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好攝影作品並不取決於好器材,那為啥大家熱衷購買好的器材?

鄉拍鄉土


好器材不等於好作品,那麼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來想,好作品的成功因素中,器材的佔比是多大!

從野馬哥的角度來說,器材在攝影中的位置還是比較重要的。在同等條件下,器材的好與壞,能夠直接影響到拍攝的成功率、畫質表現力等等。但好器材帶來的,也可能是壞事!


一、好器材帶來更多的攝影可能性

如果經濟能力沒有問題,顯然器材越好,出好作品的可能性就越高,我相信這是大家都認同的一點。比如說1DX3的快速對焦能力,連拍能力,不僅僅適用於體育攝影,在對一個跑來跑去的淘氣娃拍攝,也能大顯神威。而同樣的場景,如果只用一個手機或一個卡片機,糊片的機率則要大上許多。


二、一分錢一分貨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原廠鏡頭通常比副廠鏡頭更貴?為什麼佳能紅圈比非紅圈的鏡頭更貴?為什麼防抖鏡頭,大光圈鏡頭,或者加了一些新型鍍膜或特殊鏡片的鏡頭,其售價就會增加非常之多?顯然在成像上,貴的鏡頭,比便宜的鏡頭,成像上是更好的。當然這也不絕對,但一分錢一分貨,或者說,越貴的鏡頭成像越好,在通常情況下是成立的。


三、更新更好器材是提升你攝影作品最快的方式

對同一個攝影愛好者來說,給他一臺5D4一定會比給他一臺800d,拍出好作品的可能性大。所以對於很多的愛好者來說,器材好,作品就好,是劃等號的。其實這也是一種省事走捷徑的思想在作祟!


四、好器材的副作用

好器材還有副作用?這是當然的。越好的器材,價格越貴,也可能就越重。而又貴又重的東西,其實是妨礙我們將之隨身攜帶,隨意創作的。買的起的器材,還要用得起,那才是好器材。


五、好器材不是拍出好作品的先決條件

真正限制作品高度的是攝者思維的高度。器材作為輔助,作用還是從屬的。真正的攝影大師,用普通相機也能拍出絕世佳作。而不懂攝影的人,可能給他一臺富士中畫幅,可能拍出為的照片還不如你手機拍的好看。


六、器材要與需求相匹配

選購器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可能大家會忽略,即你拍照之後,你照片的用途是什麼。比如,你只是為了分享朋友圈,那麼4000元的華為手機,可能會比20000元的A7R4要合用的多。


七、器材要與攝影能力相匹配

越高級的器材,功能越多,特別是越專業的相機,其很多的功能,都是圍繞更加職業的攝影師的需求進行打造的。比如更多的對焦方式,更好的操控,更好的測光準確度等。如果你的攝影能力沒有跟著提升,那麼器材的許多功能,相當於是浪費了。


八、不要做器材黨

有很多人是在玩相機,而不是玩攝影。也就是把器材作為了主要關注的點,用於收藏還好,用於和別人攀比,顯然是走入歧途!


綜上,好的器材雖然帶來了更多的攝影可能性,但如果“德不配位”,這可能反而會成為你創作的負擔,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攝影能力來選購適合的器材,顯然比一位選好,選貴的器材,更加理智!


野馬攝影


很簡單的,因為大多數人寧願相信是器材不好導致自己攝影作品效果差,而不願意承認自己確實不是攝影那塊料。比如像我,以前總認為我照相差是因為我沒有單反而是用手機照的。當買了個1萬多的單反後才發現,我確實不會照相。[我想靜靜]


sashou001



一 時代的進步:現在的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特別快,因為市場變化太快,你不跟上可能怎麼被淘汰的都不知道了,就像之前的諾基亞如日中天的時候,誰會想到那麼快就銷聲匿跡,而攝影器材的也是如此,就算每年出一款然後停掉三年前的產品,這樣算下來,其實就算我們自己不買也沒辦法買舊款,去找二手產品不熟悉的基本不會買,加上買東西都買新不買舊,所以隨著時間推移看到的都是大家買新器材了。

