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古往今來,關於書法家的掌故很多,最為著名的當屬王羲之的黃庭換鵝了。《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有山陰道士,養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姓氏名諱早已消失的陰山道士,用幾隻白鵝為後世留下來小楷最經典的範本《黃庭經》,同時也刻畫出書聖王羲之性情散落可愛天然的模樣。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一個掌故的流傳,少不了文化人反覆的助推,唐李白在《送賀賓客歸越》頌揚賀知章的書法時寫道:“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如果陰山道士看到了賀知章的書法,應該也會要他寫黃庭經以換白鵝吧。詩仙如此,詩聖亦當有所表示,杜甫有詩云:“鳳凰池上應回首,為報籠隨王右軍”, “鵝費羲之墨,貂餘季子裘。”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也有詩云:“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當然這裡的媚還是褒義詞,就像當年的 “小姐”是尊稱而不是一種職業。蘇舜欽曾感嘆:“山陰不見換鵝經,京口今存瘞鶴銘。”看來是是碑比帖更容易保存啊。不僅是書法家心摹手追,詩人們也津津樂道,可能在書法上再也找不出比黃庭換鵝還要名的典故了吧。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雖然是為了換鵝而寫的交易之作,但水平之高足以影響整個書法史。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稱:“褚書《西升經》與《黃庭經》同一筆法”,可見黃庭經對褚遂良書法影響之深。而宋四家無一不臨習黃庭經。倪瓚評:“坡翁書,小大真草,得意率然,無不入妙。字形或似顏魯公,或似徐季海。此卷絕有《黃庭》神韻,為尤難得也”。於米芾則有《故宋禮部員外郎米海嶽先生墓誌銘》載:“崇寧三年甲子六月……六藝之學以次開設矣。是時,元章名能書,適官太常。一旦,奉詔以《黃庭》小楷作千文以獻,繼進所藏法書名畫,賜白金緡錢,甚腆。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趙孟頫也深受《黃庭經》影響,多次臨摹《黃庭經》併為其題跋,《老子道德經》《汲黯傳》皆可見《黃庭經》的筆意。明代書畫執牛耳者,董其昌《跋臨瘞鶴鳴》:黃涪翁(黃庭堅曾謫涪州,因稱涪翁)雲:大字無過《瘞鶴鳴》,小字無過《遺教經》。今世所傳《遺教》,直唐經生手耳。《瘞鶴》則陶隱居書,山谷學之。餘欲縮為小楷,偶失此帖,遂以《黃庭》筆法書之。黃庭經筆法為歷代書家上溯魏晉筆法的優選途徑。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得魏晉筆法,學書聖王羲之風韻,由黃庭經入門,是通天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