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是慈禧說的嗎?她其實還說了另外一句話

1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對於稍微熟知一點近代史的朋友都應該聽過這句話,很多人一聽到這種話,可能大多數第一反映就是,這一定是慈禧太后說的,事實上,這句話也確實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慈禧說的,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這算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最早出自於梁啟超所著的《戊戌政變記》,根據書中的史料記載,這句話是晚清時期的大臣剛毅說的,而他的原話是:我家之產業,寧可以贈之於朋友,而必不畀諸家奴”。

那麼這個剛毅又到底是誰呢?據史料記載,他塔拉·剛毅,字子良,滿州鑲藍旗人,他在個人的經歷較為複雜,在思想上他是個守舊派,在對待外國聯軍的入侵,他又是一個主戰派。1877年,因為平反了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和小白菜案而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升任了江西按察使,後又升任江西巡撫。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是慈禧說的嗎?她其實還說了另外一句話

2

在甲午戰爭時期,因為堅持主戰而得到慈禧太后賞識,又升為軍機大臣。剛毅極端的排外,他不僅反對變法,也力圖主張對八國聯軍宣戰,在他指揮義和團大戰聯軍之下,很多教堂、教民和傳教士都遭到殺害,他也是八國聯軍要求交出的人之一。

不過不巧的是,在和慈禧太后一路西逃得時候,他病死於山西。而剛毅說得那句話得意識就是寧願把家產送給朋友也不送給僕人。那話又說回來了,這句話怎麼就成了慈禧太后說得呢?原來這都是玩的文字遊戲,在清末學者陳天華的《警示鐘》裡,這句話被縮減成“寧予友邦,不贈家奴”,聽起來是不是感覺情緒表達更加距離呢?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是慈禧說的嗎?她其實還說了另外一句話

3

然後這句話就越來越出名,至於到底是誰說的,當時的人也沒有去仔細考證,反正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太后軟弱無比,乾脆就把它當成是慈禧太后說的,所以這屎盆子就給扣到慈禧太后身上了。於此同時慈禧太后的另一句名言也讓她被後人唾棄,那就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那麼這句話到底出自哪裡呢?這句話其實出自於在辛丑條約的談判中,慈禧給當時負責談判的大臣發佈的電文旨意,全文是:“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其大概的含義是:請仔細斟酌,要結合清朝的國力去出賠償,保證各國滿意。量這個詞是考慮的意思。

“寧與友邦,不予家奴”是慈禧說的嗎?她其實還說了另外一句話

由此看來,清末時期以訛傳訛的事情還真實比較多,很多真實的歷史故事和原文都已經被曲解,雖然慈禧在她執政末年犯了很多錯誤,但我們仍然需要採用辯證的思維去一分為二的看待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