二 廠家宣傳帶來的跟風:因為廠家更新換代都會帶來新的技術,這時作為新手看到宣傳,只要是有需求的人,有多少人不會動心呢?又有多少人會買舊款呢?就像目前市面上手機主流的標配是全面屏,三攝四攝,長焦超廣角,遠攝變焦,超大光圈,5G等字眼,此時4G手機,雙攝鏡頭,廣角,小倍數變焦,小倍數光圈,即使夠用的情況下,價格相差不是很大沒全面普及時,你會選擇4G手機還是5G的呢?相信大家都會盡量選擇5G版本的,所以相機也是如此,你選擇的時候也會選好一些的。作為消費者看到各種宣傳難免也會動心的,所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好器材也是理所當然的。

三 生活水平:目前國民收入都大幅提升,一臺相機也就是一兩個月工資的事情,加上現在電商平臺上面可以使用分期或者是提前消費,只要生活不是非常拮据的情況下,誰會不選擇一個更好的器材呢?

以上三點都小編的個人看法,不過很多好的攝影師用的設備還是比較陳舊的型號是因為他們是可以做到條件不夠技術來湊的老江湖。在夠用的情況下誰又會動不動去做個裝備狂人呢?小編拍攝技術不好的人在2012年入手一臺半畫幅相機都用到去年才更換的,所以對於那些技術好的人,他們又怎麼會隨意換了?


春夏VS秋冬



我記得讀大學的時候出去參加活動有一位大哥講了自己工作5年的體會:當你一個月賺5000塊的時候,你會覺得錢不夠花;當你一個月賺1萬的時候,你同樣會覺得錢不夠花;當你一個月賺2萬的時候你還是覺得錢不夠花。” 現在工作之後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無奈,這跟買東西是一樣的,消費者對於美好產品的追求是永遠不會停歇的。

拍出好照片的一些基本因素


如何拍出一張好照片?或者說如何量產一些看起來還不錯的照片?如果你只是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個人覺得以下幾個因素是你必須具備的:


第一個是攝影的基礎知識。這裡指的不僅僅是所謂的光圈、快門、白平衡、感光度這些參數對於最終出片的影響,你還應該深入去了解一下相機的歷史,各種鏡頭的分類,工作原理,以及透視關係,推薦《紐攝》這本入門必讀書籍。如果有必要,你還需要學習瞭解一些美術方面的內容,比如說平面設計和繪畫等,來增加自己的構圖技巧。


第二個是有一臺中端以上的機器。我個人如何看是低端機器還是中高端機器,一般來說如果是紅黃兩廠,就是機器是否有肩屏。說肩屏沒用的人,基本上應該是不怎麼用M檔的人,雖然並不推薦一直使用M檔,因為會降低拍片速度。但是肩屏的確是只會在中高端機器出現的配置。中高端機器成像素質,可以甩開手機幾條街,不管你是徠卡四攝還是1億像素傳感器。


第三個是環境和運氣。攝影愛好者,咱們也不期望燒錢玩燈啥的。但是如果想要拍出好的照片,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喜歡旅拍的人應該能夠明白這一點,只要風景好,天氣好,你怎麼拍都是好看的,哪怕用的是手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風光攝影,需要做的是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找好機位,等待理想的天氣,按下快門。那些人文攝影的,天天走街躥巷,累死了。


第四個是一定的後期技能。如果你不會Lr、Ps這兩個軟件,然後說自己是攝影愛好者,都是扯淡。相機從某種意義來說,它只是充當你在完成一張照片時的第一件事情:按照你的設想去記錄下你想要的光線。但是最終如何按照你的設想去把光線呈現給觀眾,那麼你就不得不用到後期,對構圖、色彩、透視做一些調整,有的甚至要放到Ps裡造假處理。


因此你也不難看出,想要拍一張看上去還不錯的照片,其實挺難的哈。也就不難理解為啥現在手機廠商都拼命想要把拍照這個功能做得足夠有噱頭。

好的器材帶來的畫質提升最明顯


那麼上面說了那麼多,大概應該知道好的作品其實需要個人具備很多能力,而這些東西是需要日積月累甚至系統培訓才能夠練就的。那麼此時社會人有句俗語: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攝影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並沒有時間去自學技巧,也懶得去自學技巧,想要拍出好照片的唯一路徑,那就只有購買足夠昂貴的器材來彌補。


