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美元的收購大單:不是老潘在跑路,而是黑石重倉中國


40億美元的收購大單:不是老潘在跑路,而是黑石重倉中國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黑石集團正與SOHO中國就後者私有化進行談判,交易價值40億美元,黑石提出的私有化報價為每股6港元,明顯高於現時股價。此外,黑石集團還將接手SOHO中國的債務,約合47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3月10日午間,在港股上市的SOHO中國股價急速拉昇,並在上漲37.58%後暫停交易,停牌時的股價為4.10港元。


如果該筆交易順利達成,這也將成為黑石集團迄今為止在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一筆押注。


若收購成功 潘石屹夫婦將告別內地地產市場


SOHO中國股價一直大幅低於淨資產,根據2019年中報披露的數據,SOHO中國每股淨資產6.76港元。SOHO中國昨日收盤價為2.98港元,市值155億港元,而公司最近一個報告期的淨資產則是352億港元。


市場此前曾有私有化傳聞,不過多數人估計是潘石屹夫婦將SOHO中國私有化,畢竟兩人佔有公司超過六成股權,私有化的收益更大,就像噹噹網從美國私有化一樣。根據傳聞,目前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潘石屹及其夫人張欣持有該公司63.93%股權,且他們計劃在與黑石達成交易後仍保留少量股份。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意味著要和國內地產市場說再見了。


自從2014年以來,SOHO中國就已經開始出售在中國的資產,據公開資料統計,其5年間累計出售資產套現約293.41億元。


但截至記者發稿,雙方均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黑石的邏輯:看好中國經濟長期韌性


鑑於SOHO中國的體量,目前的併購市場上能吃下的買主並不多,但黑石是有這個能力的。除了此前的收購傳聞外,黑石和SOHO中國還有其它淵源。公開資料顯示,黑石亞洲區目前房地產板塊的常務董事就是SOHO中國前任總裁閻巖,他在SOHO中國工作了22年,曾歷任首席運營官、財務總裁和總裁,負責項目拓展、成本預算控制及全面管理等。


某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黑石集團在亞太區房地產領域的彈藥充足,因為募集到的資金總歸要投出去,所以找到品質好的物業就出手了。如果算上黑石還需要承擔的47億美元債務,這筆交易的總收購價格約為87億美元,平攤下來,每棟物業的收購價也超過70億人民幣。


上述資深人士表示,這筆投資單純從物業增值角度未必是一項好的投資,但是從黑石投資資產組合的保值策略,以及對沖其他非核心區域高風險的物業投資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黑石這次果敢出手,也是縱觀全球,放眼亞洲市場後,覺得還是中國的防疫做的最好,就把錢砸向中國了吧。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核心城市的房地產也成為了外資的避風港。”


上述這位資深人士表示,首先黑石的募資能力很強,資金成本比國內低很多。至於黑石未來出售時的估值溢價,這得看黑石的退出時點,如果看3-5年後,物業的漲幅肯定還是有的。眼下唯獨黑石接手後的租金能否上漲是未知數,現在來看未來1-2年租金上漲的可能性較低。


“但是黑石在投資領域就是風向標的作用,他們不太關注租金回報率,當下疫情過後,他們選擇果斷出手就是看好中國經濟的中長期韌性。基於商業地產市場,尤其是北京上海寫字樓市場的穩定,哪怕是租金的微微下降對於我們測算模型裡面的最終退出的IRR或者投資回報率來說影響不大。” 上述資深人士稱。


起底黑石亞洲佈局 偏愛核心增益型資產


黑石集團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黑石集團管理資產規模已達5711億美元,涉及私募股權、房地產、對沖基金和信貸。其中,房地產基金的資產規模約1632億美元,超過私募股權和信貸業務,成為黑石集團管理規模最大的業務。


而近期,外媒報道黑石集團最新投資策略為“在全球範圍內購買資產,並根據需要修復資產,收取租金或最終出售房產”。此外,黑石已經從核心增益型(Core +)投資者那裡募集了294億美元資金。


近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黑石已斥資逾27億美元收購220套租賃物業,其中大部分位於日本東京和大阪。這筆融資僅佔黑石最新募集的294億美元的核心增益型基金的10%。除了日本,

黑石集團自2006年起進入印度市場,已在印度投資了150億美元,其中包括私募股權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


至於中國市場,自2008年黑石完成第一筆投資起,據不完全統計,黑石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累計投資額接近300億元,投資範圍囊括了寫字樓、購物中心以及綜合體。其中,大部分投資發生在2018年以後。


近兩年,黑石加快了在國內收購物業的步伐,單就2019年一年,黑石已經撒出了200億收樓。


潘石屹的邏輯:套現+分紅


隨著商業地產競爭加劇,SOHO中國運營能力不足的弱點也開始暴露。獲取新項目能力下降,以及“散售”模式逐漸淡化,使得SOHO中國的業績受到影響。自從2014年以來,SOHO中國就已經開始出售在中國的資產,據公開資料統計,

其5年間累計出售資產套現約293.41億元。

2014年,以總對價82.8億元賣了位於上海的SOHO海倫廣場、SOHO靜安廣場以及凌空SOHO的近一半物業面積;


2015年,把所持上海外灘國際金融中心8-1地塊50%的權益賣給了復星集團;


2016年,以32.2億元的對價出售位於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


2017年,以85.8億元賣了位於上海的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的剩餘物業;


2019年,將北京的9個商業項目共計2583個地下停車位出售,價格7.61億元。


2019年10月,市場還傳出SOHO3Q(共享辦公業務)已經將旗下的11個項目打包賣給築夢之星的消息,但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據SOHO中國中報,截至2019年6月,SOHO中國的總資產為688.98億元人民幣,持有的9宗物業資產投資物業總值611億元。除了今年2月才開業的古北SOHO和建設中的麗澤SOHO,出租率都達到95%,一年的租金收入約15億元。


2006年至今,累計實施分紅12次,累計實現淨利潤442.58億元,累計現金分紅達到207.78億元,分紅率為46.95%。按照SOHO中國董事會主席潘石屹及其夫人張欣持有該公司63.93%股權計算,累計可以獲得現金分紅133億元。


從分紅上,也可以看出潘石屹的價值取向。


2009年前後,潘石屹頗為積極,當年6月30日,潘石屹親自參與廣渠路15號地拍賣,具有央企背景的中化方興最終奪標,潘在報出39.4億元的價格後止步,他稱這個最終價格太不理性。


法拍市場價格太貴,潘石屹開始併購,2009年8月以24.5億元從摩根士丹利處接手號稱“上海第一爛尾樓”的東海廣場。截至2013年7月SOHO中國在上海拿下12個項目,累計耗資達287億元。


2012年,他開始轉變公司經營模式,從售樓模式徹底轉向出租模式,也就是從拍地建樓出售轉向拍地建樓出租,2012年僅持有兩個小項目,一個是北京前門商業街,一個是上海世紀廣場,兩個項目可租面積加起來才約9萬平米,租金合計約2.1億元。


公司在這個時期進入了穩定發展階段,開始穩定分紅,到了2015年之後,公司沒有再拿地,開始大力分紅。就在這個階段,潘石屹家族開始在歐美投資商業地產。


2015年,SOHO中國開始結合互聯網推行SOHO3Q項目,模仿美國WeWork搞共享辦公空間,進行辦公室和辦公桌的臨時出租,還租其他公司房產用於出租,潘石屹稱該板塊還有上市計劃,幾年後達到10萬個座位,年租金約5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