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2017年,一部西班牙小語種懸疑片《看不見的客人》上映,獲得了豆瓣“第四屆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歐洲片” 的榮譽,

豆瓣上78萬人打出了8.8分的高評分,在我國收穫了1.7億的票房成績,成為了小眾懸疑片中的一匹黑馬。

大部分人都會對劇中跌宕起伏的劇情,反轉不斷的懸念以及震撼高燃的配樂所打動,而最能夠打動我的,便是裡面的巧妙佈局,穿針引線般的細節——

頭到尾,大到一座建築,小到一支筆一張紙都支撐起了劇情的整體走向,是這部電影藝術生命的點睛之筆。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細節元素的重要性

優秀的影視作品離不開細節的營造和鋪墊,也許,我們不會為一部電影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產生較深的印象,但是可能會對某部電影中的某一個物件,某一個元素印象深刻。

不僅是《看不見的客人》,其他類型的優質懸疑片,都充斥著對於細節的精心營造,比如韓國電影《蒙太奇》中出現的雨傘,串聯起了整個案件調查的引子;比如《誤殺》中看似不重要,實則卻體現了整個故事內涵的“羊”;

合理巧妙的利用細節元素,一方面,會讓整個懸疑故事變得富有張力,富有藝術美感,可以讓觀眾以點及面,以小及大,感受到從整體到部分的合理規劃和安排;

另外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留給觀眾一個相互討論,解讀,甚至是爭議的空間,讓觀眾在娛樂,宣洩,思考中獲得更多的想象和啟迪。

在《看不見的客人》幾乎毫無破綻的95分鐘時間內,片中剝洋蔥式的情節設計環環相扣,讓觀眾全程都在為情節的反轉和隱藏在案件背後的真相所捏一把汗。

一個半小時,提到了細節也僅僅只是幾個一晃而過的鏡頭,然而,對於整部電影的發展走向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細微處的細節,以小見大的呈現了故事中複雜的人性。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01,冷色調場景,懸疑氣氛的烘托

在懸疑電影中,創作組搭建適宜的場景細節是電影的重要工作之一,也能夠對於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整體氛圍起到一定的渲染和烘托作用。

在《看不見的客人》中,伴隨著電影開端神秘配樂的逐漸加強,繁華都市中,摻雜著各種車輛的鳴笛聲和奔馳聲,女主人公古德曼的出現,這一位冷靜而富有經驗的“精英律師”帶著公文包來到一所辦公樓上。

而大街上,是冬日裡的冷清氛圍,“律師”一身灰色的大衣,黑色的公文包和褲子,銀色的頭髮,整體冷色調的氛圍渲染,既讓觀眾體會到了冬日裡案件的複雜和緊張,也能夠暗示出後面情節的發展。

同時,陰暗幽閉的商務空間,映襯著窗外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嶺,也進一步暗示了這個封閉空間要有一場心理上的博弈發生。封閉密室殺人,無跡可尋,開頭便拋給了觀眾一個難題,調動起了觀眾的觀影情緒和探索慾望,激發了觀眾想要偵破案件真相的好奇心。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從室內談判的空間設計來看,室內點光源的利用以及室內的大落地窗看起來更有視覺上的衝擊力,原木色和象牙白的北歐簡約風格,主題暗灰色調的設置,也可以體現出男主角亞德里安在外“光鮮外表下”成功企業家的身份。

而落地窗之外的城市燈火也可以看出從側面反映出人性的而另一面,體現出亞德里安在表面空洞浮華物質生活背後的空虛和寂寞,彷彿也在提醒著人們充裕物質生活背後,

過多的享樂主義可以讓自己迷失原有的初心和善良,造成這一起悲劇案件,禍及家人。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02,人物形象的“反光鏡”

在電影中,人物塑造是電影的主體,導演通常用人來反映抒發感想,寄託情懷等。

在《看不見的客人》中,故事的主要情節都落在了男女主角的對話和談判方面,然而,卻絲毫沒有讓觀眾感受到單調和無聊,就是因為人物塑造張力,他們的表演精彩絕倫。

在對古德曼和亞德里安鏡頭呈現中,主要是通過眼部的細節把控來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的。