很簡單的一些例子:同樣是拍攝人像,你用50mm狗頭可以拍,用85mm定焦可以拍,用70200電磁炮可以拍,但是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50mm狗頭某寶上幾百塊錢,70200一萬多;同樣是風光攝影,你可以用24mm定焦,可以用16mm定焦,可以用1424變焦,你可以買最大光圈2.8的,想要拍星空可以買最大光圈1.8或1.4的,這裡面便宜的三四千,貴的一萬多。


同樣類型的鏡頭,焦端不同,透視不同,成像質量不同,價格也不同;同樣焦段的鏡頭,光圈大小不同,虛化效果不同,細節不同,價格也不同。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納悶:同樣是拍一樣的地方,網上那些老法師拍出來的效果是這樣,自己拍出來是另一個樣子。老法師舉的都是長槍大炮,每次拍攝都是一次負重跑。


我們就說拍人像這個東西。你可以用50mm這種入門的定焦頭來拍,如果你是從所謂18135這種套機頭過來的,成像質量可以足夠讓你驚豔;如果你換到價格翻了兩倍的50mm 1.4光圈的定焦鏡頭來拍,你又會發現成像質量又提升了一個臺階;此時你再換,換到105mm 1.4光圈的空氣切割機,成像質量還會再上升一個臺階;接下來你再接一個外掛的閃光燈,成像效果又再次提升了。


因此,雖然我們常說拍照好壞看人,不看器材。但是不得不承認更好的器材就是會有更好的出片效果,貴不是廠商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理性燒錢迴歸佛系


從大學接觸攝影成為愛好者以來,到現在畢業兩年左右。我自己走過了那種從中畫幅入門,然後接觸鏡頭,然後換到全畫幅,然後開始玩定焦頭,最後退燒到微單的過程,折騰了一些錢,但是最後壓垮我的是一次爬峨眉山拍雪,自己帶了一臺全畫幅,一臺中畫幅,一臺無人機,還有兩個鏡頭,加起來十幾斤的重量,當到頂的時候,已經喘得不行了,我突然開始問自己:拍照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樣為了拍照而拍照揹著各種器材,累得沒心情欣賞風景,那拍照還有什麼意思?於是乎2019年我把手中2個相機、4個鏡頭全部賣了。然後換了一臺富士X-100F,異常輕鬆。


其實身邊有很多朋友基本上都是這樣,中畫幅入坑,然後開始玩鏡頭,去到全畫幅,最後發現真的揹著全畫幅去旅遊就是遭罪,然後換成微單,有的直接就用手機或者運動相機了。這應該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的事情。但還是那句話:我們喜歡攝影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下時間,方便在未來可以保留一份珍貴的記憶。


那麼說到器材貴這件事情。全球單反相機的銷量每年不過幾千萬臺,基本上處於一整個夕陽產業。中國市場的主要消費者,目前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極是學生黨,喜歡新鮮事物但是沒什麼錢,買相機一般都是中端相機,但是得益於各種金融平臺提供的24期分期付款服務,買個相機或者好一些的鏡頭也沒什麼壓力;另一極是退休的中老年朋友們,時間多,朋友多,錢也多,忽悠著參加老年攝影旅遊團,然後就開始掏錢買相機和鏡頭了,不是幾千塊的掏,是幾萬塊的掏,畢竟這些錢不花在相機上,也要花在保健品上,鏡頭什麼的還可以保值一下。


因此攝影這件事情,其實終歸還是燒錢的。你永遠不可能追求到極致的器材,除非你準備好一百來萬把紅黃兩場所有鏡頭組配齊,然後買旗艦的全畫幅,還不算如果你入了大畫幅或者旁軸相機的坑。量力而行,按需配置,以租代買,才是最好的選擇。


PM宋先生


追求是無止境的不能因為窩頭就能吃飽肚子,我們就不要豬肉了,是一個道理。

也有可能是摔了器材


退後20年,有拿著傻瓜相機拍出獲獎作品的人不在少數。

當年這些人還在用傻瓜相機創作嗎?例子極端了對嗎?

