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業務: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以下文章來源於袍哥書生 ,作者袍哥書生

城投業務: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一次次信仰受到衝擊,很快又完成信心重建。

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違約的消息,忐忑一個週末,一上班,就看到已經兌付的消息。

城投不會違約,違約的就不是真城投,這是信仰。

自從我入行那年,就聽說ZJ城投要出事,但是到現在,ZJ城投還好好的。反倒是當年嚷嚷著創新的朋友,從做礦,做藝術品,到做資本市場,倒下一片。

困惑,真的困惑。無奈,真的無奈。
結論是,城投業務還是要幹。不是因為它有多好。

城投業務: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想明白了,這就是個類永續債。

只要隱含的信用在,利息正常付,一直滾下去。

金融就是跨越時空的資源配置。也許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幹基建,把中國該建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地鐵、機場全部建完,我們後面的兩三代人,都不用再建了。他們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還債。

超前的、大規模的基礎實施建設,正是我們體制的優勢,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階段經濟的重要特徵。不可妄自菲薄。

想明白了,就沒有真正的“地方”債。

如果你有小孩,就能明白這個道理,你要訓他、吼他,甚至動手打他,氣急敗壞,因為你明白,無論他怎麼樣,你都得對他負責。

為什麼三令五申出來說,惡狠狠地說,絕對不準再多借了啊,因為上頭明白,沒有真正的“地方”,誰的孩子誰抱,但是真抱不動了,還是得抱。這是我們的體制,不多言。

你看,搞了半天,新的名詞叫“隱性債務”,相當於家長罵了一頓,又認賬了。認賬就好辦了,安全了。今年下半年,隱性債務化解,哪輪得到資管機構幹啊,銀行都搶完了。

想明白了,這就是塊臭豆腐。


創新那麼多,靠譜的能有幾個?有的確實是個方向,奈何市場空間太小。而城投,實質風險可控(如果你信仰足夠),可以批量做,價格也還可觀。恰似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啊。

還有,你要理解國有金融機構董事長/總經理們的心理,做城投業務,是不怕剛性兌付的。如果城投違約,一定不會剛兌,一定公告、延期,求助於媒體。大多數時候,防火防盜防記者,但是這個時候,媒體趕緊報道啊,事情鬧大,領導一關注,然後批示、協調,就解決了。哪有過不去的呢?辦法總比困難多。

還有一點,大家都不會說出來,但是非常重要。做城投即便有了不良,沒有Politics責任啊!你給民營企業(包括給地產)借錢收不回來試試?你是不是有什麼個人利益,為什麼要給它借!合理懷疑啊。


想明白了,這個問題終會解決的。


你我能看到的風險,上頭早就看到了,那麼多高參。但是任何問題的解決,不可過於操切。治大國如烹小鮮。

現在要守住的是絕不能發生系統性風險。試想想如果城投大面積違約,是什麼樣的風險?流動性一斷,系不繫統?甚至未來某一天,拿一兩個城投來市場化、法治化破產,但目的也只是殺雞儆猴。

不會走到那一步的。上頭清楚,地方也明白,金融機構更不願看到。必須力保,各省皆然,哪怕是一個區縣平臺違約,影響的也是一個省。

問題最終怎麼解決,其實思路很清晰,管住增量,倒騰存量。

首先是管住增量,三令五申沒用,但有一句話特別管用“終身問責,倒查責任”。現在隱性債務的化解,新老劃斷的時間點是2017年7月14日,為什麼是這一天?因為這一天鄭重講的這個話。打好招呼,勿怪言之不預也。

倒騰存量,就是發新債還舊債,拉長債務期限,降低利息負擔。發地方債置換一部分,銀行貸款替代非標一部分,非標借新還舊一部分。總之,慢撒氣。這個時候,如果非要往臉上貼金,可以說我們提供了彈性,充當了潤滑劑的功能。

城投業務,你還別嫌棄,且做且珍惜,越往後量越少了。

城投業務,怎麼做?

優選區域。我真不認為本質上S省就比Q省安全多少,但是當所有金融機構都這麼認為的時候,流動性風險的差別就太大了。而流動性風險,正是城投業務所要關注的核心。

優選平臺。儘量做層級高一點的,儘量做當地最核心的平臺,至少要把核心平臺的信用綁進來。現在像樣的抵押物也難找了,互保吧。


:文章出於行業分享交流之需發佈,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機構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說明

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非無法確認,蓉漂壹號均在文章開頭/末尾備註了來源和作者,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及時與蓉漂壹號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及時更改,並表示歉意,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