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业务: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以下文章来源于袍哥书生 ,作者袍哥书生

城投业务: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一次次信仰受到冲击,很快又完成信心重建。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违约的消息,忐忑一个周末,一上班,就看到已经兑付的消息。

城投不会违约,违约的就不是真城投,这是信仰。

自从我入行那年,就听说ZJ城投要出事,但是到现在,ZJ城投还好好的。反倒是当年嚷嚷着创新的朋友,从做矿,做艺术品,到做资本市场,倒下一片。

困惑,真的困惑。无奈,真的无奈。
结论是,城投业务还是要干。不是因为它有多好。

城投业务: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想明白了,这就是个类永续债。

只要隐含的信用在,利息正常付,一直滚下去。

金融就是跨越时空的资源配置。也许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干基建,把中国该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机场全部建完,我们后面的两三代人,都不用再建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还债。

超前的、大规模的基础实施建设,正是我们体制的优势,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阶段经济的重要特征。不可妄自菲薄。

想明白了,就没有真正的“地方”债。

如果你有小孩,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你要训他、吼他,甚至动手打他,气急败坏,因为你明白,无论他怎么样,你都得对他负责。

为什么三令五申出来说,恶狠狠地说,绝对不准再多借了啊,因为上头明白,没有真正的“地方”,谁的孩子谁抱,但是真抱不动了,还是得抱。这是我们的体制,不多言。

你看,搞了半天,新的名词叫“隐性债务”,相当于家长骂了一顿,又认账了。认账就好办了,安全了。今年下半年,隐性债务化解,哪轮得到资管机构干啊,银行都抢完了。

想明白了,这就是块臭豆腐。


创新那么多,靠谱的能有几个?有的确实是个方向,奈何市场空间太小。而城投,实质风险可控(如果你信仰足够),可以批量做,价格也还可观。恰似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啊。

还有,你要理解国有金融机构董事长/总经理们的心理,做城投业务,是不怕刚性兑付的。如果城投违约,一定不会刚兑,一定公告、延期,求助于媒体。大多数时候,防火防盗防记者,但是这个时候,媒体赶紧报道啊,事情闹大,领导一关注,然后批示、协调,就解决了。哪有过不去的呢?办法总比困难多。

还有一点,大家都不会说出来,但是非常重要。做城投即便有了不良,没有Politics责任啊!你给民营企业(包括给地产)借钱收不回来试试?你是不是有什么个人利益,为什么要给它借!合理怀疑啊。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终会解决的。


你我能看到的风险,上头早就看到了,那么多高参。但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不可过于操切。治大国如烹小鲜。

现在要守住的是绝不能发生系统性风险。试想想如果城投大面积违约,是什么样的风险?流动性一断,系不系统?甚至未来某一天,拿一两个城投来市场化、法治化破产,但目的也只是杀鸡儆猴。

不会走到那一步的。上头清楚,地方也明白,金融机构更不愿看到。必须力保,各省皆然,哪怕是一个区县平台违约,影响的也是一个省。

问题最终怎么解决,其实思路很清晰,管住增量,倒腾存量。

首先是管住增量,三令五申没用,但有一句话特别管用“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现在隐性债务的化解,新老划断的时间点是2017年7月14日,为什么是这一天?因为这一天郑重讲的这个话。打好招呼,勿怪言之不预也。

倒腾存量,就是发新债还旧债,拉长债务期限,降低利息负担。发地方债置换一部分,银行贷款替代非标一部分,非标借新还旧一部分。总之,慢撒气。这个时候,如果非要往脸上贴金,可以说我们提供了弹性,充当了润滑剂的功能。

城投业务,你还别嫌弃,且做且珍惜,越往后量越少了。

城投业务,怎么做?

优选区域。我真不认为本质上S省就比Q省安全多少,但是当所有金融机构都这么认为的时候,流动性风险的差别就太大了。而流动性风险,正是城投业务所要关注的核心。

优选平台。尽量做层级高一点的,尽量做当地最核心的平台,至少要把核心平台的信用绑进来。现在像样的抵押物也难找了,互保吧。


:文章出于行业分享交流之需发布,仅供参考,不代表本机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蓉漂壹号均在文章开头/末尾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及时与蓉漂壹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及时更改,并表示歉意,非常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