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我可以用生命做外貿,我們外貿人都可以用生命做外貿,但是客戶會不會也捨身相陪?

同一個城市廣州,兩個展會,不同的命運。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延遲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廣交會正在按計劃有序籌備

要知道,這兩個展會有一段時間是重合的。

的確,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風向標”,其他的不是,所以可能不會享受到破除萬難也要“各項籌備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進行”的待遇。

我們沒辦法判斷4月15日世界疫情是個什麼狀況,畢竟還有一個月,我們就是用了一個月的嚴控換回了現在的安定。

希望這一個月,一切迴歸常態。

但是,我並不看好,因為直到現在,諸國還是拒絕正視這次疫情,就算是高層們正視了,民眾的那種傾向性卻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例如意大利動不動就各種遊行。

一個月,我們足夠了,他們,可能還沒到最高點。

參展商有兩類企業,一類是必須要去沒有選擇的,一類是可以選擇不去的,具體為什麼不能說得那麼明白。

如果真是這樣, 那麼標題中那一幕就會出現。

甚至可能出現新一波辭職風潮:我就是辭職也不去!

就如同在疫情不穩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強制復工一樣的道理。

我公佈過,2003年非典時廣交會的到場採購商數據: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03年廣交會採購商數據

按照採購商的上升趨勢,2003年原本應該有13萬左右,結果僅僅來了可憐的23000多,一屆三期,就按照25000個參展商算,一個參展商平均不到一個客戶。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曲線圖中的這種斷崖式下滑一清二楚

參展商可能不需要隔離,但是如果客戶的真的來了是一定要隔離的,14天?參展商在展會上接觸了客戶之後回到家,是不是也必須隔離?

還會有幾個來?

某報發文中,我看到了讓我驚掉了下巴的說法: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如果可以這樣做,為什麼一定要到現場?

為什麼要跑到展會現場去用這些高科技手段跟沒有到場的客戶溝通?是因為自己的公司沒有展廳?沒有網絡?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各出奇招

當然,我絕對不懷疑我們對於疫情的防控能力,03年面對非典,我們可以做到未出現一例,這次做到也應該沒問題:

帶好口罩,安頓好家人,我們出征了,上戰場?NO,去廣交會

當年的報道

但是,我們是去幹什麼呢?

“對於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或地區,儘量奉行少邀請的原則”,這個做到完全沒問題,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會主動來。

這個我們能想得到,其他的客戶難道想不到?

他們還敢來?

來了隔離,客戶接受不了,不隔離,我們接受不了!

一次展會,沒有幾個客戶到場,意義在哪?

難道僅僅是因為它是風向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