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秀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是因為仗打的太順,沒有什麼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嗎?

飛龍在天9783


劉秀相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人,相對存在感是不強。

很大一個原因是編寫中學歷史教材書時就形成了。

東漢沒有太多政治上的有益創新和建樹,但是卻首先開創了很多黑暗的一面,比如大規模的宦官干政,長期的外戚專權,清流們的黨人議政,末期的藩鎮割據,一個又一個的孩童皇帝。

這一切都說明了東漢實在沒得好寫的,也沒得好誇讚的。

我們看中學歷史書,多數都是中華歷史的高光時刻,不甚體面的不寫或者輕描淡寫。這也就導致了諸如西漢武帝以後,東漢,兩晉南北朝,中晚唐,五代十國,南宋,遼金,元,朱棣後的明代存在感普遍都不強。

要不是有三國演義,三國能不能為人熟知也還是未知數。

至於清代,很特殊。一是離我們很近,二是清代前期波瀾壯闊,又跟失去了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歷史緊密相連,三是後期又是我們中華民族百年苦難的源泉,這些都值得大書特書。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存在感弱,也是由於我們國家的歷史教育決定的,大部分人的歷史水平也就是中學歷史而已。


剪刀說史


事實並非如此而是因為東漢本身的整體存在感都不強,所以導致這位開國君主一直也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還有就是因為西漢皇帝的光芒實在太過於耀眼,這就造成了劉秀處於了陰影之中。就好像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從各方面去評估也是非常發達的時代,但就是因為在貞觀之治的陰影之中,再加上武后的影響,所以,李治的評價也被降低了。

劉秀本身應該說是歷代開國君主中非常出色的一位,因為他的個性是最溫和的,沒有什麼激烈的舉動。以柔術治國也堪稱一絕,但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家的大政方針上沒有什麼太過於明顯的面子工程。以至於被後人漸漸遺忘,正如同後世史官對於他的評價:“神旌乃顧,遞行天討。金湯失險,車書共道。靈慶既啟,人謀鹹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於赫有命,系隆我漢。”

此外,劉秀被埋沒的原因還有就是東漢其他的皇帝存在感也不強,和帝之後還有一串小皇帝,這就使得皇權的力量不斷衰減。宦官,外戚,軍閥,清流各方的勢力交織在一起,這就使得整個國家的歷史記述非常的凌亂,讓後世的讀者沒有閱讀的興趣。這也是他影響力不強的原因。


經典守望者


劉秀的一生,是波瀾壯闊、頑強拼搏的一生。

年輕時的劉秀,頂著劉姓宗室之後的名義,卻未享受到宗室的福利,過著普通百姓的生活。讀過幾年太學,心中也有“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的夢想,農忙種地閒時販糧,踏踏實實過日子。

王莽執政後期,社會矛盾激化,劉秀跟著大哥劉縯趁勢而起,後加入綠林軍,立下不世功勳,卻遭受綠林內部排擠,大哥劉縯被殺,他隱忍屈辱,終於得到到河北一展身手的機會。 在河北,他經歷了初期順利,不久後被稱帝的王朗追拿如喪家之犬,幸得任光保留有一縣之地,在鄧禹、馮異等的幫助下逐漸扭轉局勢。與郭聖通的政治聯姻幫助他徹底掌控河北,逐步平復天下。

東漢建國後,劉秀並未大肆誅殺功臣,而是百般優待,雲臺二十八將及其家族勢力逐步形成地方豪強勢力,埋下了往後六百年豪強大族左右政局的伏筆。

在中國古代四百多位帝王中,劉秀的功績可媲美秦皇漢武,也因不殺功臣而留下近乎完美的名聲,卻始終未留下深刻的歷史印記,其原因有三:

1.性格特點不鮮明,無獨特的辯識點,無獨特的歷史功績。秦皇掃六合統一中國,劉邦以無賴之身戰勝楚霸王而開國,李世民逼父弒兄被塑造成千古明君,朱元璋和尚當天子掃除韃虜,都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劉秀除了“仕宦、娶妻”和昆陽之戰,並無獨特的歷史事例供人傳唱,所以聲明不顯。

