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務工作】面向世界、海納百川,廣州著力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

【僑務工作】面向世界、海納百川,廣州著力打造“新時代樞紐型僑都”

金秋十月,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內曲韻芬芳,這裡接待的華僑華人參觀人數再創新高。廣東是全國最大的僑鄉,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佔了華僑總數的2/3以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歲月如歌,在70年的發展建設歷程中,華僑華人與祖(籍)國同呼吸,共患難,發揮了獨特優勢,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廣州以“千年商都”特有的嶺南文化吸引力、創新張力、開放活力,不斷適應和引領發展新常態。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來到廣州這座樞紐型城市,探尋嶺南文化的根脈,為共圓一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奉獻。

為匯聚同心同力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廣州的華人華僑工作展開了新的篇章——全力推進“新時代樞紐型僑都”建設,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發揮出重要作用。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2013年,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樞紐型僑都”蘊含區域發展新機遇

2019年9月27日,“同心頌祖國 高歌唱中華”廣州市統一戰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文藝展演在廣州市社會主義學院舉行。文藝展演通過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展示了統一戰線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的精神風貌,抒發了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同心鑄輝煌的奮鬥豪情。

“我本人跟新中國同齡,看到祖國不斷取得巨大的成就,身為中國人感到特別榮幸。”香港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香港廣州社團總會會長霍震寰在觀演現場接受採訪時,表達了拳拳愛國之情以及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信心與期待。他說,廣州近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港澳青年前來創業、就業。希望香港的青年人能多來廣州看一看,兩地的青年人互相多交朋友,共圓一個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近年來,建設“新時代樞紐型僑都”,成為廣州新僑企業家和僑界高層次人才的共識。

據不完全統計,廣州市有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和歸僑、港澳眷屬400多萬人,是全國最大的僑鄉都市。2016年,“廣州社會狀況綜合調查”顯示,擁有海(境)外親屬的家庭戶佔到13.21%。

“廣州與其他大都市相比,有著‘毗鄰港澳,華僑華人眾多’的獨特優勢。”廣州市委統戰僑務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外華僑華人的跨地域活動,給廣州帶來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眾多資源優勢。

以廣州市榮譽市民工作為例,廣州市的“授榮”工作開全國之先河。1986年開始,廣州市分16批共授予449位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外國友好人士“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包括霍英東、何厚鏵、何鴻燊等知名人士。榮譽市民們在廣州創造許多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家機械化養雞場、第一家中外合作運輸企業、第一家中外合資高級旅遊賓館(白天鵝賓館)、第一個現代化公共屋村(祁福新村)等。歷屆榮譽市民對廣州的投資額累計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捐贈款物20多億元人民幣。

近代以來,華僑商業文化的融入,打破了中國傳統商業經營理念。廣州原有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和大新公司等“四大公司”都是由澳大利亞華僑創辦,他們打破中國傳統的商業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開創了中國近代商業史上的多個“第一”。一直到今天,廣州一些大型商場仍然以“四大百貨”模式作為服務顧客的標準模式。

兼具僑鄉和國際大都市的優勢,立足“一帶一路”和樞紐型網絡城市戰略地位,廣州已經成為全世界華僑華人與祖國大陸聯繫的紐帶、國內國際資源對接的重要平臺。

去年11月,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佈最新全球城市分級排名,廣州從中國一線城市,首次步入世界一線城市(Alpha)行列。此前,在過去6年間,廣州5次被《福布斯》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第一名。

在這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機遇面前,從樞紐型網絡城市和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戰略定位出發,廣州以“新時代樞紐型僑都”為抓手,促進國際高端要素集聚,進一步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促進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2018年8月,廣州市榮譽市民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考察港珠澳大橋、橫琴自貿區等重點項目。

華僑文化為廣州注入新活力

歷史上,廣東是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發祥地、港澳統一戰線工作的前沿地、海外華人華僑統戰工作的主陣地、新時期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統戰工作的先行地。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眾多華僑華人衝破重重阻礙,離家別親,毅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此後的漫長歲月裡,他們始終初心不改。改革開放後,他們率先投資,興業辦廠,為中國經濟騰飛添磚加瓦。

“要深刻認識華僑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和特色,注重華僑歷史文化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廣州市委統戰僑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海外華僑文化與廣州本土文化不斷交流融合、不斷煥發新的生機。

