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養老烏托邦的夢想

這一段時間,大家為疫情操碎了心,其實,我們起到的公共作用微乎其微,獨善其身才是王道,至於“疫情”就讓“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吧。

我有一個夢想‖養老烏托邦的夢想

大家對自己的事比如養老問題,也要多上心。此次疫情難道沒給我們提醒,養老真的不能靠政府!那位說了,難道你有靈丹妙藥、抑或你是世界首富要做慈善?是的,我只是一個50後首代獨生子女家庭老人,自己做了14年養老,積60餘載在中國生活經驗,對國內外數十家養老機構深度解構,得出了我對養老的認識。國際上像樣的養老都是基於長期的福利社會建設+保險制度,我們沒有;人家長期人性化理念,我們是長期講黨性的,不同的養老理念上會呈現完全相反的結果,國外現成的路我們走不得,國內呢?醫改、教改等已經說明問題,養老產業化的提出就徹底絕了正經養老之路。可是,我要說,養老真的不能那樣搞!你搞的對象是兒童,有全家為其買單,你搞的對象是年輕人,他們有青春可以奮鬥!如果搞到老年頭上,真的只剩老年人自己買單(耗盡燈芯裡的那點油),大部分老人心存僥倖,趁著能自理,得“樂”且樂,到了失能就自暴自棄,反正活夠了。其實這是無奈的想法,是反人類的。不管是為了社會、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後代,都應該行動起來積極應對。“從來也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知青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那麼真的有適合我們的養老之路嗎?

我有一個夢想‖養老烏托邦的夢想

今天向大家坦露一下心跡:我先說結果,假設大家認了我這一套,我們7-8人住在2-300㎡的海灣別墅,每人(2人)還有自己的居室,這樣的“家庭”先組織100個。然後......

1.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過大日子比過小日子經濟有沒有?

2.有條件共用保姆、醫生,原住房借的可以省下房租、自有房可以收租會更划算有沒有?

3.相互陪伴、相互關照、扎堆娛樂、消除寂寞、改善居住環境有沒有?

4.自己增加安全感,子女親朋也放心有沒有?

5.個人養老沒有補貼,組成機構養老就可享受民政補貼有沒有?

6.知青維權增加新內容:知青通過自發養老新模式(具有一定規模)對民政部門提出養老要求,要對特殊群體的養老補償更容易讓政府接受有沒有?

7.在我們過得好的同時,減輕家庭、子女、社會負擔有沒有?

8.我們去住海灣充分利用了大量閒置過剩的房地產,同時疏散老舊小區人口密度,為政府改造減輕壓力,既造福了社會,又造福了自己有沒有?

我們鄭重承諾:這是一件全體知青的事情,由我們知青自己辦,每個人都是成員也是股東,這既是一個知青的創業項目,也是知青為自己開創的生存空間;無論你是具有何種生活能力、掌握何種技能、具有任何藝術天賦都可以為這個“家庭”做出貢獻,從而獲得相應的回報;有能力的“家庭”都可以“自治”;可以選擇中心食堂提供的配餐,也可以自己烹調食物;可以參加中心組織定期的活動,也可以自己組織活動;家庭成員可以在各個家庭之間調整;輕度失能可以由成員之間自己相互照顧,也可以由中心統一照管,大家平時的生活都會保持原有生活習慣,各個家庭之間自己協調,這是和傳統養老機構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們做的是非盈利、普惠、公益性養老,服務人員主要由成員本身經過培訓產生,養老的管理層主要由老知青德高望重者、社會養老志願者組成,平時組織大家,負責銜接協調政府政策落實,對接社會慈善組織,推廣知青養老事業,建立管理中心食堂、醫療慢病康復中心,專業護理員培訓中心,安寧照護(臨終關懷)中心等,最後定個參照標準(沒有任何政府補貼情況下):2000元/月就可以住海灣別墅、個人只管吃喝玩樂;如果能提供管理、家政等日常工作就可以減免甚至還可以掙錢,嚴重失能則交給中心統一安排,就這麼簡單!顯然,這樣的養老,不只是適合知青,任何老年人甚至年輕人都可以參與進來,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加入、支持、監督。

我有一個夢想‖養老烏托邦的夢想

備註:許多網友貢獻了寶貴意見,深表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