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拍攝人像你採用什麼測光模式?怎麼樣?

林山清


拍攝人像需要採用哪種測光模式? 其實無論是人像拍攝還是其它題材拍攝,我們採用哪種測光模式需要看具體環境。一般我們談論人像,由於是突出人物主體為目的所以拍攝中需要重點保證人物的正確曝光。那麼具體要怎麼控制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一看。

人物與環境光基本一致


一般我們拍攝戶外的場景,比如一些順光的場景,或者多雲有霧的場景整個畫面中的光比沒有那麼突兀的情況下使用相機的矩陣測光就是OK 的,也就是同大部分風景拍攝的測光一樣,沒有必要使用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在一些情況下比如人物佔環境比小的時候使用點測光可能會出現失誤。

人物與環境光比不一致


很多新手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拍攝的人像一臉黑,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因為人物與環境光的光比太大造成的。一般相機默認的矩陣測光是均衡了畫面中各個區域的亮度以後安裝一定的算法均衡得出的一個測光結果。如果畫面中背景有大片高亮的區域,人物面部的亮度在畫面中的影響權重就會降低,系統得出的測光結果也是片重背景或者環境光的。這時候如果為了保證人物面部的正確曝光,需要使用點測光對人物面部進行測光就可以了。但是這樣做可能會出現極端的情況,人物面部曝光正常了,背景一片白,這是由於光比太大造成的。後期可以嘗試把背景拉回來,但是背景死白可能後期也無力了。這種情況需要前期拍攝的時候利用反光板或者閃光燈進行補光來平衡光比。

人物與畫面比例


除了光比的影響,人物在畫面中佔有的比例也是影響我們測光模式的因素。人物佔畫面中的比例比較小的時候我們使用矩陣測光來保證整個畫面的曝光,當人物佔畫面中的比例越來越大的時候,點測光會越來越準。但是這並不是說無限度的。在一些情況下,比如面部特寫的時候需要注意使用中央重點測光,因為如果使用點測光的時候,你正好測到了人物的眼白等高亮區域會拉暗整個畫面。

測光模式vs 曝光補償

其實在我們實戰中,尤其經常切換一些拍攝場景的時候,頻繁的切換測光模式效率不如曝光補償來的痛快。因為測光模式改變會影響很多情況。但是我們使用曝光補償不需要頻繁的思考測光模式的種種因素。一般相機的曝光補償可以有3檔曝光可以使用,基本上能夠覆蓋我們大部分的場景。實在不行後期也可以無損的拉回2-3檔也是沒有問題的。主要是操作簡單,對著人物面部對焦然後回放,感覺暗了就加大曝光補償,感覺亮了就降低點兒。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我不是大師,平民攝影愛好者一枚。既然系統邀請了,我就來說兩句。

拍攝人像應該採用什麼測光模式,取決於人像拍攝時的現場環境和拍攝時的具體內容。光線不一樣,拍攝內容不一樣,測光模式也就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拍攝人像基本都是採用點測光的模式。

用點測光的模式拍人像,可以保證畫面的準確曝光。不過有兩個前提,一是創作者會操作,二是創作時間夠富裕。

點測光呢,是需要拍攝者根據拍攝環境的現場光線來進行操作的,原則上,每一張照片的攝影主體位置不一樣,測光點也得跟著攝影主體而移動。主體動了,主體和光源之間的位置關係就不一樣了,不光是測光點的位置要變,其他拍攝數據也要變啊……調節這些內容都需要時間的。人手調,和機器算,所用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

如果攝影創作者是個熟練工,那麼操作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如果攝影創作者是個初級選手,那麼操作時間就會相應變長。

所以,如果是在“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下,對於初級選手而言,點測光就不一定那麼實用了。


如果所拍攝的人像類型是需要抓拍的,也可以考慮用平均測光模式。

這一條是針對於操作不那麼熟練的初級選手而言的。熟練工可能會一氣呵成,初級選手還沒修煉到那個火候……有可能會因為手動操作而耽誤時間,從而錯過一張很好的照片。

所以,如果是需要快速抓拍的人像攝影,比如拍攝各種體育比賽,在吃不準點測光會不會耽誤時間的情況下,還是採用平均測光比較穩妥些。


柳侍墨


攝影藝術,要求拍攝者對光的把控要求非常高,話說攝影就是玩“光”的藝術,的確是這樣,沒有光也就是沒有攝影藝術。不論我們拍攝什麼類型的題材,都得要把握好光,才能拍攝出滿意的作品,當然,人像拍攝同樣如此。

拍攝人像你採用什麼測光模式?怎麼樣?

