在權貴集中區成長的女人,又是才華橫溢於一身,沒有一點異常想法就不正常。

上官婉兒是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因莫須有罪滿門抄斬,她卻逃過一劫。武則天稱帝后,看上上官婉兒聰慧可人,才華橫溢便留在身邊當女宰相,長年在武則天身邊學會了天才般的政治頭腦。

武則天退位後,上官婉兒嫁給唐中宗。後來武三思權力日漸強大,上官婉兒又倒向武三思,並與其私通。

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了上官婉兒和韋后,死時才47歲。只能說武則天的影響力太大,最後李隆基誅殺的不只是韋后和上官婉兒這兩個女人,其實還有兩個強勢女人:安樂公主和太平公主。


維維自媒體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這得從其祖父上官儀說起。

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是當朝重臣,是唐高宗李治、皇后武曌都同時信任的人,按常理說能得到皇帝皇后同時的信任,上官世家前程無可限量,可命運就是無法預料,因為一場宮鬥,上官家險慘遭滅門。

先是武曌用一場家宴毒死了李治當時寵愛的女人魏國夫人,魏國夫人也是武曌的親外甥,高宗李治痛不欲生,當時對武后的咬牙切齒之心情可想而知,於是憤怒之下他要廢除這個無法無天的皇后。

這本是很純粹的夫妻之間的感情糾葛,但放在皇帝家裡就不是這麼簡單了,盛怒之下的李治召來了他信任的臣子上官儀,上官儀時任西臺侍郎,就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丞相被無端捲入到一場後宮的爭風吃醋當中來了。

高宗李治要求上官儀擬一份廢后詔書,上官儀深知皇帝幹不過皇后,儘管坦誠勸誡,但李治心已決,上官儀不得不拿起筆,他身處在夾縫中,找不到脫身之策,上官儀明知是殺身之禍,然君令不能違。

顯然李治幹不過皇后,懦弱的皇帝只能將廢后的罪名讓上官儀來背鍋,以武則天的智慧肯定也知道上官儀是背鍋的,但是要讓皇帝有個臺階下來,只能如此。幾天後,上官儀以與被廢太子共謀造反的罪名被滿門抄斬,只留下一歲的婉兒和她的母親被趕進掖庭宮充為奴婢。

這可以說是武則天造成的,也可以說是高宗李治造成的,如果不是李治將上官儀捲入進來,上官家也不會如此。

身處掖庭宮的上官婉兒每日潛心讀書,這為她後面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奠定了基礎,就在上官婉兒十四歲那年,武后把上官婉兒帶出了掖庭宮,而武則天那年已經五十歲了。從此上官婉兒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如果不是武則天,上官婉兒也許就一輩子在掖庭宮呆下去了。從這方面來說,武則天成就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已然成為武則天的得力助手,中宗即位後又被冊封為昭容,後面的路就是她自己走的了,可惜的是上官婉兒卻把自己和韋皇后都變成了武三思的情婦,再加上本是武家媳婦的安樂公主,便形成了“韋武聯盟”,三個女人一臺戲,可惜最終是悲劇。

武則天過世後,韋皇后在上官婉兒的導演下開始走武后的道路,她們將不太聽話的中宗李顯毒死,於是李隆基發動政變,一夜之間將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這三個女人全部滅掉。

所以在武則天過世以後,上官婉兒是自己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跟武則天已經沒有了任何關係。


咖啡時光time


1.武則天為了登上權力的巔峰,殘傷害過無辜,這包括上官婉兒。

還是皇后的武則 天,在一次宴會上毒死了唐高宗當時寵愛的女人——武則天自己的親外甥女魏國夫人,李治一怒之下,讓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這得罪了武則天;幾天後,上官家慘遭滅門,才一歲多的上官婉兒和其母親鄭氏被髮配到掖庭為奴。

就這樣,上官婉兒註定有了一個灰色的童年,同年人應該享受的歡樂,她是沒有的;少不更事時,上官婉兒就沒有了父愛;人們常說,少年失父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她幼小的心靈中早就有了無法癒合的傷口;武則 天追求權力,破壞了上官婉兒家庭,也間接地害了她。

2.武則天把她引向仕途,歷練了她的才華,卻扭曲了其人生觀。

在掖庭,母親鄭氏對上官婉兒給予了悉心照顧,教使她誦讀詩書,學習禮儀,由於上官婉兒聰明伶俐,進步很快;在她十四歲的時候,武則天經過對上官婉兒的考核,發現了她的才幹,於是免除了上官婉兒的奴僕身份,令她掌管朝中的詔命(皇帝下達的命令),此時上官婉兒已然成為了武則天的秘書。

在武則天身邊工作期間,養有面首的武則天在尋歡作樂的同時,對還是青春期少女的上官婉兒毫不設防,甚至當著上官婉兒的面與男寵們同床共枕,上官婉兒後來在中宗時代罔顧廉恥,與她早年就生活在武則天身邊不無關係!

