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做為大唐帝國的開國太子,李建成在世人眼中並沒有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他往往是無能好色之徒的形象,且看這一段文字:

他(李淵)有四個兒子:長的叫做建成,是個尋常公子,鮮衣駿馬,耽酒漁色;三子玄霸,早卒;四子元吉,極是機謀狡猾,卻也不是霸王之才。

上述引文出自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文學《隋唐演義》(第46回),幾百年來一直或大或小影響著人們對那段歷史的看法。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影視作品中的李建成形象。

玄武門之變為建成的生命畫上了一個休止符,登上帝位的李世民以卓絕的功績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卻也更加淡化了人們對這位“隱太子”的記憶。

關於建成早年的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均沒有記載,只有《新唐書•高祖之子傳》記載:

隱太子建成小字毗沙門。資簡弛,不治常檢,荒色嗜酒,畋獵無度,所從皆博徒大俠。

這段記載和上述《隋唐演義》關於建成的記載是比較相似的,都是負面記載,由於李世民登基後對史料的篡改和後人出於李世民的維護,《新唐書》的這段記載是很不可靠的,建成卻慢慢成了上述記載、人們印象中的“臉譜化”人物。

那麼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揭開歷史的面紗,需要我們重新回到真實的歷史中去審視思考。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隋末群雄割據圖。

隋煬帝的倒行逆施使得盛極一時的隋帝國搖搖欲墜,一時間國家烽煙四起,“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蘇世長語),太原留守李淵出於種種原因,一直在密切謀劃反隋。

追溯建成的生平,他的人生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是在大業十三年(618年),此時父親李淵決定在太原起兵,於是召回在河東的建成、元吉。建成這時年紀不到三十歲,但對政治軍事都十分熟稔,據全程見證李淵太原起兵到入長安的溫大雅所著《大唐創業起居注》記載:

太子(李建成)及王(李世民)俱稟聖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又:於時義師初會,未經講閱。大郎(李建成)等慮其不攻,以軍法為言。三軍聞者,人皆自肅,兵向西河。

大郎(李建成)、二郎(李世民)在路,一同義士,等其甘苦,齊其休息。風塵警急,身即前行。民間近道,果菜已上,非買不食……於是將士見而感悅,人百其勇。至西河城下,大郎、二郎不甲,親往喻之……城內既見義軍寬容至此,鹹思奔赴。

李淵起兵反隋

建成和世民的折節下士、輕財好施,為舉事網羅了很多人才,又能與士兵同甘共苦,一舉攻克了西河郡城(今山西汾陽市),打贏了自起兵以來的一個勝仗。

隨後,李淵建立大將軍府,把軍隊分為左軍與右軍,並分別交給建成和世民指揮,唐軍以猛虎下山之勢直撲長安,一路高歌猛進,連下霍邑、絳郡、臨汾。此時,李淵第三女平陽公主與丈夫柴紹在司竹園(今周至縣東南)活動,組建了一支獨立武裝——娘子軍,並陸續平定了長安周圍的戶縣、周至、武功、始平,隊伍已達七萬人,一路望風而降的地方勢力絡繹不絕,南下唐軍與長安附近的娘子軍兩下回合,隋都長安不出意料的落入唐軍手中。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唐軍起兵不到半年便攻破隋都長安城

至此,我們應該看到,從太原起兵到入長安的一系列複雜事件中,李建成的功勞和李世民的功勞是並駕齊驅的,並且建成的才能也十分突出,並不亞於李世民。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義寧二年(618年)李淵廢隋恭帝楊侑自立為帝,建立了大唐帝國,成為開國皇帝,而建成則因是嫡長子順理成章當了太子,進駐東宮,很少參與戰爭等事物,而世民則成為李淵最信任的大將,其中四大功勞更是居功至偉:

武德元年(618年)平薛仁杲,剷除唐朝隴西威脅。

武德二年(619年)定劉武周,鞏固唐朝北部安全。

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竇建德,消滅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使唐朝版圖擴至河北、河南、山東一帶。

武德五年(622年)破劉黑闥(並未完全消滅),進一步掃除統一障礙。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李世民畫像

滅王世充、竇建德之後,李淵覺得世民功勞無以復加,特置“天策上將軍”授予世民,位在諸王公之上,且擁有“開府”權力(獨立領導班子),世民成為僅次於李淵、建成的大唐第三號人物。戰功不僅讓世民威望越來越高,還在戰爭中羅致一大批人才(如房、杜、尉遲、秦等等),其野心也隨之與日俱增。

兩人功績此消彼長,這一切怎麼讓建成這個儲君不感到如芒在背的威脅?

