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基本的歷史知識 藝考也必須會的歷史知識

中國的政治制度

1、夏商周時期(奴隸社會):

宗法制;分封制

2、戰國時期以後(封建社會):

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①中央: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廢丞相、設內閣

清朝一設置軍機處

②地方

秦朝—郡縣制

元朝—行省制

3、古代選官制度

漢朝—察舉制(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舉制

4、特點或趨勢

①君主權力不斷加強,丞相權力不斷削弱直至廢除;

②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權力不斷削弱

二、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1、中國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五次侵華戰爭

①鴉片戰爭(1840- -1842)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③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

⑤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1937--1945)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

三個條約:

①開始淪為:《南京條約》1842年

②大大加深:《馬關條約》1895年

③正式形成(完全淪為):《辛丑條約》1901年

3、日本局部侵華與全面侵華的標誌

①局部侵華:九一八事變1931年

②全面侵華: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1937年

4、兩個戰場

①國民黨正面戰場:

1937年:淞滬會戰;太原會戰;1938年:徐州會戰;武漢會戰

②中共敵後戰場:

百團大戰1940年

5、兩個事件

①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9月(根本原因)

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1851- -1864年)

《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資政新篇》(1859年)

2、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義1911年; .

中華民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

3、無產階級: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 -1949年)

階段與重大事件:

①中共成立前後(1919- -1924年):五四運動(1919年開端);

中共一大(1921年)

②國民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第-次國共合作(192

4、年,國民黨一大);北伐戰爭(1926年)

③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或土地革命時期(1927- -1937年):南

昌起義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紅軍長征193—-1936年;遵義會議1935年

④抗日戰爭時期(1937- -1945年)

⑤解放戰爭時期(1945- -1949年):挺進大別山1947年;三大戰役1948- -1949年;解放南京1949年

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

治協商制度(1949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949年)

2、其它重大事件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通過;1982年修訂)

3、祖國統一

①“一國兩制”構想:20世紀80年代初

②香港(列強侵略,1997年7月1日迴歸);澳門(列強侵略,19

99年12月20日迴歸);臺灣問題(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

屬於中國內政)

③《告臺灣同胞書》:1979年

④“九二共識”:1992年,雙方達成“一箇中國”共識,

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新中國初期外交方針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

表現: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邊倒

2、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5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

①與蘇聯等17國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年底)

③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

④參加萬隆會議(1955年,求同存異)

3、20世紀70年代主要外交成就

①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1972年中美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2年中日建交

④1979年中美建交

4、新時期(改革開放時期)我國重要外交活動

①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

維和行動等

②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發揮重要作用

亞太經合組織;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5、影響外交關係的主要因素

①國家利益

②綜合國力.

③國家性質

④意識形態

⑤外交政策

⑥國際環境

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奴隸社會性質)

1、影響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兩大因素

地理環境;城邦制度(小國寡民獨立自主)

2、雅典民主政治建立過程

①奠基:梭倫改革

②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③頂峰(“黃金時代”):伯利克里改革

3、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誌:

《十二銅表法》

2、雅典民主政治建立過程

①奠基:梭倫改革

②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③頂峰(“黃金時代”):伯利克里改革

3、羅馬成文法誕生的標誌:

《十二銅表法》

4、羅馬公民法:

僅僅適用羅馬公民

5、羅馬萬民法:

適用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

七、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光榮革命”:1688年,英國

2、英國責任內閣制和1832年議會改革

原因:工業革命

3、兩種政體

君主立憲制(英國、德國);

民主共和制(美國、法國)

4、四個國家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

5、四個法律文件

1689年《權利法案》(英國);

《1787年憲法》(美國,三權分立,分權制衡);

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

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

八、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理論來源

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

社會主義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3、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1871年巴黎公社

4、二月革命

1917年資產階級革命

5、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1917年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俄國(蘇維埃政權)

7、特點

空想一科學一實踐一-成功一 - -國一 多國

前進道路曲折或挫折

九、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冷戰”的特點

非軍事手段

2、美國推行“冷戰”的表現

政治_上:杜魯門主義(開始標誌)(1947年)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軍事上:北約(1949年)

3、蘇聯的應對措施

經濟.上:經濟互助委員會

軍事.上:華約(1955年)

4、“冷戰”影響

德國分裂;朝鮮分裂

5、多個力量中心

①歐洲(1967年歐共體:3個組織一煤經原;1993年歐盟 ▲

②日本(20世紀60年代未)

③不結盟運動(20世紀60年代)

④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

⑤中國

⑥美國

6、當今世界格局特點

一超多強

7、二戰後世界格局演變

兩極格局(美蘇)- --多極化出現一-兩極格局結束(蘇聯解體

超多強一 多極化趨勢加強

8、影響世界格局的決定性因素

各國綜合實力;世界各種力量發展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