1、測光的目的

攝影中,曝光要準確,拍攝的作品才能有豐富的層次感,才能更好的還原拍攝對象的色彩和質感。其中,測光的目的就是為了拍攝中能夠準確的曝光。人像拍攝的測光也是為了能夠很好的表現出人物的特點。

2、拍攝人像常用評價測光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根據個人的拍攝經驗來看,在大多數情況下我用評價測光(佳能相機的名稱),曝光都還比較準,為什麼要選擇評價測光拍攝人像?

評價測光,相機的系統會將整個畫面分成35區域,進行評價測算,再進行適當曝光。同時,系統還會參照畫面的主體元素,對主體元素提高權重進行測算,最後進行準確曝光。因此,評價測光適合大多數拍攝場景,如果不是進行創意人像拍攝,一般用評價測光還是比較準確。

3、其它測光模式的特點

①點測光的主要特點: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對畫面的一個點進行測光,佔畫面的面積很小,如果我們拍攝的時候,只需要對很小一部分曝光準確就可以了,那麼就選擇點測光。比如我們拍攝人物特寫、個性藝術照等,就需要選擇點測光模式。

②局部測光的主要特點:局部測光相對點測光來說,測算的面積要大一些。當拍攝主體人物與背景有著強烈的明暗反差,其主體在畫面的佔比不大,我們就可以運用局部測光,比如逆光拍攝人像的時候,或者光線比較複雜的時候,可以運用局部測光。

③中央重點平均測光的主要特點:重點放在取景器的中央,對整個畫面進行曝光測算。如果我們需要表現畫面主體,又要兼顧到整個畫面的曝光,就可以運用這種測光模式。比如拍攝旅遊照片等。

4、準確曝光具有相對性

在拍攝人像的時候,或者其他拍攝題材,曝光的準確與否,主要是根據拍攝者的表現需求。比如有的人像風格需要適當過曝,有的人像需要適當欠曝。由於準確曝光有一定的相對性,因此,測光也是相對的,主要還是得拍我們拍攝表現的需要來選擇。

總之,相機的任何功能和設置,都是為了拍攝者在拍攝的時候能夠方便運用,尤其是單反相機,主要是看拍攝者怎麼去運用,一切參數都只能參考、切勿死記硬背。


腦攝狼圖世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處理,敬請關注本頭條號!


腦攝狼圖事界


大家我是令狐,靠攝影吃飯20年。只能算個照相的,哈哈

拍照測光一個並不高深的技術

人像攝影分兩種光線

  1. 閃光燈

閃光燈的亮度用相機是沒有辦法測出來 的。 膠片時代閃光燈上都會有個ISO 距離 光圈的指導表。按指導得到一個大概的暴光,不準。

這時一個牛X的東西要上場了,測光表。

二十年前這東西就要好幾千元,普通人拿不到,大一點的影樓和電影劇組都要用。

因為離普通人太遠不多說。此處略過一千字。


2.自然光

由陽光和人造光源組成,這兩種光源用相機來測光都能暴個八九不離十。只要正確運用大多人問題不大。

(數碼時代攝影師都有一個毛病就是每張必看回話,很榮幸我也染上了)

在這個毛病下,暴光是否正確,就看你對暴光的認知。中國人喜歡白,男女都喜歡,所以很多人測光所給的參數,暴光都是過渡的。

正確不正確看攝影師想要的,如果現在過暴是你想要的,那ok你暴光是對的,沒問題


行走中的令狐


測光是曝光的基礎。既然是拍人像,人物當然是畫面主體,選擇恰當的測光模式和區域,對保證人物的正確曝光非常重要:

進一步來講,人物面部作為人像攝影第一視覺中心,通常是最主要的曝光控制部位:

為便於理解,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下人像題材測光模式的選擇依據:

一、人像攝影測光模式的選擇依據

1、人物(面部)在畫面中所佔面積比例大小

人物在畫面中的佔比大小關係到測光區域的選擇,是選擇人像攝影測光模式的第一個要素,具體情況我們後面會展開講解:

2、人物本身光線和環境光線的差異性

二者光線的差異性對測光模式的選擇有很大影響,比如舞臺人物攝影等特殊題材,人物與環境的光線條件通常差異較大,用矩陣測光顯然不合適。

二、人物佔比很小且與環境光線基本一致時的:矩陣測光OK

很多朋友旅遊出行都會拍到此一遊的“例行照片”,如果人物在畫面中佔比很小,且光線與和環境沒有明顯差異,沒有必要使用點測和中央中央重點測光,矩陣測光即可,因為需還原的主要還是周圍景物光線分佈情況:

三、人物佔較小且與環境光線差異很大:點測光

這種情況相對不多,但偶爾也會遇到,比如上面提到的舞臺人物攝影,一般應對人物面部點測:

像上圖這種環境光線明顯偏暗的情況,如果採用矩陣測光,可能會導致人物過曝。

四、人物佔比較大的近距離特寫:點測或中央重點測光

對於人物佔比較大的情況,如果可以找到合適的面部測光點,可以點測;如果人物面部佔比較大,比如人像特寫,也可以中央重點測光,適當增加測光權重區域,確保整個面部曝光恰當:

總之,對於人像拍攝,測光模式和區域的選擇要依據實際光線、人物佔比等具體決定,不能一概而論,拍的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掌握了。


照相館的阿亮


人像逆光攝影我都用平價測光,變焦7O一2OO,光圈設置在F2.8。速度自動。





陽光136699081


不是大師,說點經驗。
我一般會釆用點測光模式,1點測光模式測光範圍比較小,佔畫面的5%左右,測光比較精準。2由於人物環境差別較大比如深色或淺色環境對測光都有影響。測光系統會把任何影調都看成反射率為18%的灰色,這時候如果用其它模式會造成黑的不黑白的不白。


當然,點測光之後我還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調整曝光或加或減。
不僅這樣,曝光還要考慮人物服裝的顏色深淺,這樣使用點測光更好一些。

還有構圖方面,如果人物較小而環境光與人的光線差別很大容易造成人物曝光不足或過度。
而使用點測光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覺的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儘量用點測光,不論拍人物還是風光。如果抓拍我建議用平均測光,有些時候真來不急測光。😊
(本文圖片均為本人拍攝不得轉載使用。


芷丘攝影


我是業餘攝影愛好者,除了逆光人像,我都用評價測光+曝光補償,這樣方便很多,差點的就後期調整一下!











亂劈材007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般情況下,拍攝人像基本都是採用點測光的模式。

用點測光的模式拍人像,可以保證畫面的準確曝光。不過有兩個前提,一是創作者會操作,二是創作時間夠富裕。

點測光呢,是需要拍攝者根據拍攝環境的現場光線來進行操作的,原則上,每一張照片的攝影主體位置不一樣,測光點也得跟著攝影主體而移動。主體動了,主體和光源之間的位置關係就不一樣了,不光是測光點的位置要變,其他拍攝數據也要變啊……調節這些內容都需要時間的。人手調,和機器算,所用的時間長短是不一樣的。

如果攝影創作者是個熟練工,那麼操作時間就會大大縮短;如果攝影創作者是個初級選手,那麼操作時間就會相應變長。

所以,如果是在“時間緊任務急”的情況下,對於初級選手而言,點測光就不一定那麼實用了。

如果所拍攝的人像類型是需要抓拍的,也可以考慮用平均測光模式。

這一條是針對於操作不那麼熟練的初級選手而言的。熟練工可能會一氣呵成,初級選手還沒修煉到那個火候……有可能會因為手動操作而耽誤時間,從而錯過一張很好的照片。

所以,如果是需要快速抓拍的人像攝影,比如拍攝各種體育比賽,在吃不準點測光會不會耽誤時間的情況下,還是採用平均測光比較穩妥些。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千島寫真


拍攝人像,因為重點是人,所以我肯定是用中央單點測光來拍攝,點測光範圍小(通常畫面5%),人物暴光準確,相比用平均測光、中央重點測光要方便得多。不過點測光也不是百分之百準,由於受環境光和模特衣服穿著顏色反光影響,相機測光或略高略暗,這時攝影師通過邊拍邊調整暴光增減補償,達到自己想要的暴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