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思考時

人類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要到哪裡去?前者為歷史,後來為未來,中間還有一個今生。老爺子給出了一個有趣的回答:我們來自於平行宇宙,來到始祖星上進行歷練,有一天,我們將再次回去,到時會根據一生的行為進行賞善罰惡。所以人在這個星球上應該是有所作為的,應常懷感恩和敬畏之心。

這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堂和地獄的說法是一致的。讀中學的時候,書裡有人定勝天之說,那個時候心想人類是多麼偉大啊!是這個星球的主宰者。隨著年齡增大,感覺人類真不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數學家 Paul Erdös 曾說:一個定理的漂亮證明本來就是存在的,我們的任務只是發現它。當你越強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越渺小。

任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下,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Isaac Newton 晚年給出一個非常有趣的解釋,我感覺我真正明白他的這個說法也是在我過了不惑之年之後。真是年少不識書中意,讀懂已是中年人啊!有些時候,我們真應該停下來,和這浩渺的宇宙進行一次深入對話。

Newton 不僅在物理學上成就卓著,還和 Euclid, Euler,Gauss 並稱為有史以來人類最偉大的四位數學家,我們熟知的二項式定理的次數就是他從正整數推廣到了實數。我一直覺得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少數天才級別的英雄人物推動的,當他們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時,也是人類之福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讀中學的時候,有一門課叫社會發展簡史,說我們是從猴子進化來的,一開始猴子是一樣的,生活在森林裡,後來樹少了,一部分猴子走出了森林,進化成了人類,還有一部分到現在還生活在森林裡。當科學還沒有發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偽神學及時地搶佔了陣地。生命存在的價值應該是不斷學習、探究真相,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