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德國和俄羅斯一定會讓北溪2項目完工嗎?

笑著看你一次


當然會完工的。俄歐雙方對此的意願沒有理由懷疑,投資如此之大,何況工程已經接近尾聲;中東雖然是歐洲能源需求的重要來源,但從長遠看,平衡“供應商名單”也應該是歐洲的戰略考量;歐洲的盟友美國雖具有強烈的“政治意願”,也有大棒和決心,但畢竟頁岩氣的價格讓歐洲人望而止步,美國長期離間俄歐關係,退出伊核協議,也讓歐洲人心生不滿。


華夏夢想ZHY


毋庸置疑,"北溪-2"項目註定要完工的。"北溪-2"項目是一個橫跨波羅的海,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全長1222公里,年輸氣能力550億立方米,滿足了歐洲10%的天然氣需求。德國因此也可以成為歐洲天然氣樞紐,可謂一舉兩得。現在"北溪-2"完工進度已經達到90%,德國和俄羅斯明確表態,"北溪-2"將繼續建造完工,不會停止。所以即使只有俄羅斯獨立建造,這條管道也會完工,因為技術和資金目前基本不是問題。

"北溪-2"極具戰略意義,美施壓歐洲

"北溪-2"開建初期,德國和俄羅斯都強調這條管道是以經濟利益為導向而修建。在歐盟內部,德國、奧地利、荷蘭、法國等國支持該項目修建,但波蘭和烏克蘭以及美國反對這條項目計劃。歐洲內部因為"北溪-2"項目分成兩大陣營。這其實也不奇怪,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北溪-2"極具戰略意義。(1)"北溪-2"貫穿波羅的海,繞開了俄西南部動盪的烏克蘭,確保歐洲天然氣正常供應。這使得烏克蘭的天然氣樞紐地位下降,過境天然氣減少,烏克蘭收益減低,話語權降低。




(2)"北溪-2"項目把德國成立為新的天然氣中樞,提升了德國在整個歐盟和北約之間的話語權和地位,影響力增大。

(3)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命脈掌控力更強,話語權更大。"北溪-2"一旦建成,俄羅斯從北到南都建立起了一張能源管道網,直接削弱美國的影響力,並打擊美國出口歐洲的天然氣商業利益。

俄羅斯龐大的天然氣管道網絡,牢牢掌控歐洲能源。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氣,整個西歐將無法過冬。


所以在"北溪-2"開建後,特朗普最終還是以所謂的"保護歐洲能源安全"的理由 對"北溪-2"制裁。然而無論如何看,美國將以"俄羅斯威脅"為由將歐洲踩在"美國優先"政策下的做法,已經另德法等老牌歐洲國家反感。"北溪-2"事關歐洲能源大局,尤其是德法荷奧幾國的能源安全,因此無論以何種方式,"北溪-2"項目依舊要完工。

未雨綢繆,俄早已經做好被制裁的後續建造B計劃

"北溪-2"的巨大商業價值和戰略價值,意味著肯定要受到美國的制裁。因此普京不早早在開建之處就做好被制裁的後續打算。早在2016年,俄羅斯幾經周折,買下了由中國韓通船舶重工建造的鋪管船——"阿卡戴米克切爾斯基"號,購買金額高達10億美元!
同時俄羅斯自身掌握鋪管技術,因此在全海洋公司、殼牌公司因制裁退出後,這艘鋪管船被用來鋪設剩下的160公里海底管路。根據俄羅斯的公佈,該船在波羅的海需要一定時間啟動和準備,即使沒有了歐盟公司的合作和支持,俄羅斯依舊可以獨立完成 ,只是時間會拖延幾個月而已。作為能源戰略佈局的一大關鍵,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德國,雙方都明白"北溪-2"對各自國家乃至歐洲的利益。

德國法國等國對"北溪-2"的持續支持,以及該項目的總100億歐元資金在開建之前的早早到位,俄羅斯的B計劃,都使得"北溪-2"項目無論是政治層面和技術資金層面,都獲得了完善的支持。即使建造進度往後推遲了幾個月甚至一年,"北溪-2"依舊將被建成。


靜聽竹林風


俄羅斯有心無力,德國人力不從心,北溪2項目註定道路曲折難言樂觀。

俄羅斯日思夜盼要儘快建成北溪2項目,但卻有心無力


"北溪-2"項目旨在鋪設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到德國的天然氣管道,並通過德國幹線管道輸送到其他歐洲國家。該管道始於聖彼得堡西部的俄羅斯海岸,終點位於德國東北部格賴夫斯瓦爾德附近的魯布敏。已經鋪設的雙管總長度超過2000多公里,目前只剩大約300公里。該項目總投資約95億歐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佔一半,其餘的由德國、荷蘭、法國和奧地利等國油氣企業投資。