華僑文化是海外華僑華人在長期的艱苦奮鬥中,以傳統的儒家思想為本源,吸納所在國的優秀文化,不斷融合而成。它影響了廣州文化的發展,使廣州文化的兼容性、創新性等特點更加突出。

以城市建築為例,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後產生的具有嶺南特色的建築文化,使廣州成為一座活動的建築博物館。

正在籌建的廣州華僑博物館,選址百年老建築五仙門發電廠舊址。“老建築,新活力”,將建成一座彰顯華僑華人歷史作用和貢獻的具有廣府特色的華僑博物館。

又以粵劇為例,通過廣州話方言,廣東粵劇、粵曲傳遍世界五大洲。有近120年曆史的廣州“八和會館”,在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枝散葉,廣泛聯繫著眾多粵劇、粵曲愛好者。近年來,歐洲成立了粵劇總會,英、法、德、意、荷等國均有分會,並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粵劇成為聯絡海外華僑華人的文化橋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擁有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華僑墓園文化。廣州先烈路,全長3.6公里,許許多多為革命獻身的先烈長眠在這裡,向世人展示著廣州在中國近現代革命進程中的英雄歷史和華僑歷史文化。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花皓月”被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

華僑文化的不斷融入,為廣府文化注入了新元素和新活力。廣州在“新時代樞紐型僑都”的建設過程中,一面保護這種多元的交融文化;一面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在此不斷匯聚、不斷創新出彩。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2013年8月,世界華商500強廣東(廣州)圓桌會在廣州東方賓館隆重舉行。

開創廣州統戰僑務工作新局面

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海內外尤其關注中國將以怎樣的姿態續寫高速發展的傳奇。

廣州市委統戰僑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步入新時代,廣州的華僑華人積極參與、聯通廣州與世界,不斷續寫海外僑胞愛國奉獻的動人詩篇。

以廣州市海外交流協會為例,該協會成立於1993年,現有海外理事301人,鏈接廣州市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在廣州舉辦的首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上,吸引了海外347個廣府人社團共3000多名代表參會。此外,廣州市僑商會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僑商企業協會,現有會員600多人,近年來,市僑商企業家在各類慈善活動中累計認捐款物逾億元。

近年來,廣州精心組織海外華僑華人、華商企業及高層次人才回穗考察,投資興業。先後承辦了“世界華商500強廣東(廣州)圓桌會”“世界華僑華人企業家南沙自貿區圓桌會”“世界華人華僑聚焦廣州創新創業圓桌會”,意向投資金額達數百億元。

自1980年開始,廣州統戰僑務部門與澳門基金會、澳門日報社連續舉辦了37 屆澳門優異生參訪團活動,1700多名優異生受邀參加。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在“為僑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廣州市花都華僑農場被國僑辦評為“全國和諧僑場創建活動”示範單位;越秀區華樂街華僑新村社區等12個社區分獲全國社區僑務工作“明星社區”“示範單位”“敬老暖僑示範社區”“僑之家”等稱號。

為推動擦亮“食在廣州”文化品牌,增強粵菜飲食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廣州先後5次承辦國僑辦“文化中國•中華美食——中華廚藝團”活動。赴澳大利亞、瑞典、丹麥、巴拿馬、日本、斐濟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21個城市舉辦多場廚藝交流展演,受到當地海外僑胞及外國友人的歡迎。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近年來,廣州統戰僑務部門通過舉辦“首屆僑界企業成果產品展”“廣州華僑人文景觀攝影大賽”“中華文化在五洲——廣州2002世界華人書畫展”“華僑雄鷹——廣州、武漢、南京僑界紀念華僑飛行員抗戰事蹟圖片聯展”,拍攝《赤子情深五十年,風雨兼程話僑務》《鄉情1978-2008》《海外赤子》《廣州僑界口述歷史》,出版《廣州華僑人文景觀》《廣州僑務工作大有作為》《榮譽與廣州同行》《情暖僑心,廣州僑務40年》,參加《廣州味道——“商都僑味”》訪談,推動廣府文化在海外廣泛傳播,統戰僑務工作的社會顯示度和影響力獲得不斷提升。

時光荏苒。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奮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面前,廣州立足於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以更高站位、更大氣魄承擔起建設“新時代樞紐型僑都”的光榮使命。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來源 |廣州市委統戰部宣傳辦、 南方+

【侨务工作】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广州着力打造“新时代枢纽型侨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