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寄生蟲》或譯《寄生上流》,是一部近來引起不少轟動的韓國電影。2019年,該片獲得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 ,併成為了韓國迄今在法國最賣座的電影,其對韓國電影行業的意義不亞於當年《霸王別姬》之於中國電影,也說明了其在全世界範圍受到了非常高的認可。


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它更是一鳴驚人,《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原先叫最佳外語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寄生蟲》這部聽起來像是生物入侵的電影,為什麼能獲得奧斯卡大獎呢?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寄生蟲的特點是不能夠依靠自身獨立生存,它們賴以生存的條件便是依附於外物,所以寄生蟲也是用來形容那些只能依靠別人為生的人。

電影一開始就將焦點對準了首爾某個陰冷潮溼的地下室:爸爸媽媽都失業,哥哥妹妹兩人也失學。一家四口,家裡卻沒有固定的薪水來源,靠著為披薩店手工製作包裝袋,維持著卑微生活。

他們窮到連寬帶費都付不起,要蹭別人沒設置密碼的Wifi才能上網。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機緣巧合之下,長子基宇靠著偽造的文憑,來到同樣是一家四口卻住著豪宅的富人樸社長家,順利應徵家教後,兩個天壤之別的家庭,由此被捲入一系列的事件中去。

這部電影以窮富兩個天差地別的家庭,各方面的對比來展開故事,深刻描繪了韓國令人震驚的貧富差距。我們都知道藝術往往來源於生活。導演對這種對社會階層差距的對比和拷問,並不是憑空想象而來。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電影中兒子基宇偽造資料上的畢業大學叫延世大學,是導演奉俊昊的母校。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被稱為韓國大學的一片天"SKY"。

一方面是取大學名字首個字母組成的簡寫,另一方面,也是韓國為了表示這三所學校在韓國的地位,寓意著撐起韓國教育的一片天。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這三所學校在韓國的地位,相當於我們國內的清華北大,他們是韓國綜合實力最強的三所學校,只有頂尖的學生才有機會被錄取。

同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和基宇一樣的年輕人只有考上這樣的頂級名校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近年來的韓國失業青年已多達百萬(截止2019年韓國總人口約5200萬),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就像電影裡面說到的五百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的崗位,這句話雖然存在一定的藝術性誇張,但是現實中據韓國報道,截至2019年7月,韓國29歲以下的年輕人失業率為9.8%。

不過這一數字不包括打零工者和臨時工,並不能真實反映韓國當前緊張的就業市場。根據韓國統計局提供的補充數據,考慮到每週工作不足36個小時且想換工作的人以及季度性上班的人群,年輕人的失業率應該為23.8%。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若失業率為9.8%,韓國青年的失業人數為43.5萬,而按23.8%的統計則表明這一人數介於105萬到121萬之間。這意味著每4名韓國青年中就有1人沒有穩定工作。雖然政府強調近期情況有所改善,但韓國勞動研究所的一位教授表示,政府改善的是兼職或短期工作,而非穩定的工作。

電影固然存在著不少的藝術性加工,但它刻畫的主角一家人的心路歷程,在現實社會底層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不鮮見,甚至只會更加心酸。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對於高考的重視程度,國內情況想必不用多說,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體會。

但是已經邁入發達國家的韓國,他們的競爭甚至更加慘烈,這是我們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的根源出在哪呢?

根源就是階級,矛盾產生在階級裡——階級固化,階級固化通俗點講就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這也意味著貧富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你會發現整部電影無時不刻的強調“階級固化,貧富分化”的本質矛盾。

住別墅的富人階級(樸社長一家),有人臉識別大門、還有一大塊草坪,鳥語花香,室內採光極好,進入門後便有女傭迎客;住在半地下室的窮人階級(基澤一家),擠在黑暗潮溼的地下室,室內殺蟲還得靠外面的人噴灑消毒液,一下大雨就會把家裡給淹了。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窮人兒子基宇靠妹妹基婷精湛的P圖技術做了偽劣的學歷證書,成功在富人家當了家教,當他知道僱主的兒子喜歡畫畫後,便想方設法推薦了自己的妹妹,妹妹也偽裝身份順利來到富人家工作。

他們慾望不斷膨脹,又設計各種套路讓富人辭退了司機,繼而安排了父親基澤當了司機,還有母親忠淑當了傭人,可以說是全家都寄生在富人家裡。

不過影片中寄生蟲不僅是指寄生在富人家中的窮人,還有一種雙向含義:富人也要靠窮人來照顧,窮人在富人家裡當司機、傭人、家教等,兩者其實是互為寄生。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當窮人開始為了自己的私利,成了加害人,傷害了其他無辜的人時,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而影片中富人階層對窮人階層的歧視也是顯而易見,他們好幾次聞到窮人家身上的一股異味,這味道是地下室的味道,是一直沒有陽光曬到的黴味,更是可憐的味道。

而富人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嫌棄的態度,最後徹底刺傷了父親基澤的精神敏感線,導致他痛下狠手。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如果貧富差距沒有一直不斷地加大,也許現階段社會上的不少矛盾就會消失。

但是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現實也是殘酷的,“馬太效應”這個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常用的術語,揭露了現階段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的, 富人會越富,窮人會越窮。

這部電影主要揭露的是韓國社會現在面臨的階級固化,貧富分化等嚴峻社會現象。

它告訴了我們一種現象:世界大環境裡階級固化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社會流動性將越來越低,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我們應該慶幸中國社會還沒有這麼嚴重的階級固化,還有很多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積極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指的是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係、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

韓國電影《寄生蟲》為何奪得奧斯卡獎:引起社會的思考和共鳴

圖:網絡

階級在固化,但是我們的大腦不能固化,因為拋開其它因素,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於認知能力的不同。所以要不斷的學習,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認知能力,才能多掌握一點人生的主動權,多一些選擇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