“北溪—2”項目對俄能源出口收入,尤其是安全意義重大。自從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俄烏關係急轉直下,連帶而來的就是烏克蘭對俄羅斯過境石油和天然氣的阻遏和刁難。面對這一困局,俄羅斯急切想使該項目儘早完成,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天然氣管道過境烏克蘭的費用結算爭議,而且還可以消除烏克蘭動輒得咎的潛在風險,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就在該項目目前已經完成90%,本應原定於2019年年底前竣工時,卻遭遇了美國的制裁停工。2019年12月20日,由美國財政部依據特朗普簽署的《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啟動了對歐洲天然氣管道項目"北溪-2"的制裁,該項目輸氣管道安裝已經暫停。這個制裁令矛頭主要針對參與波羅的海管道鋪設工程的承建公司和該項目的開發商。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參建公司與個人入境美國,以及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這樣該項目的主要承建商,負責深海管道鋪設的瑞士-荷蘭公司Allseas,當即於21日就宣佈暫停鋪設管道的工作。其實有媒體報道指出,早在美方制裁立法之前,Allseas公司就已停止了相關工作,可見美國製裁大棒的威力著實不小。

目前俄羅斯堅持要把“北溪—2”項目進行到底,但缺少了負責深海管道鋪設的瑞士-荷蘭公司Allseas的施工,俄羅斯技術匱乏加之資金緊張只有徒喚奈何。

德國人也有心,但卻囿於一系列的問題力不從心

 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之一,據估計,“北溪—2”項目每年可直接向德國運送550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在德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組成中,天然氣佔比不到24%。隨著德國不斷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分階段放棄煤電和核電,未來德國需要大量增加天然氣進口,以兌現2030年減排55%的目標。“北溪—2”項目對德國經濟有利,德國有望因此成為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中轉中心。在這種背景下,“北溪—2”項目似乎成為德國的最佳選項。


美國製裁舉措引發德國等許多歐洲國家的強烈不滿,但德國卻有兩個不得不面對的制約因素:一是德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據報道,當美國的制裁措施出臺後,德國當時即利用在60天的窗口期內與美國加緊談判,後來還出臺新的措施,從而讓相關企業規避制裁。可直到現在,“北溪—2”項目不見聲息,可見談判的效果不怎麼樣。

二是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防範心理。一方面,各國希望能源進口多樣化,減少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另一方面,歐洲議會對“北溪—2”項目的反對態度。2018年12月12日報道,在斯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就《歐盟-烏克蘭協會協議實施》報告達成了一項決議。決議宣稱,歐洲議會支持停止實施“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認為烏克蘭在歐洲能源供應網絡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同時歐洲議會譴責建設“北溪-2”天然氣管道,稱這是一個政治項目,對歐洲安全構成了威脅,而且對努力實現能源供應多樣化也造成了威脅。歐洲議會要求取消該項目。


如此,作為歐洲大國,而且一直雄心勃勃力圖實現“入常”夢的德國,就不能不考慮外界的影響,難免縮手縮腳力不從心。

美國的阻撓是北溪2項目道路曲折的關鍵

美國打壓“北溪—2”項目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一是戰略層面。美國想極力遏制俄羅斯,除了政治、軍事的極限施壓,還有就是竭力堵住俄羅斯發展經濟的所有通道。而能源工業恰恰是俄羅斯對外經貿合作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是俄羅斯獲取外匯收入支撐國家發展的輸血管道。


另一個是經濟層面。近幾年來,隨著自身能源工業的發展,美國已在2019年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開拓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市場對美國而言就是當務之急。美國認為歐洲沒有必要去依靠俄羅斯,自己完全有能力滿足歐洲的需求。

烏克蘭及其盟友的助推“喊停”也是北溪2項目不能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

自從俄羅斯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後,俄烏交惡不共戴天,自然北溪2項目不招烏克蘭待見。

