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無畏的警衛戰士”李登貴


英烈事蹟|“英勇無畏的警衛戰士”李登貴

李登貴,1953年1月出生於四川省營山縣雙河鄉。他從小接受黨的教育,上小學時,以劉文學、黃繼光、雷鋒等英雄人物為榜樣,不怕吃苦,助人為樂。班上同學晏棟樑不慎扭傷了腳,李登貴不辭辛苦,天天背晏棟樑上學。稍大些,李登貴便參加了隊裡的學習雷鋒小組,積極參加了擁軍優屬活動,幫助軍屬排憂解難。軍屬大娘熊淑碧的兒子不在家,家中缺乏勞力,生產隊分的糧食、柴火,都是李登貴給大娘送到家裡。大娘吃水有困難,他擠時間給大娘挑水。大娘經常誇李登貴是村裡的好小夥。他曾3次泅水搶救過4名落水兒童。在搶救社員李崇碧落水的兩個不到10歲的孩子時,正遇汛期,水急浪大,他不顧個人安危,縱身跳進河裡,奮力將兩個孩子救上岸,自己卻精疲力竭,險些被急浪捲走。1970年,村裡選他當了民兵副排長,他積極組織民兵夜間巡邏,與盜竊集體山林、糧食的違法分子作鬥爭,多次受到區、公社表揚。


1971年1月,李登貴從家鄉應徵入伍來到北京,跨入首都警衛戰士的行列。他下決心努力學習,錘鍊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一位合格的警衛戰士。每當天色矇矇亮時,他便來到練兵場,刻苦練習隊列動作、練投彈、練射擊,練擒拿格鬥。按規定,投彈要求用右手投,可他是個“左撇子”,用右手投彈僅能投20多米。為使投彈成績能夠迅速提高,他一有空隙時間,就跑到訓練場練習右手投彈,臂膀甩酸了,也不肯歇歇。為增強投彈臂力,他還堅持爬繩、擎杆,經過一段時間苦練,他很快跨入投彈訓練尖子行列。練習步槍射擊,開始僅達到及格水平。他知難而進,爭分奪秒,找竅門練習射擊,向老戰士請教,自己不斷摸索。為增強臂力、增強穩定性,他在槍上吊個磚頭,端著步槍練立姿瞄準,一站就好幾分鐘,臂痠疼了、眼瞄花了,他也不願停下來。就這樣一次次地加班加點的練,在全連射擊考核中,他得了優秀成績。不僅如此,他的擒拿、隊列成績都名列前茅。在訓練場上,他示範動作做得準,又善於幫助戰友,被大家公認為是訓練場上的“小教員”。


在軍事演習中,李登貴更是發揚人民解放軍吃大苦耐大勞的戰鬥精神。在千里野營征途中,夜行軍、翻長城、爬懸巖峭壁,他不知疲勞,衝在最前。雙腳打起血泡,他還跑前跑後,關心戰友、幫個頭小的戰友扛槍扛包。當拉練結束部隊回軍營後,大家忙著換衣服,整理內務,他卻忙著提水瓶打開水,給同志們喝。同室戰友發現,李登貴的腿襠被磨得皮破肉爛、滲出的血已結成痂。可他以苦為樂,沒吭一聲。


李登貴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像張思德、雷鋒那樣,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重活、難活、髒活爭著幹。班裡打掃廁所,做床鋪下的清潔,他次次走在前頭。營房附近公園搞綠化建設,他利用星期天時間,參加義務勞動,挑水、植樹、砌花臺、鋪路,忙個不停。管理人員親切問他是那個單位的,他從不說。烈日炎炎的夏天,站崗的同志頭頂似火驕陽,腳踏滾燙馬路,汗水直流,口渴難忍。他就利用午休時間,背上一串串水壺,挨個哨位去送水。戰友們十分感動,都誇李登貴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班長趙延興沒及時給家裡取得聯繫,自己回家探親剛走,母親就從青海老家來了。李登貴知道後,便主動向班裡提出,由他來照顧大娘。他給大娘打掃屋子,鋪床理被,打水送飯,還帶著大娘上街,遊天安門。大娘離開部隊時,他為大娘買乾糧並送上返鄉的火車。


李登貴熱愛本職工作,不圖名不為利,愛憎分明,思想不斷得到昇華,各方面進步很快。在執行警衛任務中,他細心研究執勤中出現的問題,與戰友共同總結出9條執勤經驗、16種執勤處理措施,被大家譽為“警衛勤務小專家”。


1976年4月29日上午,驕陽當空。三里屯使館街車少人稀,李登貴和戰友祁國興守衛在蘇聯大使館門前崗哨上。他們懂得在這裡執行警衛任務,保衛使館安全,肩負的責任重似千斤。他們緊握手中鋼槍,以百倍的警惕注視著四周發生的一切動向。突然,李登貴發現一個穿著灰色上衣的男子,身背黃綠色旅行包,徑直朝蘇聯大使館走過來。祁國興也發現了這個目標。這時,一位坐三輪車路過這裡的大娘,呼叫道:“那男子的旅行包冒煙了!”只見那名男子快步向蘇聯大使館裡衝,距警戒線僅七八米了。在這千鈞一髮之時,李登貴、祁國興不顧安危,奮勇衝上前圍堵那名男子並與之搏鬥。將那名男子擋在距大使館警戒線5米外。搏鬥中,男子旅行包裡的爆炸物爆炸了,李登貴壯烈犧牲。蘇聯大使館安全無恙,一場重大的國家與國家間涉外事件避免了。


1977年3月,北京衛戍區政治部批准李登貴為革命烈士、追認他為共產黨員,並授予他“英勇無畏的警衛戰士”的光榮稱號。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