曾經,經不住武則天的面首之一、粉雕玉砌的張昌宗的誘惑,上官婉兒與張昌宗暗生情愫了,有一次二人正眉目傳情時,被武則天發現了,按照唐朝的律法要處以死刑,在眾人的請求下,武則天特意免除她的死刑改為黥面。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耳濡目染了武則天的所作所為,日積月累,一個純潔的少女從此發生了蛻變;變得追逐虛榮,變得貪圖享受,變得迷戀權力,這為她自己的死於非命埋下了禍根。

3.在唐中宗李顯時期,上官婉兒為大唐注入了負能量,作派中有武則天的影子。

神龍元年,以宰相張柬之等人為首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李顯復辟的皇位,是為唐 中宗。唐中宗封上官兒為昭容,以後上官婉兒走向了政治舞臺的前沿,開始參與朝政了。

唐 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權力逐漸落到其皇后韋氏的手中,為討好韋皇后,上官婉兒把自己的情夫武三思推薦給韋皇后當情人,唐中宗在韋皇后的引薦下,和武三思有了一次相談甚歡的見面與交談,就讓心術不正的武三思掌管權力,參與政治。

武三思有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很快就清理掉了神龍政變的功勳人物——張柬之等五王,使大唐江山再次陷入危機。武三思在神龍政變中能走向大唐中央,是上官婉兒運作的結果。

這個時候的上官婉兒已經變得令人可恨了,從她長袖善舞的作派中不難發現武則天的影子,為了權力不擇手段這一點,上官婉兒得到了武則天的真傳。

4.“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是李隆基對上官婉兒的評價,用在武則天 身上不合適嗎?

景龍四年,唐中宗李顯駕崩,韋皇后為了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則 天當女皇,在朝中重要崗位都安插上了韋氏族人,善於見風使舵的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聯合起草了一份假遺詔,限制了韋皇后的權力;韋皇后的堂兄韋溫是當時的宰相,他篡改了詔書,勸說堂妹韋皇后登基,成為第二個女皇。

年輕時的李隆基是英明果斷的人,為了李唐王室的江山,他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聯合姑媽太平公主,帶領禁軍發動了唐隆政變,剷除了韋氏及其勢力。

婉兒竟帶著宮人出迎,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的遺詔拿給李隆基看,希望李能免自己一死。但李隆基看後卻說:

“此婢妖淫,瀆亂宮闈,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

就這樣,一代才女香消玉殞了。

李隆基殺了上官婉兒,仍肯定其文學方面的造詣,李隆基即位後曾廣徵她的作品,編成文集20卷,使一代曠世才女,不至於永久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上官婉兒本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天賦與才華本可讓她光芒四射,有一個圓滿的人生;但由於與武漢天有了際會,卻在死於非命!至今令人扼腕嘆息!


希望星晨58298869


名門出身

上官婉兒自稱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副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4][5]

女皇寵幸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6]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墓誌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7]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8]

從通天元年(696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9]

成為昭容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上官婉兒因聰慧善文而得到武則天重用,封為“內舍人”,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從此以皇妃兼內舍人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景雲二年(711年),復封昭容,諡號惠文,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

名門出身

上官婉兒自稱是西漢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孫三代的後裔,高祖父上官賢官至北周幽州太守,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副監,祖父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父親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女皇寵幸

儀鳳二年(677年),武則天召見了年僅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當場出題考較。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

墓誌載其十三歲為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給予的名份。

後來武則天稱帝,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

從通天元年(696年)(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聖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成為昭容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神龍政變後,唐中宗復辟,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

《歷朝名媛詩詞》中的畫像

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亦多往來,屢次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的故事,於是韋皇后上表請求規定全國士民百姓一律為被父親休棄的母親服喪三年。又請求規定天下百姓二十三歲時才算成丁,到五十九歲就免除勞役,改易制度,用來收取人心民望,李顯都准許了。

上官婉兒又向韋皇后推薦武三思,將武三思領進宮中,李顯於是開始與武三思商議政事,張柬之等人從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皇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李顯和韋皇后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李重俊兵敗被殺。

但據墓誌記載,上官婉兒曾四次向中宗進諫,反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從檢舉揭發,到辭官不做,再到削髮為尼,都沒有得到唐中宗准許,最終以死相諫。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南朝灬


上官婉兒大唐宰相一代名臣上官儀孫女,出身名門又才華橫溢,她的祖父、父親因女皇武則天而被殺,從名門之後成待罪宮婢。她也因一腔才華得武則天賞識器重、不計私仇心胸寬廣予以重用,又顯貴半生,從待罪宮婢又成有實無名的女“宰相"權傾天下、富貴榮耀,歷經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最終還是慘死於皇權之爭,被皇權鬥爭所吞噬。因此上官婉兒傳奇又坎坷,顯赫又悲涼的人生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所造成。


小龍女5505


有一定的關係,人的童年時代影響一生


恆婉茹


是那個時代造成的,


彩彩的春天


自身的武則天的都有之,再加上當時的歷史環境


口豎這世界


是自己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