就說今天的體育攝影記者,那個不想要最好的 設備

相機各種參數 指標日新月異,給創作帶來極大的幫助。

網上總有人說國個有大師一生就用50頭創作,看好了頭銜(大師) 你成大師天天拿著傻瓜相機創作都有拍馬屁。這些認識也可能只是你安慰那些器材少的人一個籍口

好的器材能讓你的作品更上一層樓,一個攝影和一個司機一樣,都分辨出機器聲音上的變化,發動機的聲音,快門的聲音都是那美。用一個月的D5,相信兩位數的相機都不想用了。

都說好攝影作品並不取決於好器材,那為啥大家熱衷購買好的器材。

這話聽著多少有點酸?在曾經的歲月裡我一度也有這樣的想法

我的一個朋友做辦公室的,收非常可觀。10年前就用D3,大三元,菜絲等頭。每次找我來修片,我都頭疼。心想就不用暴光準一點嗎? 白瞎這嗎好的設備了。

術有專攻,人家有好器材,但不長拍。拍人像也不是本職工作。拍大妞時,大妞也愛往大的看,這年頭有錢人很多,不能因有錢不會拍照,就不讓人家買頂級相機,不能因為頂級相機在這些人手裡出不了好作品就否認頂級的作用。

攝影在於取長補短,相互交流。現在攝影界存在各種鄙視鏈。要看到別人的長處,而不是好為人師的的到處指點。

攝影不是應試教育,沒有標準

。就當百花齊放

那為啥大家熱衷購買好的器材。


好的器材能讓攝影師更好的對抗更復雜的拍攝環境。


行走中的令狐


都說好的攝影作品並不取決於好器材,那為啥大家熱衷購買好的器材?

很好的一個攝影討論題!

我來直白的談談這個問題。

1. 好的攝影作品並不取決於好的拍攝器材,只能說明攝影師用“爛”器材,拍出了內容符合時代,迎合了人們的思想或精神需求的作品,而這樣的攝影作品並不代表片質。

攝影作品的好壞除了構圖、光線、色彩、拍攝技巧判定外,也與拍攝器材相關聯;比如馬格南圖片社很多歷史攝影作品中,也有一些圖片拍得糟糕,但為什麼會成為經典?也就是圖片內容符合了時代,圖片中的故事憾動了人的內心世界。

好器材不等於會拍出好作品,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講在理,但拍出的圖片和質感,用普通的照像器材拍出是不可相比。

2. 關於熱衷購買好的器材;

布勒松時代攝影大師用的照像器材並不差,很多攝影師是用徠卡+50定,在那個年代是什麼概念?應該也算是在用奢侈級的相機在拍攝。

好的照像器材,能帶來更好的拍攝體驗和成像圖質,有條件必然會升級,不去升級除非僅是普通玩家,或手機拍圖的使用者。



而靠“鏡頭後面的頭”這類攝影師,用一“爛器材”會拍出好的片質嗎?拍攝時會顯得更輕鬆嗎?必然是不會的。

更好的相機和更高品質的鏡頭,在帶來更輕鬆拍攝的同時,高感、寬容度、追焦速度、抗炫光、抑鬼影、片質通透、相機小巧防抖更好等等優點,就是熱衷購買和升級的理由。


有攝友講好的器材與創作沒一點關係,那你就用手中的劣質相機加狗頭,慢慢的去拍出參賽獲大獎的作品。

以上是本人一點看法提供參考,頭條號@攝影微談。


攝影微談


這是一個在攝影圈永恆的話題,我也曾走入燒器材的怪圈,回顧過程,我個人認為,看拍照片什麼用途了,如果是記錄生活,興趣愛好,網上交流,一般的器材足夠用了,如果你拍照片用於商業用途,有條件的情況下,高端機和原廠鏡頭,還是有必要的,我們也比較過與圖麗、騰龍之間的差距。如果是生活愛好,現在的華為手機都可以取代卡片機,也有RW格式,發兩張華為P20pro拍攝的照片與你分享。謝謝!




