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讀《資治通鑑——唐太宗》有感!

說起古代的傑出帝王,不論歷史大家還是我這種讀史小白,脫口而出的幾個皇帝裡,肯定少不了

唐太宗李世民!

舊史新說:讀《資治通鑑——唐太宗》有感!

︿太宗皇帝畫像

貞觀之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天下富足,而人民安樂!

天可汗”戎狄歸順,蠻夷臣服,天下歸心 而民族大同!

雖然知道唐太宗的豐功偉績,但都是粗略瞭解,什麼 對內 勤政愛民 輕徭薄賦 勸課農桑 虛懷納諫 對外族 一視同仁 開放宏博 知人善任 恩服四野 !這些詞語估計大家都是耳熟能詳 脫口就來的!但是就因為太熟悉,熟悉的都有些漠然了!

舊史新說:讀《資治通鑑——唐太宗》有感!

︿大明宮俯瞰圖

今天讀《資治通鑑》看到一段史實描寫,卻突然有些感觸,唐太宗能取得如此成績真的不是僥倖!下面邀請大家看一下原文!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九月,突厥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上不受,但詔歸所掠中國戶口,徵溫彥博還朝。

丁未,上引諸衛將卒習射於顯德殿庭,諭之曰:“戎狄侵盜,自古有之,患在邊境少安,則人主逸遊忘戰,是以寇來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築苑,專習弓矢,居閒無事,則為汝師,突厥入寇,則為汝將,庶幾中國之民可以少安乎!”於是日引數百人教射於殿庭,上親臨試,中多者賞以弓、刀、帛,其將帥亦加上考。群臣多諫曰:“於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絞。今使卑碎之人張弓挾矢於軒陛之側,陛下親在其間,萬一有狂夫竊發,出於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韓州刺史封同人詐乘驛馬入朝切諫。上皆不聽,曰:“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勵,數年之間,悉為精銳

公元626年九月,突厥 頡利可汗獻馬三千匹,羊萬口!可以說是厚禮了!但唐太宗沒要!

他要的是被突厥劫掠去的中原人口,和被突厥俘虜的溫彥博!說到這,我們先看一下溫彥博是怎麼回事!

溫彥博字大臨,太原祁縣人,曾在隋朝擔任文林郎,通直謁者!後為幽州司馬隨羅藝歸唐!

史書記載

武德八年(625),東突厥舉兵南下,彥博被任為幷州道行軍長史,與幷州道理行軍總管、右衛大將軍張瑾率兵抵抗,於太谷(今山西省大谷)失利被浮。突厥頡利可汗知其為朝遷近臣,逼問唐朝兵馬糧草虛實。彥博堅貞不屈,拒不回答。可汗大怒,將其囚禁在陰山苦寒之地。

太宗皇帝,不要馬匹羊群,卻專要被突厥囚禁的溫彥博,可見其求賢若渴!而溫彥博也真沒讓太宗失望!

《兩唐書志》記載

彥博性周慎,既掌機務,謝賓客不通,進見必陳政事利害。帝數襃美之。卒,諡恭

溫彥博在唐朝最後更是成為大唐宰相,可見唐太宗識人,用人之名絕非虛傳!我們繼續看下面,

舊史新說:讀《資治通鑑——唐太宗》有感!

凌煙閣二十八將圖一(以此表示太宗皇帝的追隨者)

一天唐太宗衛所的將領士卒叫到 顯德殿注,唐太宗登基就是在這!)的院子裡說:“戎狄(此特指北方少數民族)經常到邊境掃蕩,但歷代君主總覺得他們進不了中原,於是不思練兵備戰,所以當敵人打進來的時候卻都沒有辦法抵抗!

現在,我不要你們造城據守,咱們多練射箭,要是天下太平你們就是武藝老師,要是有敵來犯,那你們就是朕的將軍! (太宗皇帝真長策也!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於是每天叫來幾百人學習射箭!太宗皇帝甚至親自下場練習,有射的好的就給各種獎勵,而他們的將領也有恩賜!

群臣勸到:大唐律規定拿兵刃靠近皇帝的殺無赦!現在一些卑賤的士卒張弓舞劍的,您在他們中間,萬一要有心存歹意的偷偷射您一箭,那大唐怎麼辦?!”

韓州刺史封同人更是急得騎馬入宮進諫,太宗還是不聽!說道:“王者也 視四海如一家!只要是我封地之內的子民,就都是朕的孩子!朕甚至能放心的把心交給他們更何況在這的可都是朕的將士!我難道還會懷疑他們的忠心!”(這一招是真高,個人感覺比劉備摔孩子好使!嘿嘿)

於是這些軍士勤奮練習,數年時間便都成了精銳!

舊史新說:讀《資治通鑑——唐太宗》有感!


只看這一小段故事,便讓我對太宗皇帝生出無限崇拜!

不貪利而重人才!不惜物而惜百姓!這就是“以人為本 以民為本 ”吧!

而且太宗皇帝 居安思危 重視軍事 尊重士兵 !所以才能在對突厥的戰爭中,將士用命 攻無不克吧!

結語

以這段文章我想在多說一點! 現在很多人以“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為由,拒絕相信隋煬帝曾經犯過的錯誤!歷史的真相我們永遠不得而知,但從溫彥博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 被突厥囚禁卻能堅貞不屈,矢志不渝的溫彥博,卻反隋入唐,在唐任職期間 不阿諛奉承,直言進諫!最後居然還能做到宰相,死後獲封諡!! 可見唐太宗的人格魅力確實要比隋煬帝更勝一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