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聲笑:為什麼武俠題材佔據中國影視的半壁江山?

印星林/文

《說文解字》說:“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顧名思義,武者,平定、制亂之器。中國的武俠“宣傳”應該從演義開始,唐代的傳奇小說,明朝的英烈傳,清朝的公案,等等,無不在其宣傳武俠、推廣俠義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直至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一批優秀作家的文學作品面世,因其曲折離奇、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光怪陸離的童話世界以及“俠之大者”、“任俠崇善”的普世觀而受到了無數人的喜愛。

滄海一聲笑:為什麼武俠題材佔據中國影視的半壁江山?

時至今日,受上世紀“武俠劇”風靡的影響,武俠題材的影視劇仍然佔據著中國影視市場的半壁江山,有的作品雖然不是純正的“武俠題材”,但是情節裡依然保留著“武俠”的情節與特質,以至於在很多人老百姓的心目中,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那就是“古裝劇就是武打片”,很多影視製片人也看到了人們心中的這一份“情結”,把本不應該出現的“武戲”也演繹的熱鬧非凡,這裡面的些許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中國的影視產業起步較晚,老百姓的視覺接受水平都停留在先入為主的“熱鬧”上,從影視的功能來說,這一點也無可厚非,因為娛樂功能永遠是影視功能的第一位。在基調、價值觀的正確把握下,影視作品能給人帶來吸引力,靠的就是動態的場面與情節。

滄海一聲笑:為什麼武俠題材佔據中國影視的半壁江山?

其次,在中國數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其實有太多的文化現象是一般老百姓所不能完全瞭解的。武俠的“江湖世界”演繹著人世間蕩氣迴腸的悲喜劇,它既是一個虛擬的天地,也是一種超出正統社會的獨立存在,很多是非、善惡、黑白、聚散,人們都在虛幻的故事裡找到了自己現實的影子。尤其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出現,更是把這樣的人們對於世間百態的審美認知提升到了一種“精神層面”,用武的手段來完成俠的事情,滿足了大多數人的精神需求。

武俠色彩影視劇經久不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於“武俠”的參與,給了編劇、導演更大的劇情拓展空間。眾所周知,然後一個題材的演繹都需要有一整套的“生態素材”作為基礎。武俠題材的創作空間無比寬泛,包羅萬象,有詩有史,有佛有禪,有文有武,有花有酒,有緣分有恩仇,有前因有後果,它幾乎滿足了所有觀眾的獵奇心,武俠劇已經不是以往人們心目中的打打殺殺,而是展現出了一種“真實的存在”,只不過這種狀態是人們平時生活狀態裡沒有的一種情感,它是一種多元的“認知世界”,有招無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劇中人命運的轉折。有驚無險的結局明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劇情的發展還是讓人們期待著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這就是影視藝術的魅力。

滄海一聲笑:為什麼武俠題材佔據中國影視的半壁江山?

虛幻的世界折射出了現實的文化內涵,真善美與假醜惡的對比、衝擊,是人們喜愛武俠題材的原始動力,也是一代代影視人為之付出的初衷,這就是虛構與想象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