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怪人》後感

不知道你曾經有沒有寫文章成癮的時候?有時候,總是想寫點什麼。《科學怪人》後感這篇文章就是這種狀態下的產物。

經典的東西即使流傳百世,仍然是經久不衰、耐人尋味。《科學怪人》可以說是科幻片的鼻祖了,其內容新穎,情節又發人深省。

《科學怪人》中男主角維多深愛著自己的母親,當他母親因難產而死時,他萬分難過,更覺得人應該沒有死亡,或者人在死亡後應該是可以起死回生的。所以,他在求學的年紀走火入魔般研究起死回生術。也正是這個大膽的想法導致了他悲劇的命運。

世間本無起死回生術,但是由於本片是科幻片,所以影片中維多最終成功研製出起死回生術。由此可見,執著是一種力量。之所以稱之為“科學怪人”,是因為維多將科學家的執著用錯了方向或者是欠考慮。

維多將死人健康的器官重新組裝成人,再配合穴位與電流,從而使“新人類”復活。對於維多來講,他成功了,他會名留青史,他會改變人類的命運。可是,這個成功真的如此樂觀嗎?“新人類”會感激維多的“救命之恩”嗎?

要想知道“新人類”是否會感激維多,就要看“新人類”在世間活得怎麼樣了。因為“新人類”是重新組裝的,也就是身體的某些部位是重新縫合的,銜接處有疤痕是在所難免的了。“原裝”的人既會有美有醜,那麼拼湊出來的東西怎麼可能會美。“新人類”不但不美,而且奇醜,醜到“人見人打”。

在這個世上,“新人類”不但不被大眾所接受,而且他沒有朋友,沒有愛人,甚至和自己相同的人也是沒有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關心他、沒有人和他說話,更不知道如何生存。他只有無盡的孤獨寂寞、鄙夷和痛苦。

雖然“新人類”外貌讓人寒慄,但是他就像一張白紙純淨、善良、沒有世俗觀念。在多數人的眼中他是醜陋的,又因其醜陋,大家推斷他是邪惡的。但是在盲人眼裡,“新人類”是他的朋友:因為“新人類”幫助過自己。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不僅18世紀值得深思,21世紀何嘗不是呢!

“新人類”在世上格格不入,便開始怨恨將自己創造出來的“父親”。他恨他的父親,為什麼創造他卻不管他;他怨他的父親,為什麼創造他卻不教他生存之道。他要報仇。(身為父母的年輕人,值得深思)

“新人類”與常規的人不同,他身高力大;所以,他復仇成功了。維多的親人被“新人類”害死了,維多為了解決自己親手造出來的禍患,他追趕“新人類”到了北極,最終,精疲力盡而亡。“新人類”看見自己的“父親”死了,悲痛欲絕。他在火化自己父親時,便和父親一起消失在火海里。真是觸動人心的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