行攝天地中


這個問題提得很有代表性,我也思考過這個事情,也曾在某個時候糾結過。

首先我想用自己親身走過的攝影之路講,大家看了之後會不會有一些幫助。我真正喜歡上攝影,也就是17年才開始,但那時候也壓根還沒想過買單反或者微單,拍攝就用自已的LG H818手機開始,喜歡上之後,一有空一年四季就近去公園裡就不停的拍攝花草樹木,這個手機有一個手動模式,像白平衡,ISO,快門,手動調焦之類都有,最早的知識就是通過手機實踐來明白了一些感光度,快門,光圈之類的相互影響關係。拍攝之後,我就用手機修圖app如360MIX和Snapseed之類直接修一下效果,有不少照片看起來還是挺有感覺的。

以下是我用LG手機拍攝一些作品,畫面感是可以了,但不能放大看,手機畫質確實不夠精細的。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說,不講器材,我覺得17年用手機拍攝一些圖,也是可以稱得上能看了。因為覺得畫面好不好看,還是跟人的審美水平有關係的,而不是器材,雖然我17年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攝影的事,但我之前從事過平面和網站設計類工作,無論是PS軟件還是審美方面還是有一定基礎的,儘管我所學專業跟美術、設計半點關係都沒有。

說到這裡,大家覺得好攝影作品跟好器材是不是劃等號關係?肯定不是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論器材,不是作品好壞的全部,特別對於非工作用的攝影愛好者來說。現在的器材性能完全過剩了,用十年前的器材拍攝在非工作用途(如體育賽事等高速連拍等要求之外)也是夠你用去拍攝一些好作品了。我在18年6月份才真正接觸到單反,而且還是別人淘汰不想用的尼康D40,佳能400D老得掉牙的古董機,我用它們拍攝了一些作品,總體效果可以參考一下。

以下是用十年前只有600萬像素的D40和現今2600萬像素的富士微單同一畫面拍攝比較,不是高質量商業使用,看起來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尼康D40+35f1.8G

富士XT2+35f1.4

再來說第二個問題,大家為什麼熱衷於購買更好的器材?首先,這是不應該的,論這種現象,只有我們國家有中毒最多的器材黨攝影人士。我認為有兩點吧,一是跟中國人愛好面子有關,要買就一定買最新的最好的,扎堆群拍時不至於掉價。二是好多想學攝影的,沒有去理解器材其實並不是最主要的,認為水平不夠了我可以用更好的器材來彌補吧,認為更好的相機就可以幫助提高攝影作品水平。如果只從器材考慮,我是覺得想得太簡單了。攝影說難,真的也挺難的,新人要把相機各種操作熟悉,到拍出一張還算比較滿意的攝影照片,估計也得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了,也正因如此,不少人還是丟棄相機回到用手機拍照的老路,因為用手機簡單多了,手機的智能算法可以自動幫忙修飾。

如果真的沒有比較好的審美觀,不懂得如何找最美光線,最佳角度,不懂得如何構圖和對色彩的把握等等,就算拿著最好的相機,也不定拍出一張好作品。正是如此,許多攝影愛好者一時的衝動,花了兩三萬元購置相機和鏡頭,到最後落下閒置吃灰的份。在我因為副業工作需要購置了富士微單之前,一年時間裡都是在用D40,400D,D7100來學習拍攝,並沒有覺得它們哪裡不好了。現在尼康D40我在非工作時仍然會用,CCD色彩是真的好,捨不得丟棄不用。

現在再來說,更好的器材對攝影有沒有幫助呢?或者需不需要更好的器材?回答也是肯定的,看什麼人可能需要。攝影器材一直在不停的更新換代,不停的有更多更好的功能附加上去,對於提高攝影作品質量,是有幫助的。假如你手頭已經有一臺尼康D800,也有比較好的鏡頭,就完全沒有必要再買更好的也更貴的D850了,D800也完全可以滿足各種需求。但對於工作商業用途升級為D850是可以接受的,D850在許多性能上是比隔代的D800好了許多,對提高拍攝效率和畫面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靠它來做事業賺錢的,肯定就不會計較換攝影器材的差價了。

普通攝影愛好者與其更多精力關注攝影器材,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學習和欣賞攝影高手們的高水平作品,通過大量的比對學習找出自己的差距在哪裡,也花更多的時間去學一下專業的修圖處理軟件,比如LR,PS等等。我們可以從高水平攝影師的案例講解分析就知道,前期攝影只是完成了優秀作品的一小部分工作,許多完善是在後期處理上佔了很大精力才完成的,有時候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PS,誰就是學會了攝影。

論攝影師學PS的重要性,在我之前的一篇回答裡有過闡述,可以參考一下。https://m.zjurl.cn/answer/6796570526568415503/?app=news_article&app_id=13&share_ansid=6796570526568415503


