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農村大面積拋荒的土地長出豐收的糧食?

qzuser


近幾年來,在農村出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題者所提出的,大面積的土地被拋荒,傳統上都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難道農民拋棄了土地,使它荒蕪,連命根子都不要了嗎?我想使土地荒蕪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近幾年來農資價格大幅上漲,而農產品價格低迷,農民種地賺不到錢,嚴重的影響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對土地也就不那麼重視了,荒蕪了也沒有多大關係。

第二:就是農民憑著種地,己經滿足不了生活的需要,如子女上學、結婚、買房子、買車等,靠種地很難辦到,所以有許多農民拋棄土地,另尋它路。

第三:就是種地與打工相比,外出打工比種地更划算,打工一不用自己投資,二沒有風險,三旱澇保豐收,掙錢更多更快。我們這裡有一個人,在外打工,在家還種了五畝玉米,今年被風把玉米颳倒了,無法使用機械,只能用人工,收了五畝玉米,賣了四千元錢,去了成本和少種的工資,每畝還賠了二百多元。

第四:就是現在農村種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輕人都到城裡去打工,發展,很少有人願意留在農村,所以出現了農村有土地沒人種的現象。

以上是農村大面積土地被拋荒的原因,要想使被拋荒的土地長出豐收的糧食來,這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那一個人說說就能辦到的,這需要國家的力量,優惠的政策,對農業的重視,只要辦法到位,我們相信荒原變糧田,被拋荒的土地必能長出豐收的糧食來!


李發明375


收歸合作社,承包,讓給新興土地開發者,搞機械化生產,才能提高農產量,造福一方。


老曹38292


現在矛盾在工業上,我們一個普通人外出打工掙的是種地錢,如果把農民種的糧食給你一個高興漲到15元一斤,要餓死一大層沒錢的人,如果工業用品漲1個錢你的農業永遠跟不上,請朋友細想想?


大愛無疆283961496


學小崗,落實責任制呀!學小崗搞流轉,開好飯館當老闆!


順林5688


這個問題不是一般人能解決的,是國家層面的問題,地多的地方應提高糧食價格,不能走造不如租,租不如買的路,買外國糧看似價格低,但把錢送出去了。適當提高農民糧價,表面看是貴了,但是農民收入相應提高了。地少和山區國家應從中草藥方面入手,提高全民中醫治病的報銷比例,加大中草藥需求量。這樣拋荒的應該能解決一部分了。


勤習太極


糧價適當提高,就能解決拋荒的問題。糧價高低應是分配律的問題、一味的打壓糧價是嚴重走極端的問題。試問:非得走極端不好嗎:?——糧食適當漲價是合情合理的,IO數年來其它物價都翻倍的漲,糧價漲了嗎?種糧的成本漲、工資漲、醫療漲、學弗漲等等……。水漲了,船高過嗎???對這樣嚴重的問題,有多少人認真同情分析過?老百姓沒身價可以,地也沒身價,——逆天。

什麼?糧食漲價的評論滿天飛,這也不好,那也不好。糧食掉價卻太平無事!試想:失了天道、人道、地道、土地不荒嗎?

我認為在分配律上作適當的調停,細緻分析:請出公心的天平,衡量一、二,——才不至於影響到一切等等…………——與時具進,凡事同步開展程序不亂,能做到種糧有些許小利,雖不及打工的收入,也不至於土地拋荒。同酬堅固,平均分配,不走極端,為長久計。才是解決土地拋荒的根本途徑!


正道康莊


必須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讓農民不靠天吃飯的後苦之憂,象家九口人,二畝五分田,豐水季淹默,晴一個月就旱死,五十多了,還種田餬口,可風險大,只要解決不靠天吃飯,如有田不種,罰款,轉交別人種,罰的錢淮種誰受益,還應大農村對農業法制擔當,你種稻,種經濟作物,西瓜,什麼的!他養雞,鴨,羊,牛,有說他,都些人還說不得,還說不盡人情,相鄰相親,幹部也不管這小事/,拿他也不能麼樣,加之,家族大,弟兄多,弱者豈能得罪強者,強者在村有一定號召辦,還有一點,農產品上市到城,農民在哪銷售合法,不然城管沒收


危志祥


由集體統一整地,提供農業實施(水.電.機具.種子.肥料.農業技術指導.運輸.)根據計劃指導和幫助統一耕種和銷售,除集體提留成本然後給土地使用者分紅。應該是可行的。


魚兒213560838


說實在的,我在家種地,沒出過遠門,也沒親眼看看外面的世界,以前在電視上看中國的發展,現在信息發達了,在手機和電腦上就能看世界,什麼事都清楚,我說說我們這的情況,僅供大家參考。

我們這種地的人多,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多,年輕的種地的也有,但很少,一口人沒多少地,3畝多一點,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撂荒現象,那些不種地的人都把土地流轉給別人,年年地裡一片豐收景象,雖然收入不算太多,但再搞點養殖業過得去。

我想,有不少地方撂荒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不好,不是山坡就是高地,地又不是太多,一戶就那麼點,沒法種,沒有水源,靠天吃飯,流轉不出去,所以得撂荒另謀出路。

這種現象我想國家一定會想辦法的,比如異地搬遷,鼓勵發展特色家園,種上適合風景的果樹等等,必須給這些人補貼,讓這些人得到實惠,這樣,撂荒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肖為華


怎樣才能讓農村大面積拋荒的土地長出豐收的糧食來?一句話很簡單,實施,和實現就大複雜了,農村土地遼闊,有平原,山區,丘陵地區等,區域分別土地性質不一樣,土地包括耕地,農田,旱土,荒坡草地,林地都屬於農村土地。這是上天賜予人類生存的根基。解放前老一輩的人們也是在這土地根基上生存,貧富不一,土地分配不公,有地主,富農,小土地出租,中農,下中農,貧農,顧農,這個地主富農,小土地出租,貧下中農是解放時期根據土地多少,貧富階層劃分的階級。打倒地主,土地人平分配。這是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後是互助組,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這階段也有過人口的大流動,比如遠耕隊,開墾隊,右派分子下鄉插隊務農,到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的知識青年下鄉鍛鍊,人口流動都往農村。改革開放人口流動來個大反轉,農村人口往城市去打工。是為了全面發展城市工業來推動農村農業發展。是改革開放把農村農民的勞動淺力挖出來了,勞動取食自由了,除了耕種自已分到的農田,土地之外,剩餘的勞動力由自已選擇去進城打工呀,做手藝呀無任何人干擾,不到十年農村農民普遍性的富足起來了。新一代的農民思想竟界也大大的提高了,然而生活是富裕了,但農村的土地就慢慢的異荒了。要扭轉這個土地拋荒的局面說難也不難,說簡單又複雜,擺在最前面的是一個字,"人"!老年多,中年少,少年兒童更少而且還是個寶,上要養"老",下要敬"寶",兩夫妻四老一小,勞動力從那找。要跟進的是二個字"制度"其中包括土地改革,生產資料分配,土地改造和改良,機耕設施,水利設施,這些都靠政府制訂″制度"和政策才能完成,城市工業發展猛進,農村落後的距離大遠了。就說你用現代化科枝來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要先行吧!要把建設沿海城市的戰略方針轉移到農村,少也要十來年,到那時我就不信中國的土地長不出豐收的糧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