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像猴子"一样供人参观,打车被拒哭着走回家

如今提起郭德纲,谁人不赞叹一句“相声大师”?

如果没有他,又怎会有德云社的今天,更又何谈相声行业的再次复兴。

而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绝对不是侥幸得来,完全是依靠着异于常人的努力。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总说自己是一个内向人,说一次观众嘘一次。

随着郭德纲早年的艰辛经历在网上曝光,众人才得知当初还未成名的他,生活的有多么不易。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打车被拒载,哭着走了两个多小时

在北京漂泊的那几年,非常坎坷,没有一个人愿意接纳和帮助他。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没钱交房租,被房东堵到屋里骂街。

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饭,病了都没钱买药。

为了生存,只能靠唱戏挣钱。

跟小戏团唱评戏,干了俩月一分钱没拿到。

甚至有一次去给剧场演出,小剧场答应给他1000块钱,但是演出完之后却没有给他。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一次晚上十点多回家,兜里没钱,不够坐公交。

在路上拦下一辆出租车,上车之后连忙先解释自己不是坏人,然后说可以用身上的表来做车费。

但却被出租车司机拒绝了。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于是,郭德纲只能下车自己走。

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边走一边哭。

后来在郭德纲出名之后,有一个采访找到了当时的这位司机。

司机说,现在也挺愧疚的,但就是太老实了胆又小,所以看见拿着一块表,实在不敢拉。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在之后也说,不能怪人家,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打车没钱给块表,谁也不敢拉,都能理解。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像猴子"一样供人参观

在闯荡北京的日子里,用郭德纲自己的话说,就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主流相声那边钻。

可是人家不要他,硬生生把他逼成了那个非主流的非著名相声演员。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那时,他引以为豪的相声还无法满足他的生计,只好到参加各种类型的节目来工作糊口。

仅为了几百块钱的奖金,在节目中被安排在商场橱窗里生存48小时,"像猴子"一样供人参观。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每顿饭就吃泡面,白天要为过往的行人表演才艺,隔着厚厚的玻璃橱窗他上蹿下跳。

他还学着织起了毛衣,但可能是被行人的眼光所刺激。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中途坚持不下去要退出,在与节目组几次沟通之后,不得不再次钻进去直到48小时结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钱,不为了挣钱养活家庭和徒弟,谁愿意受这份屈辱。

也正是有了这些痛苦的经历,才有了今天百毒不侵的郭德纲。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他曾经说,“我丢过的人,比你见过的人还多”。

初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么深刻。

但了解过他这些过往,突然发现这句话的背后,饱受了多少的眼泪和汗水。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带着徒弟们住在郊区,过得像农村人一样

付出总会有回报,郭德纲的事业也逐渐有了起色。

2004年,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成为张文顺之后,郭德纲的固定搭档。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在于谦的介绍下,郭德纲拜师候侯耀文。

那时,德云社的招牌,还不如一个超市招牌大,很不起眼。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可能正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刚开始,带着徒弟们住在郊区,过得像农村人一样。

住的是农村大院,吃的是粗茶淡饭。

吃饭时人多,桌子上坐不下,就坐在地上吃。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今的郭德纲明显不同于往日。

但是,这一切都是他用无数的辛酸奋斗才换来的。

为了事业,他放下尊严,证明着成功绝非偶然。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愿那些正拼搏事业的人,都能像郭德纲一样,熬过那些艰难岁月,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郭德纲北漂那几年: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