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慶哥

愛美水瓶座

玩轉廣式煲湯

養生乾貨總結癖


週末在家看了一部叫《進食、斷食與長壽》的BBC紀錄片,很有意思。

紀錄片裡,科學家以改良過基因的老鼠和普通老鼠做實驗,改良過的老鼠長得比較細小,但是壽命比普通老鼠長很多,因為它體內的IGF-1濃度比較低(這是一種促生長因子)。

厄瓜多爾有個偏遠地區的村民罹患萊倫氏綜合徵,他們長得很矮小,但普遍都很長壽,因為他們體內IGF-1濃度跟那隻改良過基因的小老鼠一樣很低,似乎也極少罹患糖尿病、癌症這些常見疾病。

不論是那隻侏儒鼠還是罹患萊倫氏綜合徵的村民,他們健康長壽的特徵都是IGF-1濃度低。

IGF-1能讓細胞隨時保持活躍,促進分裂。

在人發育期間,需要適量的IGF-1,但長大後,如果IGF-1的濃度還居高不下,就會加速老化以及癌症的發病率。

紀錄片裡提到的關於對抗衰老,保持健康的飲食法,我總結了兩個信息點:

1. 減少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停止大吃大喝,IGF-1的濃度就會降低,身體會自我選擇把能量用來修復細胞而不是加速生長新細胞;

2. 定期短暫的輕斷食會引起長期的變化,有助於抵抗老化和疾病。

聽起來好像並不難,只要做到簡化飲食,吃少一點幾乎就可以減緩衰老的速度以及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發生。

該紀錄片讓我更深層次地聯繫實際,好像不僅飲食,在其他的生活方式上簡單純粹一點,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由內到外也更容易活得輕鬆自在健康,不容易有年齡感。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簡化飲食,又美又愉悅

在紀錄片裡說到的輕斷食,我因疫情居家禁足,家裡食物短缺,陰差陽錯體驗了一次。

那時我們家每頓菜的分量比以前少了二分之一,我早上會吃得飽些,中午不吃,晚上吃5分飽,午餐到晚餐的間隙會吃些水果。

開始我以為自己會體力不支,但實際上我可以從早上開始連續寫作5、6小時,過程中雖有點累但不困、思路清晰,而且我這樣連續操作了3天,瘦了2斤。

這是我的體驗,也許這不能代表大多數人,該紀錄片裡主持人嘗試了4天的斷食後,效果也不錯。

醫生幫他檢測了身體水平,發現他體重減少差不多一公斤,其中大半是脂肪,血糖濃度大幅度降低,原本偏高的IGF-1也降低了一半。

當然,紀錄片裡也說到,這種四天的斷食,需要在醫生的嚴格監控下進行,而且嘗試的人要身體健康。

作為普通人,可以嘗試隔兩天的輕斷食,這樣更容易堅持。

比如可以選擇週二和週四兩天進行,輕斷食也不是什麼都不吃,而是儘量吃少一點,做到低蛋白質,多蔬果。

嘗試過斷食法的還有李叔同大師,他在日本雜誌上看到文章《斷食的修養方法》後決定實踐,斷食2周後,他說自己筆力非但未減,反而更順暢,心境要比平時靈敏,頗有文思。

難怪古人初一十五要吃素,這也許就是輕斷食,寡慾能清心,令人心境平和。

某期綜藝節目,韓雪說她一直以來只吃2頓,早餐和晚餐,一是要減少媽媽煮飯的負擔,二是她那身為醫生的媽媽說,現在很多人的病是吃出來的,應該少吃一點,你所需要的能量遠沒有你感受的那麼多。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我們吃進去的能量超載了而不自知,我們不必強求做到紀錄片裡的斷食或者李叔同、韓雪的飲食方式,但可以儘量不吃太飽,吃少一點,保持營養均衡就行。

在我看來,少吃就是最佳的食療,少吃就是最好的保養。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簡化慾望,變純淨變年輕