更可怕的是,以波蘭為首的原東歐國家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因素,對北溪2項目也是極力反對。2019年11月11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稱:北溪-2項目是用歐洲的錢給俄羅斯武器和俄羅斯國防買單。 同時他還向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指出:"馬克龍總統站在另一個立場上,因為他沒有感到脖子上有俄羅斯熊的呼吸。" 他給出的理由是,現在的俄羅斯"並不和平且帶有侵略性"。 波蘭總統杜達則進一步認為:“我們相信它將不僅威脅到波蘭和立陶宛的能源安全,也將威脅到整個歐洲的能源安全,因為很明顯它會帶來對供應方的高度依賴。” 波蘭、烏克蘭等國阻撓該項目並獲得美國支持,因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路線繞開烏克蘭和波蘭,會給兩國帶來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的損失。 另外,包括拉脫維亞、立陶宛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也表示反對。



這樣,眼看北溪2項目進展遭遇重創的俄羅斯,只有低下頭來在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向烏克蘭支付29億美元賠款的同時,簽署了一個為期五年的借道烏克蘭進行天然氣輸出的協議,未來5年內俄羅斯將繼續通過烏克蘭的管道,向歐洲輸送2200多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此前,俄羅斯可是信誓旦旦堅決不會向烏克蘭賠款,更不會簽署新的協議,可現在一切都峰迴路轉,可見俄羅斯對北溪2項目心裡是越來越沒有底了。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不是俄羅斯的性格所能忍受的,奮鬥正未有窮期,我們還是拭目以待的好。


今古達觀


美俄歐之間的“鬥氣”是越來越激烈了。去年年底,美國在2020財年國防授權方案中,將俄歐共建的北溪2項目列入了制裁名單,結果引發了一連串反應,德國指責美國這是在干涉內政,侵犯主權,其制裁令人費解,不像一個盟友該做出的行為。俄羅斯也認為,美國的制裁行為相當於一種惡意競爭行為,只會讓親近的盟友受到傷害,但無法阻止北溪2項目的完工。
事實也是如此。據俄衛星通訊社3月10日消息稱,俄氣在北溪2項目上的合作伙伴之一,德國Uniper公司發佈的年度報告指出,北溪2項目會後延,但最後必然完工,並且還會投入使用。 這份報告的意思是明確的,雖然北溪2有所延遲,但最終還是竣工,這是對近期一家瑞士公司因為美國製裁而退出鋪設天然氣管道工程的有力回應。據悉,在今年1月份,瑞士全海洋公司因為害怕美國製裁而停工了,直接導致北溪2投入使用的日期延遲,但俄羅斯絲毫不妥協,該國能源部長聲稱,俄羅斯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因美國製裁而中斷的北溪2項目。這無疑給歐洲吃了一顆定心丸。
現在德國也跟俄羅斯一樣表明了絕不妥協的立場,意味著兩國未來將聯手抗擊美國的制裁,保證北溪2順利竣工,並交付使用。美國之所以高調插手北溪2項目,這裡面既有經濟利益的原因,也有地緣戰略的考慮。 首先,美國一直在為自己的頁岩氣尋找出口市場。目前美國的頁岩氣已經出口到了20多個國家,但僅限於拉丁美洲和亞洲部分地區,而由於運輸成本高,還需要液化和氣化,所以美國天然氣在歐洲市場上的價格要高於俄羅斯天然氣,這無疑給美國打開歐洲市場添加了障礙。所以美國能源商極力遊說白宮政客,要求他們通過政治高壓的手段干涉北溪2項目,切斷俄歐合作,以便謀取經濟利益。可是歐洲根本不理睬美國,因為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不僅便宜,也是歐洲地緣上搬不走的鄰居,一旦跟俄羅斯翻臉,那麼歐洲就危險了。
其次,美國在地緣戰略上的考慮更為明顯。隨著北溪2和土耳其流兩條天然氣管道的投入使用,俄羅斯再也無需經過烏克蘭這個中轉站向歐洲輸送天然氣了,這意味著烏克蘭遏制俄羅斯的作用已經不再那麼明顯,歐洲反而會對俄羅斯能源越來越依賴。所以美國非常著急,它不想看到俄歐走進,想把俄羅斯的影響力排擠出歐洲,這是美國冷戰後從未改變的戰略目標。
可惜,美國的制裁註定是徒勞的,隨著歐洲越來越重視氣候變化,推進能源轉型,他們對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因此德國出於利益考慮,也不會放棄這個項目。當然,德國也不會硬剛美國,也會出臺相關政策,讓施工的企業規避制裁。
總的來說,隨著俄羅斯用能源把歐洲綁在一起,美歐俄之間的地緣競爭會更加劇烈,這種局面也會讓北溪2項目面臨著難以預料的形勢。

科羅廖夫


這個不太可能吧,暗中支持但有政治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