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插花需要花與瓶搭配和諧,大瓶插花,忌諱過度修飾,只要率性隨意,自然流暢;小瓶插花則瘦巧,不宜繁雜,插一枝必得一枝獨秀,插兩枝則兩相喝和。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明 陳洪綬《清供圖》


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稱,令花稍高於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僕;忌太低,太低雅趣失。


插花大都講究花與瓶相稱,必須讓花稍稍高於瓶。假如瓶高一尺,則花離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則花離出瓶口八九寸,這樣才好。忌諱花出瓶口太高,太高則瓶易倒;也忌諱花出瓶口太低,太低則失去雅趣。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清 任薰《歲朝清供圖》



小瓶插花宜瘦巧,不宜繁雜。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嫋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



小瓶插花,花枝宜瘦巧,不宜繁雜。如果只插一枝,要選擇奇特古雅、彎曲斜繞的枝條。如果插兩種花,需要分出高低並搭配組合,儼然如同天生的一枝;或者讓兩枝彼此相向,先湊成一簇彷彿天生一體,用麻絲綁定再插制。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清 任薰畫選



瓶花雖忌繁冗,尤忌花瘦於瓶。須折斜欹花枝,鋪撒小瓶左右,乃為得體也。瓶中插花,止可一種、兩種,稍過多便冗雜可厭,獨秋花不爾也。



插制瓶花雖然忌諱插得太繁雜,但更加忌諱花插得比瓶還瘦削。應當採折傾斜的花枝,鋪展在小瓶左右,才算得上是得體。瓶中插花,只可一兩種,稍微過多,便顯得多而雜亂,令人生厭,唯獨秋天的花不會如此。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明 陳洪綬《清供》立軸


這幾段講的是花與瓶如何匹配才能創作出得體的花藝作品。“得體”是關鍵詞,也是《插貯》篇的文眼,諸段文字陳述都指向它。


首先是花與瓶的高低搭配比例,“花稍高於瓶”是基本原則,比例得體必須兼顧穩定性和藝術性,所謂比例得體則雅趣生,比例不得體則雅趣失,乃是穩定性與藝術性的雙重體現。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明 陳洪綬《歌詩圖》局部


據現代插花行家說,通常情況下,花藝作品高度是容器高度加容器口徑寬度尺寸之和的二倍為宜。這似乎與《插貯》之基本原則殊無二致。選擇適宜的比例與尺寸,是確定插花構圖中各種數量指標與比例關係的前導條件,具體來說,必須根據擺放環境和要求來確定作品的整體尺度,確定主要花枝與容器之間的比例。


當然不必像數學公式一般精確,憑實踐經驗大致把握即可。鑑賞一件瓶花作品,除了上文所述要選擇恰當的花器,要看花材的種類、形態、鮮度、色彩、造型等,而且要看瓶器及裝飾品與花材之間的匹配效果。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清 吳昌碩《歲朝清供圖》


瓶花藝術也可以說是造型藝術,如何造型直接關聯作品的形式美。諸如比例與尺度、多樣與統一、調和與對比、動態與均衡、韻律與節奏,是現代插花藝術追求形式美而設立的基本原則。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明 陳洪綬 古畫 局部


插花雖說不應機械模仿而推崇自由靈活,卻絕非隨心所欲和蕪蔓無修,一些普遍原則還得遵循。只有熟習這些原則並在實踐中運用,才能真正插製出有創意而且得體的作品,真正的不拘格套抒寫出作者的性靈。


例如,張謙德所言“枝柯奇古”、“屈曲斜嫋”、“斜欹花枝”、“湊簇像生”者,即為現代花藝活動中的“不對稱均衡”原理。花材造型之不對稱均衡,姿態變化豐富而具有一種動勢,產生“形生勢成”的特點,作品的生氣也躍然眼前。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清 馬文麟《清供圖》


現代流行的插花藝術表現方法比古代無疑更為多樣化,對“天趣”和“得體”的理解也較具包容性和率意性。


比如群組式,要求將最少三枝以上相同的花材插在作品一方,又將不同的花材選三枝以上插在另一方,營造出一種群體氣勢;又如捆綁式,將一定數量的花材集中綁定成束,目的是增加花材的質量感和力度感;再如花葉聚集式,那些形體較小的花朵較為玲瓏可愛,將花色相同者及其葉片聚集成叢,展現大花朵的雍容氣象。


通過瓶花譜插貯篇,學一點瓶花中的“得體”

清 顧嵒《清供圖》立軸


但是,不管何種方式,都以得體為基本要求,以天趣為最佳宗旨,刻意於人工雕飾的做法照樣不被現代中國插花藝術創作者所欣賞,這大概緣於民族特色,與講究色彩華麗、裝飾性強的西式插法異趣殊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