在一次香港書展,看到差不多60歲的臺灣作家朱天心,看上去像個在讀大學生,談話形象給人很清爽很純淨的感覺。

後來看她的一些訪談,發現她的生活方式特別簡約、淳樸。

她說,自己的生活過得很學生式,物慾很低,生活簡樸得一般人難以想象。

她和先生倆人不開車,出門全靠走路和大眾運輸,住的老屋不敢讓任何媒體拍攝,因為很像以前學校附近的學生宿舍那樣簡單。

衣服方面,她說自己如果碰到可以天天穿、天天洗、隔夜就乾的衣服就同款同色買上好幾件,完全無意追逐潮流。

自由是靠降低物慾換來的,但她甘之如飴,因為這樣就可以做到她說的:“我寫不出來、我在瓶頸,我就可以不寫。”

朱天心是很出名的作家,其實想延攬她的人很多,賺錢的機會很多,只要她願意。只是她想過一種簡約的生活,不為未來太焦慮的生活。

簡約的生活,讓你可以不必被慾望裹挾,做身不由己的事,為還沒到來的明天而憂慮。

在上海工作的朋友,雖然工資2萬,但她要養車、買包、美容護膚,每月要用幾張信用卡供養自己,還沒到月中就已焦灼不安,業餘還要做2份兼職才能勉強支撐開支,天天加班得不到休息,讓她臉色滄桑。

過於清苦靈魂會折墮,但享受與能力不匹配的生活,會不會太累?

太高的慾望,你就要疲於奔命地工作、兼職、借貸,高價的護膚品都抵消不了你因過高物慾而焦慮憔悴的臉色。

簡化慾望,可能就像簡化飲食一樣,少即是多。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簡化物品,有質感有品位

上一年搬家,發現衣櫃裡躺著很多“等我瘦了就能穿的褲子”“等我去哪裡玩就可以上場的裙子”,可是從來沒有穿過,還浪費了不少空間。

經過一輪的整理,我狠心只留下一些我最喜歡的基礎款和有特色的品類。

現在打開衣櫃幾乎都是我喜歡的衣物,心情大好。

一位朋友家的衣櫃滿滿當當,每次找衣服像大海撈針,好不容易找出一件T恤,但皺巴巴的,雖然這件衣服不便宜,但穿出來的效果很廉價。

說說自己,自從減少衣物後,衣服疊放得更整齊,因為衣服都是自己喜歡的,每次穿都會用心熨燙,穿出剛買回來時的嶄新、筆挺效果,人也更自信大方。

不僅是衣物,家居其他物品精簡後,你也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更有質感。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裡,近藤麻理惠說,要把家變成美術館那樣的“心動空間”。

這需要有簡化物品的習慣,沒用的東西斷舍離,買東西之前深思熟慮,品質比數量重要。

貪便宜買很多廉價衣服,不如多花些錢買一件質量好,可以穿很多季的衣服。

囤回來的各種護膚品化妝品,沒用完就先別買,不用就扔掉。

丟掉家裡很久不用的物品,減少再減少。

精簡物品就是精簡心情,為煩惱減負。

舒服的家,就是你踏入家門那刻,就能被心愛的事物包圍,每一樣都是經過篩選後留下的小美好。

看BBC抗衰老紀錄片啟示:愛上極簡生活的人,看不出年齡感

不管衣櫥裡的衣服有多少,最愛穿的就是那幾件;不管家裡囤積多少東西,最經常用的無非那幾樣;不管你能吃得下多少美食,需要的熱量並沒你想象的多。

當一個人長大了,才知道怎麼抓住生活的重點,然後該刪則刪。

很多時候,成熟而不老氣的人,不過就是在生活裡做些減法。

清減飲食,你離衰老遠一點。

降維慾望,你離自由近一點。

精簡物品,你離舒適親密一點。

人生值得終身擁有的東西沒有那麼多,生活變得純粹、簡單,才能看清生活本質需要。

學會極簡的生活,才知道有的放矢地珍愛自己。

濃縮的才是精華,做到極簡就是極致。


作者介紹:慶哥,水瓶座暖心辣媽,變美乾貨總結癖,煲湯讀書兩不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