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霍童,一個修仙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地方

神秘的霍童,一個修仙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地方

霍童

霍童是一個古人的名字,也是一個小鎮的名字。

一個叫霍童真人的西周人,在一個叫霍山的村子修仙,他住的山洞成了霍林洞,霍林洞前的溪流被叫成霍童溪,霍童溪邊的小鎮就是霍童鎮了。

霍童真人是否真的修成了仙不得而知,但小鎮從此沾上了仙氣,成了仙人們繞不過去的地方。

左慈、葛玄、陶弘景來過,他們帶來了草藥和煉丹術,留下了霍童山的雲霧繚繞和男女雙修的神話傳說。後來,司馬承禎、白玉蟾也來過,帶來了經久傳誦的詩文,留下了霍童溪的雲汽氤氳和古鎮人們的聰敏機靈。

仙人之所以為仙人,在於他們仙蹤不定,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不像我們俗人,好不容易來了一趟卻又住不了幾天。

也有不是仙的人留下來了,一直住著,直到老死。

那個善治江河的隋末諫議大夫黃鞠,離開中原來到霍童定居,從此不曾離開。他不修仙,他開鑿引水,讓霍童溪的水穿越涵洞,灌溉出一片沃土。他誤了兩個女兒的婚期,使她們成了“姑婆”,成了當地人眼中的仙。

黃鞠老死在霍童,也埋葬在霍童。他是黃氏遷居霍童的始祖,但他不是霍童人,他的故鄉在河南固始。

他來霍童,是為了隱居。

也有人住了大半輩子卻不是隱居。

那個人年輕時從霍童出發至滬上求學,師從劉海粟、潘天壽、黃賓虹、豐子愷、胡小石學畫,中西兼通,尤善松、竹、梅、蘭,卻於壯年之時回到霍童,從此心靜如水,終身未嫁。

她叫潘玉珂,與遊壽、丘堤並稱閩東三才女。

她以濃墨作畫,不施丹青,林嵐氤氳,仙氣繚繞。她以篆書獨步,筆力遒勁,仙風道骨。

她也不修仙,只是因為胞弟病逝,回家侍奉父母、照顧侄兒。

她是霍童人,不算隱居,只能勉強算個歸隱。

如今,走在霍童的街上,還能遇到修仙,隱居,或是歸隱的人嗎?

神秘的霍童,一個修仙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地方

大源


大源是泰寧西北的一個古村落。

一進村子,我又感覺自己去了霍童,四周高聳入雲的山,披著霞光,圍出一個靜謐的小小的盆地,一條溪流從盆地穿過,溪面騰著一片霧氣。

這是一個適合修仙或者隱居的地方。

故事的初始,是一個姓嚴的軍官從河南帶兵一路南下,打到泰寧時被冤下獄,逃跑後躲到了這裡,建成了大源村。後來他洗了不白之冤,重新發達,退隱後再次回來,直至老死在這個村子裡。

嚴氏算不算在大源隱居,沒有人說得清楚。

但他們帶來的儺舞,卻的的確確在大源村隱居了一千多年。

儺舞,是一種民間舞。凶煞的面具,強健的胸肌,誇張的動作,簡單的打擊樂,構成了舞蹈的主體,表達著人們要將苦難驅離的決心。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跳儺舞的人,一直穿越在人與神之間,或者說,儺舞是隱居在人與神之間的舞蹈。

儺舞來到村莊,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命力。度過信仰不同的蒙元和滿清時代,一直延續發展著。而後來,它的故鄉中原一帶卻沒有了它的蹤影。

儺舞能在大源生存發展,是因為它的簡單直白契合了鄉村文化的特點,成為了一種民間娛樂方式。

大源村世世代代皆是如此。

如果一直這麼下去,倒也不賴。大源的村民們可以在逢年過節時娛樂自己的生活。

無奈的是,從1954年開始,儺舞因為被當成宣傳封建迷信而被停演了。41年後,當人們重新發現大源儺舞的文化價值時,又重新挖掘、搶救這一民俗奇葩。

十多年前,它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步入快速發展時段。

可惜,隨著鄉村人口外流,跳儺舞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連組織者也想過離開村子到外面發展。

接下來,儺舞還能一直隱居在大源嗎?

不知道。

神秘的霍童,一個修仙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地方

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建甌市東峰鎮,是我祖先飄泊旅程中的一站。

張氏先人在福建的繁衍是一個顯和隱的交替。

王審知時代,他們顯耀朝野,王審知死後他們隱居山野,其中有一支跑到了永泰的月洲村,一支跑到了閩北的建甌、政和一帶。

無論隱居在月洲的還是在鳳凰山的,最後都耐不住寂寞,重現江湖。

月洲村出了張元幹,以及一杆子的狀元、進士;鳳凰山的張廷暉培育了生產“北苑貢茶”的鳳凰山茶園。

他們都是俗人,割捨不了世俗的功名利祿。

可是,最終他們還得割捨。張元幹抗金不得最後客死他鄉;張廷暉四面楚歌將茶園拱手獻給了王延鈞。

從此歸隱。

歸隱,多美的字眼。

如果能夠永遠歸隱,那有多好。只是歸隱之後不久,張廷暉被奉為茶神,供在鳳凰山上,不經意間成了神仙。

成了神仙的張廷暉也沒有實現歸隱的願望。

在獻出茶園的615年後,清軍與明軍幾經拉鋸,終於在四月初四(公元1648年4月26日)清晨再次攻陷建寧府城(建甌)。清軍進城之後,屠城三日,老少皆不放過。

張廷暉留在建甌城內的二千多後代,一個未留。

神秘的霍童,一個修仙之人永遠繞不過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