2.同時代對手太弱,無令人神往的英雄事蹟。強人之間的PK往往留下諸多故事,比如項羽劉邦楚漢相爭、李世民滅王世充、朱元璋大戰陳友諒、三國魏蜀吳爭霸,對手的強大更能襯托主角的強大,成為各種文學的素材。劉秀最出名的是“位面之子”,他的對手是“穿越者”王莽,事實上自昆陽之戰後不久,王莽就被起義軍殺死,並非死於劉秀之手。在建國的過程中,劉秀的對手是赤眉、綠林之類的農民起義軍及地方勢力,不是一個層級的對手,讓人感覺建國太易。

3.東漢最終被曹魏篡奪,曹魏被西晉篡奪,晉後是三百年的亂世,無權威人士為東漢建史,劉秀的英雄事蹟也無文學著作演繹,故聲名不顯。反而漢末三國亂世,因三國演義等傳世著作的文學演繹,各種故事典故層出不窮,各路人物故事廣為人知。

總而言之,劉秀的故事就像NBA超巨打小學生,沒有跌宕起伏的過程,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典故,也沒有文人墨客為其創作,所以沒有津津樂道的故事。




輝瑝


劉秀,漢光武帝,東漢的建立者。感覺得他的存在感還是蠻強的吧,他被當代很多人稱為“位面之子”,就是說是天選的人。他的對手王莽一般被稱為“穿越者”。

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是很正常的,尤其東漢的皇帝好像存在感都不強。我覺得和一個牛B的記錄人有關係。觀整個漢朝,西漢有司馬遷,三國有陳壽的《三國志》以及《三國演義》。這些文筆導致感覺時代能人輩出。而東漢好像沒啥宣傳。

劉秀一生過於順利,沒有什麼大起大落,他的功績沒有劉邦、劉徹等人偉大。

當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

1、出生傳奇:出生的當晚沒有燈火,卻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而且這邊在其父親種植盆栽的地方長了3個不同尋常的小米,所以起名叫劉秀。

2、替死鬼:西漢末年,讖書極為流行,王莽代漢就是讖語,王莽當政時,有讖語:“劉秀當為天子”。這個時候王莽新朝的國師劉歆剛剛改名字叫劉秀,大家都以為是他,王莽誅殺了國師,後來昆陽之戰才發覺殺錯人了。

3、昆陽之戰:劉秀以少勝多,據說3000人兌付40萬人和野獸,連老天爺都幫他,天降隕石於王莽軍中,造成王莽失敗,接著打入長安,王莽被殺。

4、愛情故事:“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這句話流傳了很久。劉秀也順利的娶了陰麗華為妻子。

5、強項令董宣:劉秀之姊陽湖公主的家奴殺了人,京城洛陽行政長官董宣不畏權貴,乘公主出行,從車上抓下隨行的案犯,處以死刑。陽湖公哭訴大鬧,劉秀讓董宣賠罪,董宣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寧死不向盛怒的公主賠禮道歉。劉秀最終無奈放了董宣,並說董宣是一位強項令。

劉秀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皇帝,有能力,有手段,做事圓滑聰明,但是他沒有解決很多實際性的問題,比如說地域豪強問題沒有解決,給東漢埋下隱患。他的功績在於統一了亂世,沒有開疆拓土,穩定了國家局面。


熾熱的小丑


沒有結論說劉秀的存在感不強啊,一個誅殺王莽,東漢帝國的建立者,怎麼會存在感不強呢?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他統治期間與民生息,國力逐漸強盛,被稱為“建武盛世”。劉秀在史書上的口碑一直不錯,槽點也不多。他的這句“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廣為流傳,成了千古名言,他與陰麗華的愛情故事也千古傳頌。影視作品和評書作品中以劉秀為主角的很多。蘇軾和蘇轍都有過關於光武帝劉秀的評論,分別是: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蘇轍:東漢光武,才備文武,破尋邑,取趙、魏,鞭笞群盜,算無遺策,計其武功若優於高帝。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曾說過: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劉秀的評價是很高的。

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經說過:在中國兩千年左右的歷史上,比較值得稱道,能夠做到齊家治國的榜樣,大概算來,只有東漢中興之主的光武帝劉秀一人。

歷代名人關於劉秀的評論很多,基本都是正面且評價很高的,如果劉秀的存在感不強,就不會引起這麼多名人的關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