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說起王之渙的《涼州詞》,我們都很熟悉:寫景雄渾有力,寫情人人動容。

可以說,這一千古流傳的詩作人人耳熟能詳,而且大多數人也能說出個邊塞詩的名堂來。

但是除了這種歸類以外,鮮有人知這玉門關究竟指的是哪裡的邊塞?

這個籠統的概念綿延千里,在這裡有怎樣的故事?

為什麼春風都無法吹到這個荒涼的城關?

又為什麼說從這首詞裡面能找到唐玄宗時期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呢?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玉門關到底在哪?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河西走廊示意圖

王之渙所說“涼州”,也就是河西走廊,因在黃河以西、形似走廊而得名,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絲綢之路西段的咽喉,從漢朝以來就是中央政府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意義和作用非常重大。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玉門關就在河西走廊最西段(見左上角紅圈)

玉門就扼守著河西走廊的最西段,自然具有異常重要的地位。

“玉門”這個名字據說還是漢武帝給起的。當時從西域向漢朝運輸玉石的時候必須經過這個關口,因此得名“玉門關”。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敦煌的玉門關遺址

實際上,玉門關就是當時的“海關”,玉門關的關外就是西域,關內就是中國領地,所以歷史上的玉門關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我們今天再去甘肅敦煌市區西北80公里“小方盤城”的玉門關遺址看看,經過幾千年的時間流逝和風沙侵襲,本就是黃土堆砌的玉門關更是顯得殘缺凋零,只剩下一個殘缺不全、破敗不堪的小城堡。

二、春風為什麼吹不到玉門關?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河西走廊地形圖

王之渙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意思是春風都吹不到玉門關這個荒涼的鬼地方。

的確,春風真就吹不到玉門關,這是地理大環境所造成的。

河西走廊是一個狹長的地理通道,地處中國大陸的腹地,北臨蒙古高原,南接青藏高原,西達黃土高原,各個方向距離海洋都非常遠,所以河西走廊的周邊是一個乾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佈的區域。

玉門關處在河西走廊的西段,大陸性氣候更加明顯,一系列山脈阻擋,各方面的溫暖氣流經過長途跋涉到這基本就所剩無幾了,這就是春風為什麼不度玉門關的根本原因了。

王之渙雖說是憑感覺來的,但基本符合地理事實。當然,他說“春風”是不完全準確的,應該是“溼潤的氣流”不度玉門關。

三、春風是否另有所指?

古代的詩詞往往都跟時勢聯繫非常緊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杜甫稱作“詩聖”,而還又專門把他的詩歌稱讚為“詩史”

而且,如果寫詩只是就事論事,那麼王之渙在人才輩出的大唐朝根本不可能僅憑6首詩就獲得如此高的名聲。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戍邊戰士吹簫圖

我們來看看王之渙寫這首詩的歷史環境,找尋唐玄宗後期印發安史之亂的蛛絲馬跡。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其實不詳,但是726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王之渙辭官,一直到741年,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四處遊歷,或居家閒散,或遠遊塞外,基本可以推斷出《涼州詞》應該就是這15年間創作的。

而這15年間唐朝發生的幾件重大事件,直接影響了唐朝的走向。

1.楊家有女初長成:楊貴妃在這期間正式踏上了歷史舞臺。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楊玉環與唐明皇合奏《霓裳羽衣曲》

  • 737年,唐玄宗李隆基聽信所寵武惠妃讒言,將三個兒子廢為庶人並殺害。同年,武惠妃病死。
  • 738年,李隆基將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招進宮裡,沒過幾年就冊封楊玉環為貴妃。

為了討貴妃的歡心,李隆基可謂費盡心機,大臣們更是投其所好,比如我們熟知的專門為貴妃做衣服的裁縫達700人之多,專門用御道千里運送貴妃愛吃的荔枝,還給貴妃的家人加官進爵,其弟楊國忠還成了日後的宰相。

2.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軍事改革:士兵只知“節度使”,不知有個“唐玄宗”

唐玄宗中後期發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安史之亂,而這跟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軍事制度改革有緊密關係。

唐朝前期,實行的是府兵制。這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全國各地設有600多個軍府,每個軍府管轄府兵一千人左右。府兵不用繳納稅賦,平時務農,農閒的時候參加軍事訓練。一旦遇上戰事,府兵就要上陣打仗。府兵的武器和馬匹等全部自理,但他們可以參與戰利品的分配。府兵制大大節省了軍事開支,也是支撐唐代前期戰爭的重要制度。

那麼,唐玄宗為什麼廢除府兵制,改用募兵制呢?

原來,唐玄宗時期對外擴張加大,府兵制就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了:

①效率低:擴張就意味著前線離軍府越來越遠,府兵來回奔波路上實在是太折騰了。

很多人要問,那為什麼不在前線設置新的軍府呢?唐玄宗也想,但是實力不允許啊,對外擴張的地方基本都是草原和荒漠,根本沒有土地來供養士兵,所以軍府只能設在內陸了。

②費用高:戰爭地越來越遠,府兵奔赴前線的成本當然越來越高,再加上唐明皇中後期各類大工程不斷開工,太燒錢了,朝廷漸漸就支付不起高昂的軍事支出了。

③兵源少:唐朝的府兵的根基是土地,但是唐玄宗後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很多府兵沒有土地,只能逃跑,也就是說府兵制下的軍隊戰鬥力其實是下降的。

在這種情況,當時的宰相李林甫就提議廢除府兵制。所謂募兵制,就是國家按期發軍餉,招老百姓當兵打仗。老百姓參軍入伍以後,就成為職業軍人,長期當兵,不用務農,戰鬥力很強。募兵制不用土地做依託,招來的士兵可以長期駐守邊疆。

737年唐玄宗正式頒佈法令:邊境的戍兵全用募兵。

這樣,人權、財權、兵權集於一身的節度使可以自由招募兵卒,而後來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就是因為府兵制改革才有機會平步青雲,歷任平盧、范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鎮撫東北地區,手握重兵。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府兵制改革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埋下了最大的禍根。

而且,換個角度來說,以前府兵制的時候,邊境的士兵知道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給予的,而到了募兵制時代,士兵的一切都是節度使負責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很多士兵只知“節度使”,不知“唐玄宗”。再加上此時的玄宗有了楊玉環,生活奢靡,這種情形傳到了日日受風沙侵蝕的士兵耳中,會是什麼心理呢?

我們常說“如沐春風”,王之渙這裡的春風應該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懷到達不了這裡,所以,玉門關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也可以看出安史之亂的苗頭!

唐玄宗時為什麼會爆發安史之亂?試從王之渙《涼州詞》中一窺究竟

邊塞風景

《涼州詞》的最終音

有了上面的理解,我們不妨用白話文再來翻譯一下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

玉門關一帶春風都吹不到的,更別說遠在廟堂之高的唐明皇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