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同济大学高材生”成“跑腿快递员”,拥有别样的幸福人生


52岁“同济大学高材生”成“跑腿快递员”,拥有别样的幸福人生

01

疫情期间,有一群不平凡的平凡人,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服务于千千万万个家庭。

在广州,有一位女外卖员,连续38天在广州的各个巷子里送单,跑单,连除夕都没有休息过。更加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个人和当年“眼镜肉店老板”一样,是一个读过国内顶尖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这位外卖员叫叶爱玲,今年已经52岁了。1991年从同济大学管理系毕业,做过管理层,也创业做过生意。2004年,儿子出生后,她放弃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等到儿子上初中,叶爱玲觉得,她已经快和社会脱节了。叶爱玲准备重新找工作,但发现跟社会已经完全脱节,工作起来很费力,无法胜任。

做外卖员之后,她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可以和各种人打交道,多劳多得,还可以照顾家庭,她做到了区域“跑腿女单王”。

在这个年龄选择这个职业,驱动叶爱玲的并非生活压力。

叶爱玲说,她享受这种“付出”和“被关注”、“被需要的感觉”。

02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我们这一生就是在处理资源分配的问题,我们这一生一直是在平衡着欲望和能力的交叠。

有人说,身为同济大学的高材生,最后却做起了家庭主妇,快到退休年龄又做起了外卖员,真是一种资源浪费。那么,对于叶爱玲来说,我们真的需要替她喊冤吗?

我们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幸福也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一。

52岁“同济大学高材生”成“跑腿快递员”,拥有别样的幸福人生

人的一生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份资源,即人力资源。叶爱玲的一生与其说是浪费,我认为不如说她这一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她是幸福的。

幸福指数 = 效用 / 欲望

幸福有两个要素,就是效用和欲望。研究幸福的出发点就是欲望,能否满足欲望,就看效用。

前半生,奉献给了自己的学业和事业。

在前38岁生涯里,叶爱玲入读了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管理系,系统学习管理学的知识,结交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在公司做过高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自己创过业,有过创业人九死一生的体验。可以说,她想要的学历、事业都有了,可是她和她爱人期望拥有的爱情结晶这个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

前半生,她所有的时间资源都倾向于学业和事业当中,并且也组建了一个家庭。

退出职场,回归家庭,照顾孩子。

因为是老来得子,叶爱玲选择了淡出职场,悉心照顾孩子和家庭。叶爱玲及时转换成为家庭角色,她自认为自己这个时候更适合做家庭主妇的角色,创造的价值会更加高。将孩子出生一直抚养到现在读初中,十多年时间倾注在家里。

她所获得的回报来自于孩子的茁壮成长,独立自由,学业有成;丈夫事业有成,家庭和谐团结。这个时候,她将自己这个资源就是分配给了家庭。

52岁“同济大学高材生”成“跑腿快递员”,拥有别样的幸福人生

中老年,重战职场

叶爱玲其实并不是为了钱而非去找工作,只是因为闲暇时间过多,需要更加充实自己的生活,需要更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她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为何叫人闲是非多,闲下来后自己的大把时间不知道怎么去做分配,去利用,就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感觉不被需要了,自己也没有了价值。

叶爱玲再次走上职场的原因,就是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

而曾经的同济大学管理系高材生,为什么做起了外卖员?这个算不算得一种资源浪费?

我们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叶爱玲是衡量了自己的效用,她去尝试过管理层的岗位,可发现并不能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即便有名牌大学身份傍身,但是这个过去的资源已经不能适用了。

叶爱玲的欲望只是希望“被需要”的那种感觉,外卖员恰恰符合了她的需求。她能够服务于每个有需要的人,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人脉关系网络的疏通,还能收到很多陌生人的感激,这种幸福感指数远比高收入管理岗位来得更多。

03

人生当中人获得的幸福和快乐有多少,取决于人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资源。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个资源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这一生,都在追求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既要事业成功又要家庭幸福,既要享受和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又要追求和探索自己想要的和缺少的。

我们这一生都在不断开发和探索外在的物质世界,也要最大限度的探测和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

再来回首叶爱玲这一生,该读书时好好读书,该创业时好好创业,该育儿时好好育儿,该追求精神世界好好追求精神世界,你们怎么不能说,现在的她,恰是最好的时候的她呢?

选择不同的道路,你会遇到不同的人和风景,体验不同的人生。

叶爱玲在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上,一直遵循的便是满意和平衡选择,她一生拥有过高等学府求学经历、拥有职场、创业经历、拥有守护家庭、育儿成才经历。现在做外卖员,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只要她开心幸福,从经济学来解释,她就是合理分配了她的资源。

更多文章,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