比如,電影中最有名的三次凝視,不管是短距離還是長距離,表現出來的思想情感是完全不同的。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第一次,女律師古德曼對於亞德里安的凝視,她得知受害人被放棄“營救”的時候,灼灼逼人的目光,都極為精準而冷靜的拷問著男主角的心靈防線,用自己的智慧和“偽裝”來試圖找到男主角內心的偽善和罪惡。

她的凝視,如同是一把火,一把正義和追根溯底的火,咄咄逼人而讓人無法抗拒。

第二次凝視,受害人父親對於男主角亞德里安的“監視”,他展現了一個父親對於孩子深沉的愛,不辭艱辛,只為了查明兒子的失蹤情況(受害情況)。

第三次凝視,故事中受害人的父母和男主角凝視的鏡頭,伴隨著逐漸加強,讓人緊張的配樂,兒子的案件終於昭雪,雖然隔著一條街道,但是對面兩扇窗戶中的“平行凝視”,展現的是正義與邪惡的對立。

這三次人物的凝視,頗具有張力,雖然沒有撕心裂肺的痛哭和嘶吼,卻將這一場心理博弈現場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然,這和馬里奧·卡薩斯以及阿娜·瓦格納精彩表演也是脫不開關係的。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03,穿針引線:劇情發展的“助推器”

導演奧里奧爾·保羅說:“作為導演,我一直讓觀眾看到的是上面的東西,但是最重要的細節和邏輯點都藏在下面。”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的“物件”元素,《看不見的客人》也不例外,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在不到兩小時的緊湊時間內,導演會有意無意的將鏡頭停留在劇中的一些物件上,比如談判過程中,女主人公古德曼秒錶五次的鏡頭呈現,比如她的“鋼筆”,比如男主角亞德里安使用的打火機。

這幾個物件的反覆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調和加深觀眾的印象,起到回憶的目的,也可以引領了劇情的發展和走向,成為偵破案件“穿針引線”的一個工具。

剛開始,女主角將這個秒錶設置到“三個小時”,在這以愛為名的人性佈局的時間內,導演將故事設置成為男女主角的心理博弈和智慧交鋒,串聯起了故事的發展和跌宕變化。導演對古德曼的秒錶設立了三個特寫的鏡頭和兩次秒錶發出的聲音來引領這一場心理上的交鋒走向,讓觀眾對於事件本身產生更大的期待。

也許,在這些物件出現的前兩次,觀眾很難從這些物件聯想到什麼,但是反覆的強調和出現,到了最終謎底揭開的時候,觀眾才恍然大悟,細節物件的作用不容小覷。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小”細節窺見“大”人性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曾經對於懸疑電影中的“懸念”有這樣的體會,“懸疑電影可以被視為是對‘麻木’的人性和‘具有保護性的’文明的雙重‘撞擊’。”

好的懸疑電影,帶給人的不僅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刺激,更重要的作用在於指向人類的幽暗深處,引發人類的反思和共鳴。

男主角亞德里安是一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他在有家庭的情況下,選擇了出軌,並且為了圓謊,拋棄了良知,以自己職務之便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謊言,帶給幾個家庭沉重的災難。

而受害人的家長為了追求正義,也選擇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一步一步走向真相,這也體現出了西方社會精英階層和底層民眾之間的矛盾和對立。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正是因為對於正義的追求和對兒子深沉的愛,才使得劇中的父母挺難而上,用自己單薄的力量來挑戰權威,並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永遠不要低估你身邊弱者的能力,也不要高看身邊強者的力量。

古希臘詩人荷馬說過:“即使正義的到來是遲到的,那麼邪惡的懲罰也是必然的。”

在宣傳正義戰勝邪惡,犯罪受到懲罰的社會價值理念中,由於人性的惡和自私,讓三個家庭都處在了破碎和無法彌合的傷痛之中;相反,也是因為有愛,有人性的溫暖和正義,才讓這一樁案件得到了昭雪,讓死者得到了安息。

《看不見的客人》:以小見大,比懸念更打動人的,是故事的細節

結語:

細節是彰顯電影魅力的主要方面,《看不見的客人》中巧妙的細節處理,不僅讓觀眾和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一起隨著劇情的發展去回味,聯想和思考,也是對電影無窮魅力和生動表現力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