展會最潮流


何為好的攝影作品?這個不能泛泛的說,不同類型的攝影作品需要不同的創作手段,主導這些創作手段的是人的思想,但實施過程中攝影器材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不提倡漫無目的地採購高端攝影器材,但需要選擇與創作相匹配的器材。

很多朋友信奉一句話"鏡頭後面的頭遠比鏡頭更重要",這句話對於攝影來說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有一個前提,你必須得有個鏡頭。所以說,只有頭,沒有鏡頭,也無法進行攝影創作,攝影器材是攝影的必備工具,沒了相機和鏡頭就談不上攝影。工具的優劣與創作過程和結果也是有著因果關係的。不能說只有一腔熱情,只有良好創意,只有滿腦子技術概念你就能拍出好片子,這得看你拍的片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工具進行創作,這是硬件指標,含糊不得。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買好攝影器材有其必要性。有些題材創作與器材性能是直接相關的,對器材的依賴性還是很強的。

拍體育賽事多用旗艦單反

如果有機會親臨國際體育賽事現場,您可以留心觀察一下攝影記者用的都是什麼系列的機型,大多數都是尼康、佳能1位數的頂級旗艦機。他們是燒包嗎?他們是有錢嗎?是因為他們都是圖片社配備設備不用自己掏錢嗎?是因為廠家為了做廣告都白讓他們用的嗎?不排除有廣告因素,但他們之所以用這樣的旗艦機型是因為他們需要“速度”和“可靠”!
拍體育要的是對焦速度、機器反應速度、連拍速度、緩存的速度等,同時要有防水防塵防磕碰的靠譜防護性,要有素材存儲的安全性。無論是速度還是可靠性,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對於體育攝影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他們用入門微單拍行嗎?不是不行,但是能不能順利交差就是個問題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購置高端攝影器材是必須的。

生態攝影同樣需要高端設備

除了體育攝影,很多愛好拍攝鳥類、野生動物、野生植物的、生態風光等題材的朋友對器材也有較高的需求。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人傻錢多,因為只有高性能器材才適合這樣題材的創作。佳能100d能拍飛鳥嗎?運氣好能拍到。但是你必須得有一個長焦鏡頭,焦段至少從400mm起,同時還得有一支靠譜的三腳架,這些都是基本配備。既然這些都有了,何必還要用100d,對焦和連拍也不夠用,所以怎麼也要配一臺90d更適合。如果堅持用100d和18-135mm鏡頭能拍鳥嗎?想要認真創作的朋友是沒人這麼幹的,這類題材創作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器材性能,沒有相應性能去搞這類型創作就真的是一個笑話。


拍產品圖需要有強大的閃光燈系統

對於拍攝產品圖的朋友來說,可能相機和鏡頭並不需要非常頂級的配備,即使入門級使用得當也能拍出不錯的效果,但是卻離不了一套靠譜的閃光燈系統。功率夠用的多支室內閃光燈、引閃系統、柔光、束光等不同作用的燈前裝置、拍攝臺、各類輔助固定產品都支架等器材,這一套組建起來也不算便宜了。那麼要說我就拿一臺卡片機配合檯燈拍可以嗎?說實在的,那還不如外包給別人去拍,何必費力不討好呢?閃光燈系統是拍攝商業廣告類題材必不可少的器材投入,燈越多越容易調整出不同的棚拍效果,影室設備規格越齊全越有利於創作。如果沒有這些設備,就別再說什麼靠鏡頭後面的頭的話了,因為僅靠頭是拍不成的。


上面只是列舉了幾種攝影案例,想要說明的是,攝影真的不能僅僅依靠鏡頭後面的頭就可以了,沒有器材的輔助,創作很難開展。很多攝影題材需要依靠較為高端的設備來完成創作,購買高端設備的人,我想大多數是有創作需要的,人傻錢多的畢竟是少數。


卷太郎攝影坊


好器材不等於好作品。

好器材更有利於創作出好作品。

好作品不一定用好器材才能創作出來。

1、有好器材就能拍出好照片嗎?

