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兔死狐悲”,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01


古語有云: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這句話的意思是因同伴或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雖說狐狸和兔子在自然界是天敵,但是因為它和兔子同為獵人的捕獵目標,在這點上它們算是同伴,而兔子被捕殺的結局讓它提前看到了屬於自己的未來。


所以狐狸的悲傷並非是惺惺作態,而是為同類的兔子,更是為了自己而真實的感到悲傷。

在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後臺有個讀初中的女孩和檸檬傾訴的煩惱:


她們班實行了小組學習模式,每次週考以組員的平均成績在班裡排名,老師這麼安排是為了讓小組內同學互相督促、互相進步。


但女孩的成績不穩定,而同組同學普遍成績優秀,所以對她在本組有些怨言。第一次週考,她超常發揮本來很開心,但她看到另外一組有個同學因拖累到自己組的排名,而被同組同學“冷暴力”對待時,她就變得緊張、焦慮起來了。


她同情這個被排擠的同學,更害怕下一個會是自己。


這個女孩雖然沒有真正被冷暴力對待,但作為成績並不優秀的同類,她是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被冷暴力的同學角度,感受到他的不幸,和自己可能會遭到的傷害。


02


柴靜在《看見》裡面說過:


“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

這種經受,可能是很直接的面對某件事,也可能是以某種間接的方式去體會,就像這個女孩一樣。


很多社會新聞都會引發網友們的激動發聲,比如:


“外賣小哥被用戶惡意投訴導致被扣錢,一天辛苦卻換來白忙”,當時網絡上有很多人為外賣小哥打抱不平。


可能有人會奇怪絕大多數網友並不從事外賣行業,還是外賣產品的消費者,但為什麼他們會對外賣小哥的遭遇感到情緒激動或是感同身受呢?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那就是:


網友們很多和那個外賣小哥一樣,也是普通的“打工仔”,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努力的養活自己。


但生活不會一直一帆風順,網友中有的人也遭遇過不公正的投訴,有的人身邊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所以把同為打工仔的外賣小哥代入了自己,看到被惡意投訴的外賣小哥就像看到了一個需要幫助的自己,他們對這件事的關注,是為外賣小哥打抱不平,也是在為自己發聲。


“兔死狐悲”,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檸檬有個在證券當過客服的同學,就這個新聞曾對檸檬說過這樣的話:


她很同情外賣小哥,她希望大家的發聲讓這位外賣小哥能得到公正的對待。


她之所以為他難受,是因為她之前遇到一位客戶,那位客戶在聽了她的語音指導後,由於自己的操作不當,導致他要去開戶行所在地銀行現場操作。


但客戶卻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不但不斷打電話投訴她,用難聽的語言侮辱她,還要求她賠償往返路費及損失費。


公司為了息事寧人,不得罪客戶,讓無辜的她做了替罪羊,最終她的評分降低,當月的工資也賠了一半,即使同事們都知道她是無辜的,但沒有人敢替她說話,只能私下安慰她。


而她對外賣小哥的發聲,既是有感而發,更是對那些不尊重服務業工作者的人,以及惡意投訴這種不良風氣的不滿。


在一種風氣或者說是一種共同的現象下,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最後,檸檬想說:


很多事情會讓我們產生“兔死狐悲”的共情,在有分辨能力的情況下,關心他人即是關心自己,這個世界很廣闊,希望能多些理解、多些體諒,讓你、我、他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