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重慶沙區民警兩父子堅守一線 每天必發“特殊代碼”


  本文的民警兩父子,分別為:老鍾,沙坪壩區公安分局青木關派出所民警鐘正洪;小鐘,沙坪壩區公安分局刑警支隊民警鐘應濤

  2020年3月10日下午17點48分,鍾正洪的手機嘟嘟響了兩聲,聽到聲音後,老鐘快速從褲兜裡拿出手機,看著收到的信息,老鍾原本焦慮的臉突然輕鬆了,迅速在手機鍵盤上回復了一個“1”的數字後,輕聲的說到,“又是平安的一天。”

  自疫情發生後,老鍾每天都會收到這樣一個數字,外人看不懂他收到的數字“1”代表什麼意思,但是老鍾心裡很明白,每天只有收到這個數字,才會安心。

  “我的兒子也是一名警察,我們接到通知返崗後走的匆忙,在回單位的路上,想到肯定會很忙,都沒時間聯繫,於是,我們就做了一個約定,每天在下班的這個點,都給彼此發一條信息,“1”代表平安,“2”代表很忙,“0”代表有事需電話詳說。”看似簡單的約定,有時候,兩父子忙碌起來,可能延誤,但無論多晚,兩父子都會回覆一個“1”。

  老鍾是青木關派出所的社區民警,管理管家橋村、青木湖村,兩個村人口7000餘人,3000多戶。而青木湖村居民大多集中住在老舊小區,疫情期間,老鍾每天要爬上萬級臺階,挨家挨戶,逐人逐口進行宣傳。而管家橋村則屬於鄉村地區,村民居住分散,山間的小道只適合步行,從一家到另一家排查宣傳步行一里地是正常距離。

  小鐘是沙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的一名年輕偵察員,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深深愛上了警服藍,四年前,小鐘通過自己的努力如願加入警隊,和父親一樣,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小鐘與父親的工作性質不一樣,主要是偵破案件類,前段時間,因為一個入室盜竊案,小鐘和同伴在小區連續蹲守三十幾個小時。小鐘說,抓捕嫌疑人歸案是職責,這個時候群眾更需要平安,只有抓緊破案才是正事。經過30多個小時的連續蹲守,終於將嫌疑人抓捕歸案。

  助力復工復產 老鍾提前謀劃

  清晨六點半,天才矇矇亮,老鍾站在賴家橋公交站,等候第一班公交車。老鍾心裡裝著事兒,他要早早趕到所裡,再次彙總已復工企業和即將復工企業情況,要對轄區各企業做到人員底數清,員工軌跡情況明。

  在老鍾管轄的社區,有近百家企業,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老鍾便提前在"謀劃"護航企業復工復產措施預案,將之前已掌握的各企業員工流出地逐一排查了一番,制定工作細則,將工作重點放在復工前準備和復工監督上。最近復工復產的企業越來越多,老鍾要到轄區申請復工企業仔細查看,將復工申請告知書親自發放到企業負責人手中,提請他們認真按照告知書上要求為硬件設施及準備軟件措施,並收集復工人員名單,再次對其軌跡進行一一核實。為了掌握轄區人員的情況,老鍾從前期走訪開始,便挨家挨戶一一核對,核對完之後,老鐘有自己的打算,“前期排查人員主要是瞭解人員信息,杜絕感染風險,但企業復工復產的時候,肯還要核對,從那個時候起,我就自己建立了一個臺賬,掌握核查的每個人員情況。”高度近視的他,鼻子杵在電腦屏幕上,一查一登記就是一夜。他說,因為疫情,經濟受損,現在防控的成果來之不易,我們更要細心悉心助力生產。

  “突襲”的老鍾讓企業更放心

  老鍾所負責的轄區有一個歐陸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廠廠區面積大,員工配備近200人,因是科技含量高企業,本地村鎮員工較少,公司人員大多為外地流入人員。針對此類廠礦企業復工,老鍾早早做足了準備。在市局《復工三十七》條出臺之前,老鍾已經自行將該廠員工軌跡仔細梳理排查了一番。復工前10天,老鍾親自將復工告知書送到企業負責人手裡,再三叮囑負責人一定按照告知書上要求逐一落實,落實一項,勾選一項,並和企業負責人約定。復工後兩天,清晨7點鐘老鍾手持告知書,敲醒了還在熟睡中的門衛,進入公司檢查落實情況,是否購買口罩且購買量充足,消毒酒精有無準備,存放是否安全,各車間體溫檢測儀是否充足,測量是否準確……場內有無設置發熱隔離間等。檢查整整15分鐘後,企業負責人王軍才匆匆趕到,"我的廠,鍾警官比我自己還關心它,謝謝您這麼關心我們。"

  5天后,老鍾又是突然"襲擊"。檢查各車間食堂落實消毒情況,有相應臺賬。老鍾親自走到車間,聳起鼻子認真聞了聞,看看空氣中含有無消毒液酒精的味道,又看看操作檯上有無噴灑過消毒液的痕跡。看到這檢查陣勢檢查方式王軍不禁豎起大拇指,"鍾警官,佩服您,太佩服您了,有你們給我們保駕護航,還愁戰勝不了疫情,還愁復工之後趕超不了先前的生產嗎”?

  這段時間,老鍾一路衝在前,他說他是轄區群眾的領頭羊,守護群眾的周全一定要放在心尖兒上,一定要保他們平安度過。老鐘的計步器記錄每天都不少於四萬步,但老鍾心裡卻喜滋滋的,從沒覺得累,他說,他的家人支持他,轄區群眾理解他,兒子與他一起並肩戰"疫",再苦再累心裡都覺得美。

  在外跑了一天的老鍾回到辦公室,剛剛坐到椅子上,老鍾拿起手機給小鐘發了一條"1"的信息。15分鐘以後,老鍾接到兒子的回覆信息"1"。一個月過去了,老鍾和小鐘的對話框除了“1”,沒有其他的聊天記錄。老鍾說,這樣的對話框讓他很欣慰,在疫情結束前,希望每天都可以收到一條這樣的短信。

記者 唐孝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