首先第一個問題:好的器材能讓你拍出好看的照片嗎?不少攝影小白或者玩了不久攝影的朋友有這樣的習慣,看到一張不錯的照片就問攝影師:“你拿什麼相機拍的?”這其實是一個很蠢的問題器材是攝影的工具,怎會無關?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既然一張照片是不是好看,有沒有美感,與攝影器材無關,那與什麼有關呢?

同樣是兩張作品,一張單反拍的,一張手機拍的。手機拍的為什麼好看?因為拍攝者觀察到了線條、對稱的美感,也就是構圖;利用了光線營造的明暗效果並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後期技巧美化了圖片。

總結起來,因為用手機拍攝的這位朋友,他了解攝影美感來源的相關知識,懂得如何利用攝影語言去表達美。

而用單反拍攝的朋友,則完全沒有想如何構圖、如何用光,如何能拍出景色的美,更別提拍完後通過後期美化照片了。正是因為這些跟攝影真正相關的問題他都沒有考慮,那麼拍出來的必然是一張很普通的照片。

所以這第一個問題,就讓各位瞭解了,有好器材並不意味著能拍出好照片,思考並有能力發現、控制產生畫面美感的元素,比如構圖、光線、色彩、節奏、意境等才能拍出好照片。而要想具備這樣的能力,我們需要學習。

學習攝影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學習別人的優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學習對場景進行仔細的觀察、並多思考,找到美感的來源。

正因如此,不要讓自己的精力都放在研究哪個相機好,哪個鏡頭好,更多的應該投入到攝影學習中,才能讓你拍出好看的照片

2、買高端器材的意義在哪裡?

說到這兒,就要討論第二個問題了,既然器材跟拍出好看的照片沒關係,那好的器材優勢在哪兒呢?難道我們買了高價的器材都是被商家騙了?

高端的器材,其優勢有很多,在這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指出其中主要的兩點,主要是讓各位理解好的器材可以讓我們的拍攝有更多的選擇,並且畫面細節、色彩表現會更優秀。

第一點:特定題材或極端環境下更容易拍出清晰的圖片

注意,這裡說的是“清晰”的圖片。優秀的攝影器材比如那些高端的單反,高端的鏡頭,高端的三腳架等等。

使用這些器材,在弱光條件下,在需要抓拍高速運動物體的時候,在狂風大作,大雪紛飛的時候,有了這些給力的設備,我們拍攝的照片會更清晰。

另外有些鏡頭帶防抖,有的不帶。帶防抖的價格要高出不少,同樣是為了更容易拍出清晰的照片。這就是高端設備帶來的優勢。

第二點:高端的器材可以提供更好的畫質

為何將畫質與清晰分開,因為有些照片在拍攝時就不想讓他清晰,比如表現速度感用的慢門或者是追隨手法,亦或是虛焦等等。這些不清晰的畫面你不能說它畫質差。

首先“畫質”這個概念很複雜,細節豐富、後期寬容度高、高動態範圍、色彩還原準確等其他參數都可以說這個器材拍攝的照片“畫質”好。在這裡我們僅以細節豐富這一點來說明高端器材的優勢。同樣兩張照片,一張單反拍攝,一張手機拍攝,單反拍攝的照片其亮部與暗部都有細節,專業一點的說法叫動態範圍很高,而手機拍攝的照片,為了讓暗部有高光部分(天空)已經完全失去細節了,成為死白。即便如此,陰影部分還是有出現死黑的情況,也就是畫滿細節與單反拍攝的相比要差很多。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高端的器材,其畫面細節、色彩還原能力要比低端器材更好。

其他的比如好的鏡頭畸變控制能力更好,像素高的相機可以輸出更大尺寸等,這些都是高端器材的好處。

但還是要強調一點:再好的畫質、再好的色彩還原能力、再高的快門速度、再大的光圈都不能讓你拍出好看的照片,這在第一個問題中已經向各位證明過了,但這些優勢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拍攝選擇。

換言之,如果拍攝條件非常完美,又不需要捕捉動態影像,那麼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低端器材和高端器材其實沒有什麼明確區別。

但是在拍攝特定題材,比如運動攝影或者極端環境下,差距就會很明顯。通過星軌的畫面以及大光比畫面的對比已經證實過了。如果你既有過硬的器材、又懂得攝影技法以及攝影美學,也就有了拍攝特殊題材並在極端環境下拍出震撼畫面的資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