武德六年,劉黑闥在突厥人的幫助下東山再起,建成出於鞏固自己地位的原因,採納王珪、魏徵的意見,主動請求討伐劉黑闥,得到李淵同意。

事情的結果如《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記載:

建成從其計,遂請討劉黑闥,擒之而旋。

徹底剷除劉黑闥這個割據勢力,鞏固了建成太子的地位,也是其能力的一個體現。但是事情的背後卻折射出兩個深層次問題:

一是從此建成和世民的矛盾愈演愈烈,逐漸成為唐朝內部最重要的矛盾之一。

二是李淵處理兒子們矛盾頭腦並不十分清晰,想以平衡勢力息事寧人。

這兩個問題,將成為唐朝的定時炸彈,最終把唐朝政局炸個翻天覆地。

時間進入武德七年(624年),唐朝統一戰爭大體結束,建成就緊鑼密鼓的展開行動,《資治通鑑•唐紀第七》載:

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餘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欲以補東宮長上。

建成已經把觸手伸到了都城的防控中,並且交結外臣擴大勢力,還使最初親近世民的李元吉成為己方人員,這些措施顯然都是針對世民的,建成的這些舉動,也證明了他並不是一個如《新唐書》所寫的耽溺酒色的無能之輩,他同樣才能卓越,能羅致人才(魏徵、王珪、薛萬徹、馮立等),富有謀略(入長安、平劉黑闥),能洞察政治危險而做準備(把控都城、拉攏朝臣、后妃)。

而從武德五年到七年,世民都沒有再立新功,威望和恩寵有所下降,且面對勢力遍佈長安城的太子集團,世民處於很被動的地位。雖然如此,世民手下卻有一批才能傑出文臣武將,且暗地中培養了八百死士,以備非常之用。

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的對峙,使他們爭相拉攏朝臣、后妃等政治勢力,同時互相打擊、收買對方手下。朝臣中以裴寂為首支持太子,簫瑀、陳叔達則支持秦王,封倫是個“潛持兩端”的騎牆派;后妃中大致尹德妃、張婕妤支持太子,而秦王則不甚清楚,可以肯定的是世民也沒少做工作;打壓對手方面,建成說動李淵調走了世民的心腹謀士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冒死未去),還試圖收買尉遲敬德,被拒沒有成功,而世民卻將玄武門守城四將常何等成功收買。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今陝西西安玄武門

薩拉熱窩的槍聲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兩大集團最終兵戎相見的也是由“槍聲”引發:

九年,突厥犯邊,詔元吉率師拒之,元吉因兵集,將與建成剋期舉事。(資治通鑑•唐紀第七)

突厥人的入侵的“槍聲”,被太子集團加以利用,李元吉奪取了世民舊部的統轄作戰權,並且要最終解決秦王集團。這令秦王府上下人員如坐針氈: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固爭曰:"事急矣!若不行權道,社稷必危……若不見聽,無忌等將竄身草澤,不得居王左右。"(資治通鑑•唐紀第七)

千鈞一髮之際,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多年的軍旅生涯給了世民果決的性格,決定武力解決太子集團。

他先給李淵上表,說明太子淫亂後宮,又欲誅殺自己,甚至有謀反跡象,李淵聽了雖然震驚,卻還是讓世民和建成明天當面對質,但是李淵做夢也想不到,第二天根本不是兄弟對簿公堂,而是兄弟鬩牆、喋血宮門。

我已經看見,一出悲劇正上演,劇中沒有喜悅。

喋血玄武門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農曆),建成與元吉像往日一樣路過玄武門前去參加朝會,雖然走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張婕妤世民伏兵玄武門的消息,但是建成卻很自信:玄武門外就有薛萬徹駐紮的二千精兵,且玄武門守衛都是自己人,李世民又能做什麼手腳呢,想著這些,建成和元吉還是往玄武門前去。

但是才走到臨湖殿,二人隱隱感到不對頭,有伏兵!好像還有秦王世民!玄武門的四個守衛早就被李世民所收買,建成還一無所知: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資治通鑑•唐紀第七)

至此,建成的一生結束了,亡年三十八歲,建成的六個兒子和元吉的五個兒子全被誅殺,“成王敗寇”的命運自古而同。二人的矛盾及其悲劇,乃是封建體制下的必然。

1400年前的歷史和人物:閒話李建成

回顧李建成的一生,雖然玄武門之變終結了他的一切,但是曾為唐帝國立下的汗馬功勞,這一點不容抹殺。

陶淵明說:“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無論何種人,最終只不過化做山上的一抔土,但是無論是偉人或者常人或庸人、小人,我們總該還其一個真面目,還歷史以公道,不至“臉譜化”和人云亦云去思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