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近兩月,影院復工還需多久?

疫情局勢正逐漸好轉,而影院寒冬尚在繼續——全國1萬餘家影院,從除夕至今,已經停擺48天。

儘管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近日已發佈《電影院復工準備工作建議》,但影院生意復甦仍不容易,觀眾流失、無片可上、疫情後期加強環境衛生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問題都亟需解決。

損失已難以預估,影院復工還需多久?

庫存積壓,影院線上賣零食

“每天都在盼望著復工,儘管知道復工後也不過是勉強生存。”3月9日,重慶市一家博納影城的院線經理張葉(化名)發了一條朋友圈,並配上一張《電影院復工準備工作建議》的截圖。

疫情帶來的衝擊已然持續多日。“春節檔”、“情人節檔”先後全員撤檔,讓影視從業者們在年初就被潑了“冷水”。

根據拓普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642.7億元,其中春節檔7日票房為59億元,佔比達9.1%,而這個票房對於三四線城市的院線來說,意味著更大的損失。

“春節檔國內電影市場至少損失了100億,疫情對整個電影行業的上半年都是毀滅性的衝擊,全年票房預估在300-400億,而隨著疫情蔓延,全球票房的損失會更高,並且全國半數影院的生存狀況將更加嚴峻。”中環影城總裁王徵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對影院是休克式的打擊。”

但除了票房,影院的收益損失還涉及食品、衍生品售賣和映前廣告等。

這也正是最近令張葉犯愁的一大難題。為了做足春節檔準備,張葉所在的影院按照往年的標準,備了近十萬的貨物。而如今,這批貨大多原封不動地堆在倉庫。

為了補救,張葉組織員工,開始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方式,按照成本價進行線上售賣,試圖解決積壓庫存。“員工們的態度其實也很積極,因為短時期內還難以恢復正常工作,大家都儘可能想為影院緩解壓力。”張葉告訴鋅刻度,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客人主要為員工的熟人,或者影院此前積累的粉絲。

“能多賣出一點就賣一點,但這真的是杯水車薪。”張葉有些無奈,畢竟眼下,房租和人力都是持續不斷的支出。張葉曾試圖和房東協商,減免房租,但因為是私人業主,對方難以答應,張葉只能作罷。

這並非個例,在巨大的庫存壓力與支出負擔之下,已有多家影院選擇了線上售賣的方式。

2月19日,影院龍頭萬達也坐不住了。其中,北京萬達推出“萬物復甦”觀影套票,原價299元的“3張電影票兌換碼 2份(46盎司)爆米花 1份驚喜小禮物”組合,現在僅售99元。萬達影城的零食標價也多低於超市,例如,12瓶NFC果汁僅售79元,約合單價6.5元/瓶,而該果汁在盒馬的售價為9.9元/瓶。

“這也是無奈之舉,零食都有保質期,如果還按照原價銷售,銷量不會太好。現在為了解決庫存,緩解壓力,只能承擔低價售賣的代價。”萬達影城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鋅刻度。

和其他院線通過團購、批發等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不同,多地的蘇寧影城將食品分為99元、129元、159元檔的套餐包,並給每一檔位做了海報,然後統一在朋友圈和粉絲群發佈。

停擺近兩月,影院復工還需多久?

蘇寧影城的零食大禮包

此外,成都蘇寧影城賣品部的負責人還通過電影微博博主幫忙發佈了清庫存的廣告,涉及30多種零食品類,還有部分電影衍生品,如哪吒封印乾坤圈戒指、手鐲及冰雪奇緣服裝等。

復工之路進退兩難

伴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各行各業正慢慢復甦,影院似乎也看到了一絲希望。

然而,二月底,影院準備復工的消息一出,隨即質疑聲起。承受著經濟和輿論雙重壓力、進退兩難的影院處境格外尷尬。

看到官方發佈的準備復工的建議之後,張葉也發了一條朋友圈,詢問“如果現在影院開業,且按照要求保證安全等,大家願意去嗎?”半個小時過去,張葉一看,近50條評論裡,只有寥寥幾個人回覆了“願意”,更多人都表示著擔憂和恐懼。

而事實上,根據《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1.0版)》可以看出,想要達到“安全”這個標準,也並非易事:在復映初期一定時間內(由市電影局視情況明確具體時間),按隔排隔座售票,售票處實行觀眾信息登記制,需登記姓名、性別、住址、身份證號、聯繫電話、觀影影片及放映時間、影廳號和座位號等信息。

影院復映後,洗手間等場所應配備洗手液或消毒用品,公共區域每天消毒不少於8次,每個影廳每部影片放映結束後須徹底消毒一次,並進行通風。

所以,影廳內新風系統的更新與維護、對於觀眾座椅的更換和清潔、對於影院內外環境的消毒保潔工作等,這些在日後都會成為影院工作當中更需注重的一大環節。

停擺近兩月,影院復工還需多久?

微博上對電影院復工的討論

“這些一方面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影院成本,而最好的效果也並不一定好。”張葉認為,在短時間內想要讓觀眾信任影院的防護問題,仍是難事,“只能說先做準備,但距離真正復工,肯定還有距離。”

“如果能在三月底復工,都算是幸運了。”張葉稱。

在北京一家影院做院線經理的劉瑞民(化名)則更為盼望復工,“儘管知道開業觀眾也不會立即回到影院,但也不敢一直歇業下去,閉店兩個月的損失,差不多600萬了,光是房租就一個月100萬。”

“開業的話,至少比完全歇業好。”劉瑞民稱。

但對於復工,除了安全問題,劉瑞民也有一些其他的擔憂,在沒有完全解除安全隱患之前,如果影院開業一不小心造成傳染,“只怕是會得不償失。”

停擺近兩月,影院復工還需多久?

疫情結束,如何讓觀眾回到影院?

事實上,疫情結束,正式復工之後,影院也或將面臨新的難題。

在影院遭冷遇的春節期間,《囧媽》在字節跳動旗下的多個短視頻平臺上線,僅僅3日之內總播放量就已超過了6億。

此外,各視頻平臺也正趁著“東風”,著力將觀影習慣從線下轉至線上。數據顯示,優酷全網長視頻的有效播放量均大幅增長,與去年同期形成強烈對比,電影的日均有效播放較2019年提升了32%;愛奇藝電影頻道也在此期間免費放映多部電影。

這讓院線察覺到危機,如果線上放映成為未來主流,留住觀眾則更加困難。疫情是否會加速流媒體對國內影院的衝擊?

“如果此後成為趨勢,電影更多選擇線上放映,那影院的壓力將會倍增。但當下已經錯失春節檔、情人節檔,只能把目光放在疫情結束之後。”劉瑞民表示,其中首要難題就是影院恢復營業初期,如何分配排期?

業內人士指出,短時期內無新片上映的情況下,可能需要一些影片來度過尷尬期。樂觀預測電影市場會在五一檔迎來首次高潮,電影院屆時也將出現觀眾迴流的高峰,之所以這樣認為,也是因為更多大體量影片可能會選擇定檔在五一節,而這些影片將成為刺激觀眾觀影消費的興奮劑。

,“正是因為以前的排片不夠均衡,才會導致春節檔的損失如此嚴重,此後或許應該試著讓影片排期有所調整,均衡分佈。”

此外,影院的營業時間或許可以有所調整,從而彌補疫情的影響。“目前大家都考慮著要延長運營時間,可能會增加凌晨時段的排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